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展望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展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展望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关系转型的变现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外部对他国和地区的政策调整

  第一,从与邻国和周边地区的关系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依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及“周边为首要”等指导思想,中国对邻国及周边地区的态度和做法,由过去政治意识形态高于一切;敌友关系泾渭分明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逐渐转变为努力同所有邻国建立又善于合作关系,妥善处理各种棘手难题的新形态和新实践。

  第二,与非洲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看,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表现为:在改革开放政策整体指导下,以及在新的时代认知理念导向下,中国对非政策及对整个第三世界的方针从原来只看重民族独立和解放理念、单纯注重政治和外交上的相互支持,经贸关系方面很少根据市场原则和互利标准行事的形态,逐步转变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既尽力保持原有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又根据“平等务实、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稳健推进的形态。

  第三,从与西方主要大国的关系角度看,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表现为: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大国家利益和原则问题上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始终承诺并坚持了不扛旗、不对抗、相互沟通与协作、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形象由某种“造反派”式的被排斥主体,转变为国际社会的“参与建设者”与“负责任大国”。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内部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一,从国防现代化及其观念看,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表现为:在物质层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一支封闭、技术装备落后、数量规模型的军队,朝着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方向、正规化与现代化的军队方向转变;在观念层面,中国军队对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目标与外交工作中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有了更多理解和保障,军队使命具备了复合型、兼顾性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特征。

  第二,从地方的国际化进程看,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变表现为:中央在保证相对的财权、人事权和对对军事权完全掌控的前提下,通过制度性的变革和完善,给予各省、市、自治区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市场化进程改变了旧的大一统模式,使地方积极性的发挥有了新的表达渠道和方式。

  第三,从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植根过程看,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表现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边缘位置逐渐向中心区域靠拢。在全球化观念对中国深刻持久的影响下,以及在中国对外关系的积极变化中,中国的发展对全球化观念在其他地区的推广产生了有力的示范效应。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因素

  中国政府不断的调整对外政策,努力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那么调整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一)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根本出发点,是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国家利益从时间长度可以分为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从利益内容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从程度上分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性利益。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对于长远利益要制定长期的战略指导:对于核心利益则要坚持立场,寸?不让。争取国家利益的外交斗争是相互博弈的过程,需要双方的相互妥协甚至退让交换,最终才能达成共同满意的结果。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不能有损他国的利益,否则最终既损害他国利益,也损害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根据不同利益制定相应的政策,如我国坚持长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更主要的是为我国的长期发展创造稳定和平的内外部环境,使我国能保持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

  (二)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包括很多因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如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科技力量、军事力量、政府效率等。国家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中要想维护本国的利益必须要有相应的国家力量做支撑才有可能实现。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能够听到中国声音。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显然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出现,从各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各种利益。今后中国争取自身发展的斗争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也阻止不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三)意识形态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如今意识形态虽已经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但依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同时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也可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意识形态就像是一面旗帜,不同意识形态代表不同的旗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比较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本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能成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他们在羡慕中国的同时也担心国民对本国政府严重不满,向往共产主义,从而威胁他们的统治,所以他们不会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污蔑和抹黑,颠覆社会主义政党的想法不会放弃。因此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不会停止,而是以更加隐秘的形势展开。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同时也要防止它们的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斗争决不能放松。一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宣传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有力的反驳某些国家的恶意抹黑;一方面在国内加强对国民的思想教育,减轻对外开放造成的西方腐朽文化对国民的冲击,提高国民的警惕性和爱国、爱党意识。   (四)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之所以是影响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长期接受不同文化教育的人,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外交政策都是人制定的,具有主观目的性。建国之初曾有学者预言未来引起世界大战的三种原因:不同的政治意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虽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也看出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大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就有普世思想,美国民众有种救世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宣传某些国家国内不民主,人权遭到严重破坏,提出干涉时大多数美国国民支持政府的行动。当前有很多人敌视中国,有的是刻意丑化中国,但也有对中国的不了解,产生错误的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宣传我国的政策和文化,更多的通过互办文化年、设孔子学院等方式,加大对外宣传,让世界更多、更深的了解中国,减轻某些国家刻意宣传造成的不良影响,打消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担忧。

  三、未来中国的外交策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与挑战,我国政府沉着应对,冷静科学地处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2012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了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开始新的征程。同时中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挑战,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国对非洲的外交策略

  中国在非洲有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利益。历届中国政府都致力于与非洲国家发展友好的外交合作关系,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互动。在政治上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合作,提高政治互信,为经济、文化、军事合作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上坚持互利原则,加强双方的贸易合作,改善双边贸易结构。加大对非的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途径改善非洲的整体环境。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通过中非互办文化年加深彼此了解,消除西方宣扬的新殖民主义论调造成的不良影响。军事上加强中国的军事存在,响应联合国号召,在遵循国际法的基础上派遣维和部队,为非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尽我国的国际责任。中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中非友好的传统,从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二)中国对周边国家地区的外交策略

  中印边境争端长期存在,近些年,印度单方面在争议地区不断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印边境对峙风云再起。中国政府历来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中俄边境界定就是成功的例子。中印两国同是金砖国家,对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两国的和平、合作是世界潮流的要求,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国政府层面保持克制态度,总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是海洋大国,同时我国也制定了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随着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各国争夺海洋权益也愈演愈烈。菲律宾、越南从建国开始就非法占有我国岛屿,中国历来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政府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然而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宣布,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冲突也随之增加。面对新的问题,我国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会有重大影响。从十六大开始,中国政府提出“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口号,并制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虽然目前中国与周边多国产生各种问题,但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发展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外交战略不会改变,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也不会改变,但是要从过去的维稳转为维稳加维权。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核心利益方面,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三)中国对欧美等国家的外交策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战略是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维护自己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从而维护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利益。而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自己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两国在实现自己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诉求、利益冲突。当前中美两国互为双方的重要贸易合作方,中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上互相合作,政治上相互依赖,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没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是解决不了的。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对世界任何有可能挑战其地位的国家都会采取遏制的态度,从军事上包围,政治上孤立,经济上遏制。随着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俄罗斯、欧盟等和美国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政府可以与这些国家展开良好的合作。根据这些国家与美国矛盾的大小分别展开不同层次合作。俄罗斯和美国在核心利益上就有严重分歧,我国与俄罗斯从政治上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确立,中俄新型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欧盟自身传统就有欧洲一体化、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诉求,然而欧盟由于美国有非常深的联系和合作,这就决定了欧盟不会在政治上与中国联合应对美国,但欧盟又陷入严重的欧债危机,从而为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可以与欧盟现在经济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随着时机的推移,达到政治层面的重要合作。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外交活动,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更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中国始终如一的外交方针将对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展望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改革 开放 中国 对外 展望 政策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