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出口企业自主定价的经济学分析论文

出口企业自主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3

出口企业自主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汇率波动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的。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总量和结构,在我国特殊的外汇体制下,国际贸易总量的变动又会波及到货币市场,进而影响货币供给和总体物价水平,如此反复。整个机制的“导火索”是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进出口价格的。从更微观层面来讲,汇率波动下,出口行业是如何对产品进行定价的,是否拥有对产品的定价权,如果有,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我国从出口行业产品数量和金额上来看,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从对出口产品的定价权掌握来看又是一个小国。虽然许多行业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但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分散、低水平重复严重,在产品出口上往往处于一种恶性竞争、无序的状态(郑适、汪洋,2007)。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条件下,由于出口产品定价权的缺失,大多数行业只能被动接受升值带来的损失。在我国现阶段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升级后的产业是否拥有国际市场的定价权是衡量产业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般的我们定义r为汇率传导系数,即汇率(直接标价法)变动一个单位,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变动的比例。为了理论建模的方便,我们只考虑r的两个临界值:r=0和r=-1。当r=-1时,汇率完全传导。行业可以选择按自己的生产成本来定价(PTC),对出口产品具有完全自主定价权。由于短期内成本具有粘性,以本币表示的成本不变,因此,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不变,但汇率变动对出口外币价格具有完全传导。当r=0时,汇率零传导。行业按目标出口市场的需求来定价(PTM),这类行业对出口产品并不考虑产品自身的成本,只能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定价,因而没有自主定价能力。价格往往是这些行业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为了保住出口产品的国外市场,在汇率升值情况下,仍将维持原来的国外市场价格。由于短期内国外需求具有粘性,因此,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不变。因而汇率对出口外币价格零传导性。而产品定价权与产品本身特性和所处的行业有重大关系,因此,在考虑汇率波动对定价权选择时必须将上述因素纳入考虑。

  一、文献回顾

  本文中涉及的对出口产品自主定价权是根据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传导(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来进行界定的,因此简单回顾一下汇率传导的文献。国外文献主要从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和定价货币的选择(invoice currency)两方面来进行阐述的。产业组织又包括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来分析。市场包括市场结构(Dornbusch, 1987), 市场分割 (Charles Engel,Jone Rogers,1996) 以及Krugman(1987)最先提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分割问题而存在的“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问题,并称之为“因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产品的角度包括分析产品需求弹性(Dornbusch, 1987; Feenstra, 1989; Marston,1990) ,产品的替代程度(Dornbusch, 1987; Knetter,1993; Yang, 1997)。第二,是关于厂商选择结算币种(invoice currency)的问题。国际商品市场可以有两种预先设定的定价方式LCP(Local Currency Pricing)和PCP(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前者汇率传导系数为0,后者传导系数为1。Obstfeld and Rogoff(1995,2000)模型建立在PCP,而Betts and Devereux(1996,2000)模型基于LCP框架。新进发展则是讨论两种定价货币的内生决定问题,如Bacchetta and Wincoop(2002a,2002b),Devereux,Engel and Storgaard(2004)。Bacchetta and Wincoop(2002a)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变得越大时,产品差异性越大,出口商选择本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把汇率风险转嫁到进口国,造成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水平较高;同时如果一些国家组成货币联盟,这种新货币也会在结算中经常使用;在其另外一篇(2002b)中在考虑进口原材料的定价货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产品的定价货币的选择。Devereux,Engel and Storgaard(2004)则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定价货币的选择,其发现货币供应增长率波动性较小的国家汇率传导系数也较低。

