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研究论文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8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研究

  2013年5月9日,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6月18日,习近平书记出席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全面动员部署。高校开展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阻力因素,唯有建构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才能破除实践障碍,形成群众路线为主的组织文化,保证高校群众路线的长久实践。

  一、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的内涵

  (一)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的新阐释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写进了党章。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其理论精髓是不变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刘云山指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个重要点,只有理解这几个点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暗含着二维结构――先锋队(党)与群众,党的依靠力量是群众,群众的组织引导者是先锋队(党)。高校作为一个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有机共同体,其中党员干部是管理者的主体。因此,高校群众路线的二维结构就是党员干部管理者――师生群众。高校群众路线实践,就是要求高校党员干部管理者应全面贯彻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群众路线,坚持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发挥党在群众路线中的主导作用。

  (二)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的功能

  2013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是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改进作风转变职能的重要机遇。”群众路线为高校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力量源泉和领导方法,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群众路线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方向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过曲折历程,时至今日,对高校发展究竟“为了谁”这一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把握。一切为了群众,为民办学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中各级党组织应该牢牢把握的根本方向,要重视师生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其次,群众路线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一切依靠群众,告诉我们要办好高等教育,就必须依靠师生。去行政化一直成为国内教育界呼声很高的议题。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放手发动群众,实现教授治校。高校汇聚了众多的人才,应该充分调动师生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同志讲过,校领导心中装着学生,这所大学就有希望。 最后,群众路线为高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方法论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该成为高校党员干部管理高校、引导高校发展的根本方法。高校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找到真问题;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避免教条主义与闭门造车。充分了解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充分发动广大师生的群策群力,才能保证政策的合法性、适应性。

  二、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的现状

  (一)高校群众路线的实践现状――以A、B、C三校为例

  自2013年6月全国高校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W地区各高校积极实践群众路线,在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学校内涵发展的难点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课题组对W地区3所高校(1所省属重点本科,1所市属重点本科,1所国家示范高职)进行了调查发现:A、B、C三所高校紧紧聚焦“四风”问题、通过成立群众路线实践领导小组、开通群众路线专题网站、组织各类专题学习会、实践推进会、意见征集会、群众座谈会等途径查摆问题,并修改旧制度、制度新制度以巩固实践路线的成果,具体措施见(表1)。

  (二)高效群众路线的实践成效与影响因素

  近一年多的群众路线实践成效显著,W地区3所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得以纠正;一批与师生群众和学校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突出问题得以解决等。调查组以信任度、满意度为指标,分别检视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实践行动影响与效果,对A、B、C三校师生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路线实践有力地提升了党员干部在师生群众心中的形象,提高了信任度。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的一系列实践行动,解决了多数师生的合理利益诉求,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见表2)。

  表2 A、B、C三所高校群众路线实践前后群众信任度、满意度调查

  时间

  效果 群众路线实践前 群众路线实践后

  A B C A B C

  师生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 63% 67% 64.5% 85.9% 84.8% 83.9%

  师生干部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 67.6% 71.3% 77.6% 79.7% 87.1% 86.4%   尽管群众路线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形式主义并没有彻底根治,官僚主义对高校民主管理的影响仍然存在。在调查组访谈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反映“中央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好的,但在实践中有变味的趋势,走群众路线,变成整治群众。一些制度的修订不但没有变得科学,反而更加不合理。”以A校绩效工资改革为例:A校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学校科研取得巨大进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整体水平,A校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加强了对教师科研水平的考核比重,导致一批教学突出型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升反降,严重打击了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 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影响群众路线实践成效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对群众路线思想的认同。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有相当部分高校党员干部对和平时期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工作中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 第二,缺乏制度保障,目前高校群众路线实践处于探索阶段,很多配套制度没有跟上,阻碍了群众路线的实施。 第三,受限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限制,高校的体制本质是高校内部各个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力、利益分配和权力之间的协调关系。体制不合理,则权责不明,给群众路线实践带来诸多困难。

  三、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的长效机制

  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管理者践行群众路线,为实现高校有机体的整合提供了价值规范与方法指导。脱离群众路线的实践,则会引起校园混乱与冲突。冲突理论认为化解高校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与对抗,保证群众路线的长久实践,根本方法是制度约束。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 “四风”问题都是积弊顽症,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也容易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破解作风问题反复性和顽固性的难题,制度是最管用的办法。此外,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看来,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制度与文化是一种适宜性逻辑,制度建设不仅包括了规范性的制度,同时也应包括文化-认同要素,培育群众路线组织文化是制度建设的最高境界。

  (一)建立健全师生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制度

  “一切为了群众”,要求把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首先,要制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高校党员干部要深入教师办公室、学生课堂、学生寝室,了解师生的利益诉求。 其次,要建立畅通的师生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工作制度,信息化时代,高校党员干部既要充分开发利用信息化工具,如微信、热线电话、微博、电子邮件等,让师生群众畅所欲言,又要保证师生群众有更多的与领导面对面座谈、交流反映的机会。 最后,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补偿制度。所谓众口难调,面对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既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及时对少数人利益受损的情况予以适当补偿,以维护高校的公平正义,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一切依靠群众”,高校广大师生是我们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要相信并组织师生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方面要扩大师生群众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条件,使广大师生更多地参与高校决策。对于涉及面广、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决策前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学者、民主党派、教师学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要组建教授决策智囊团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在决策中的作用,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专业化的建议。

  (三)建立健全执行监督制度

  美国学者艾利用森(G.Alison)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制度执行是否充分,一方面取决于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更取决于是否存在对制度执行的有效监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高校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必须在执行过程中接受广大师生群众的监督,并不断根据师生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既要从制度规定上明确师生的监督权力,又完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师生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全面深入的公开,党员干部办事的程序、制度,真实准确的公开。此外,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有效的监督平台。

  (四)建立健全激励评价制度

  有效的群众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高校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歪风邪气,但制止四风问题,还需权益激励与责任惩罚兼容的均衡制度。首先要改进高校党员干部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联系群众考评制度。群众路线贯彻得怎么样,师生利益维护得怎么样,广大师生群众最有评判资格。改变过去封闭式、自话自说的考评模式,增加师生群众评价在党员干部考核中的分量,把师生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党员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 其次,要不断创新奖优罚劣的激励制度。对服务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免职处理,对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培育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文化包括:观念层面,即党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制度层面,各种制度设计中能够体现群众路线及其要求;行为层面,在组织日常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群众路线实践文化,在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心理凝聚和创新激励等方面将对高校党员干部产生巨大的作用。“四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的价值观缺失。培育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文化,可以通过4R路径:R1入眼,指组织文化的认知。可以将群众路线文化内涵写入高校管理规章制度、宣传手册中。R2入脑,指组织文化的认可。通过系统、长期的党员教育培训,使群众路线成为高校各部门的共识。R3入心,指组织文化的认同。借助分专题进行讨论,分层级进行研讨,征文、演讲等比赛,故事征集,成果汇报等形式,让群众路线文化核心植入人心,让全体党员干部认同群众路线。R4入行,指组织文化的践行。文化在本质上是源于实践、体现实践的精神性要素。各级领导干部要对照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带头践行群众路线。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群众路线实践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实践 研究 视角 高校 社会学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