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论文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4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和联系日益增多,一些外国宗教组织企图重返中国,重新控制我国的宗教,一些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尤其是不断通过宗教文化把宗教渗透到高校,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新情况,高校应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宗教知识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校宗教渗透可能载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宗教渗透活动的预警与防控,防范各种宗教组织向高校进行渗透。

  一、加强宗教知识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对宗教的本质做了精确的概括“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包括这些宗教理论,还包括我国的宗教政策。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形式政策课等课堂教育渠道,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不断加强党的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宗教,认识宗教,能够自主划清科学与迷信、无神论与有神论、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能够增加抵御封建迷信及辨别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从而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科普知识,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大学生一般来说已具备较高的知识层次,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揭示自然和人类社会奥秘的新科技知识层出不穷,许多网络大V的新学说、新观点不断涌现,大学生如果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然科学和党的宗教知识学习不够,了解不多,就很难分辨有些说法和现象是否科学,很难了解事实的真相,容易被一些歪理邪说所迷惑。最近被揭露的“全能神教”,不乏有一些层次很高的知识分子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总之,用科学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消除宗教影响的最有效方法。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树立科学精神,才能用科学的信念充实心灵,消除愚昧,不至于被伪科学等所迷惑。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阶段的高校,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的碰撞、贫富差距的加剧、就业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等等新情况,都给9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信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一些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和烦恼,会有迷茫和困惑,此时的他们迫切需要有人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而一旦无人问津,或者指导不及时,他们就有可能更加的灰心、无助和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虚无的神灵,这都给宗教在高校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避免宗教渗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培养思想品德,养成文明习惯、塑造美好心灵,同时,通过进行马克思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的宗教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尤其是要使大学生明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宗教政策。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心,使大家形成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大家明白盲目的宗教信仰会瓦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还会产生信仰危机甚至导致社会动乱的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不仅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而且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了方向,在思想信仰领域加强了大学生自身抵御高校宗教渗透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党团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和团结核心,是高校党政工作的基础。各个高校党团组织设立多种多样,通过党团组织进宿舍、主题团日活动、党团组织手拉手等党团组织活动,把优秀学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去化解各种矛盾。同时,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党团组织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还可以通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鼓励和帮助部分生活困难或有思想顾虑的学生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时刻让大家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关心,进而减少或降低宗教渗透的群体的人数。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要不断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要与时俱进的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抵制和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直接的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的幸福。”丰富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得到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充实的生活是抵制宗教渗透活动最有力的方式。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感情不断增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大学生的压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中各个班级也都建有相互交流的QQ群或者班级社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把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传递给大学生,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大学生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对高校宗教渗透可能载体的监管力度

  近年来,一些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外籍教师、留学生等身份进入国内高校,实际进行着宗教渗透的非法行为。他们利用与学生接触的各种机会,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们灌输宗教思想,另外,一些困难教师、贫困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遇到的一些不公正待遇而阐发消极言论等等,这些都是对高校宗教渗透的可能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不断加强对高校宗教渗透可能载体的监管力度。一是要加强对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如高校负责外教工作的外事办要建立系列规章制度,对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等人员建立动态档案,记录每天工作时间,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外出时间、外出地点,甚至返校时间的规定,如不在规定时间内返校需要履行什么样的手续等系列要求等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情况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建立听课及课后回访制度,以了解授课内容、授课课堂上是否有传教行为发生;二是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学术交流活动内容的审核,对涉及宗教内容的要履行审批手续并给予记录,必要时要进行检查和监听;三是学校工会及学生处等部门应经常关注本校困难教师、贫困学生,通过帮扶、慰问、资助等方式,使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对于一些宗教团体或传教人士的“救助”或者“救济”也就不会轻易相信。四是加强对校内有宗教信仰人员的管理,使他们明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宗教活动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自己应自觉的不在校园内开展宗教聚会和进行传教活动,自己在授课当中不能有传教行为发生。

  五、加强对宗教渗透活动的预警与防控

  宗教活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他们开展活动一般是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沟通,活动地点、参与人员等都不得而知。另外,一些宗教组织会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等形式到学校去发展教徒等等。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应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各种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学校内部宗教活动信息。例如建立校园内部宗教活动信息预警研判机制。学校党委统战部牵头,学工部、保卫部、外事办分工协调,各基层党组织密切配合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建立和完善有宗教信仰学生的档案,不断的对这些学生给予关注、关心,同时,也密切关注社会和高校周边宗教活动趋势,发现有向学校散发宗教传单或者说服参加宗教活动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建立网络信息监控防范机制。目前,高校师生获取信息、查阅资料的主要方式就是网络,而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也看中了网络的便捷、隐蔽性,当然也成了他们进行宗教渗透的重要渠道。建立网络信息监控防范机制,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努力净化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进行有效防控。

  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是高校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党委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外事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形成合力,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宗教渗透防范工作

论文搜索
关键字:防范 宗教 工作 高校 渗透 浅析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