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探讨论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27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探讨

  一、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密切关注,也影响着大学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位于德育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其作用和责任不容忽视,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是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者是并列关系。心理辅导主要侧重未来;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侧重现在,消除现有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心理治疗则更多地关注过去,重点在于矫治心理失常的问题。诚然,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进行及时地干预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就有可能由一般的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心理危机,形成异常心理,造成严重的后果。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心智发育尚处于成长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其家庭结构、经济条件、认知水平、性格心理、接受能力以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总体较弱;其次,如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面对的工作对象大部分已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这部分群体与其父辈、祖父辈所处的时代不同,家庭成员间及师生间相互间的沟通有限,双方在许多观念、意识上的冲击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再次,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多,包括社会环境、竞争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学业等,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解决方法不一而足,但行之有效的却并不多见。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育理念泛化,目标意识不强。其次,教材建设滞后,课程开设杂乱;再次,管理体系薄弱,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次不齐,组织凌乱无序等。

  此外,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误以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的缘由是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在这个错误认识的影响下,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表现为:(1)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即“问题学生”,而不是学校所有学生。(2)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遵循医学模式的治疗取向,而不是教育模式的发展取向,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轻视正常学生的心理保健,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忽视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形式仅限于个别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4)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5)存在认识误区:心理咨询等同于精神疾病治疗,导致学生的求助率低。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一)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施教

  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长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我国教育部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目标解释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及有关专家观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内涵为: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状态。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得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交谈、走访宿舍、网络等多种形式切实为学生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交往、消费、恋爱等方面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达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二)提升师资的专业水平,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1.建立科学、稳定并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伍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重视该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研究者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主要扮演六种角色: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心理潜能的发掘者和心理发展的促进者。”[1]这表明,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还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能力,如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统筹与规划的能力,不断进行实践锻炼和积累,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专题讲座的选题可能并不针对每一位学生,一两次的心理咨询服务也许并不能化解学生心中长期的郁结,为取得工作实效性,我们还须探寻更多的辅助手段。注意运用常规方式和辅助手段的有机结合。据了解,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育提升方式。例如,美国一些学校很早就尝试开展交朋友、敏感训练小组,情景剧、心理治疗法等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研究发现,此法是对常规手段的有益补充。   其次,强化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为培育身心健康的人才,高校要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找出一般共性,设置专业课程,开展专题性讲座。尤其要对影响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如网络成瘾、自我封闭、抑郁、大学生性心理等开展研究与引导。

  再次,关注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的焦点是不同的。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适应上,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为情感和学业,大四学生则为择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上,而各年级不可避免都会涉及人际交往问题。这就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焦点开展教育。比如,针对新生心理新鲜期,开展学习和生活适应教育,及时干预大学生进校后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问题。此外,帮助高年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和原则,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教育过程中,在毕业班重点指导。

  (三)活跃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精神关怀

  1.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

  高校应重视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构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人文关怀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健康积极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良好的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倾向性会更多地表现处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2]

  2.重塑人文关怀大学校园,发挥其对大学生成长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在当代具有塑造人格品质,影响心灵的力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与多学科结合,深层次地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引导其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升华。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效发挥人文精神在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作用。

  (四)建立多级化心理预警机制,预防与治疗并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有些高校已经建立层级化心理预警系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可以建立起“学院――系――班级――宿舍――党支部”等多级化的心理预警体系,形成纵横面链接的信息流通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沟通、交流和干预的多层级心理预警网络。[3]要善于利用班、团干部和学生党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级管理层级,教师可选拔一些心理素质较高,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心思缜密且具有危机处理能力的学生为心理委员。身为同龄人,心理委员能较早发现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并及时上报,这就在时间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大可能性。教师对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严重障碍的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与关爱,建立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以便查询、跟踪服务和及时干预、防范心理障碍造成的过激或伤害行为。

  此外,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面的认识和接纳,在日常的教育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潜力开发,引导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合理设定自我目标,悦纳自己,避免用唯一标准衡量自己、定义成功。引导学生自我维护,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授常见的情绪调节技巧,如转移法、忽略法、宣泄法和换位思考法等。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实践,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广交朋友,增长认知,热爱生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生 健康 心理 教育 探讨 方法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