  国内方面,傅建设(1997)从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不敏感的原因。孙立坚、吴刚和李安心(2003)根据价格传递效应理论,研究了国际贸易中进出口价格的相互影响,以及汇率在价格传递中的作用。毕玉江、朱钟棣(2007)在一个不完全竞争框架下讨论汇率传递问题,定义了一个反映厂商出口产品在世界竞争力汇率传导指数(介于0和1之间),并在理论上从供给和需求量角度来分析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实证中通过对产业采用SITC分类法,用OLS方法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文中也阐述了汇率传导系数与出口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汇率传导系数越低,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越强。陈雪彬等(2007)用更为有效的Panel估计方法,行业分类法采用HS法来讨论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但以上均建立在实证上的研究,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汇率传导与定价权的相关问题。   就中国实际而言,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大多数国内企业出口均以美元来定价,因此不存在选择出口结算的币种问题;其次,虽然国家已经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交易,但由于交易主体的门槛较高,许多企业仍倾向于通过自身力量来应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PTC和PTM两种定价的框架下,汇率波动是如何影响行业的出口定价的呢?通过前面文献回顾,发现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就是出口产品自身的特性。下面主要考虑汇率一个小幅波动下,行业的规模效应因素和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因素对行业出口定价的决定作用。

  二、模型分析

  假定出口行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为了模型的简便,可以假定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是分开的。由于只涉及出口产品的定价权问题,只需考虑产品的出口市场的需求,不必考虑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也只考虑出口产品国外市场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了求得利润,须知道产品出口的价格,产品的国外市场需求量及生产成本。首先要推导出口产品的国外需求函数,我们把所有出口同一可贸易品i的企业看成一个行业整体,对该贸易品的国外需求量即为该行业的出口量。

  考虑两个代理人组成的国家:本国和外国,消费者终生效用函数:ut=■βs-tu(cs),其中u'(?)>0,u''(?)<0,c=Ω(cT,cN),c可以理解为一个总消费指数(实际消费)。我们将其设定为CES型函数:

  c=Ω(cT,cN)=γ■c■T+(1-γ)■cN■■(1)

  其中0<γ<1,θ>1。易知θ为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间的替代弹性,γ为贸易品的相对份额。

  下面首先推导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需求函数,我们设定一个总支出Z,假定外国非贸易品价格单位化为1,本国出口到外国的贸易品价格为pT,由于我们考虑外国居民对本国贸易品的需求,设国外居民总支出z,有z=cN+pTcT,据此我们可以求出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需求函数:

  Max:ut=■β■uγ■cT■+(1-γ)■c■■■,s.t:z=c■+p■c■,构造拉格朗日方程我们可以求得:

  c■=γ■,cN=■ (2)〓

  为了将cT,cN与实际消费C联系起来,我们还需计算一个总物价指数P,由实际消费定义知c=■,令c=1,则P=z,联立(1)(2)我们有:

  γ■■■+(1-γ)■■■■=1(3)

  由此式我们可以解得:P=[γp■■+(1-γ)]■,至此(2)所表达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需求函数可重新表达为:

  c■=γ■■,c■=(1-γ)■■(4)

  上面我们求的是把贸易品当成一个整体的需求函数,而实际上我们更关心某一种贸易品i的需求函数,按照上述求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需求函数的思想,同样可以求出贸易品i的需求函数:c■=σ■■c■,再把(4)式c■=γ■■代入,至此,就可以求得对于某一可贸易品i的需求函数:

  c■=α■-β■■(5)

  其中α=σγ为该贸易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β为该贸易品与其他贸易品的替代弹性,θ为贸易品与国外非贸易品间的替代弹性。一种可贸易品出口价格pi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出口价格指数pT。

  一般的,假设行业的出口到国外产品成本函数为C(q)=F+■c′(x)dx,其中F为固定成本,c′(x)为成本的一阶导数,即边际成本;q为产品出口量。需要说明的是,该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产品运到国外的运输成本、在国外的分销成本及其他可能涉及到的该出口产品销售的所有成本。

  当行业采用PTM定价方式时,不具有自主定价权,该贸易品在国外市场上用外币表示的价格P■■不变,因此在汇率变动情况下,使用此定价方式国外的需求具有确定性,但利润折算成本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具有不确定性;而采用PTC定价时,该贸易品用本币表示的价格pi不变,但汇率变动引起用外币表示的价格在变化,因此国外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分别用用πm,πc表示PTM和PTC下行业的利润,s表示汇率,则有:

  ■

  ■

  由于一个是s线性方程,一个是s非线性方程,直接比较二者大小比较困难。我们可以事先认为两种定价方式是无差异的,然后考虑汇率一个小幅波动下,出口行业根据行业及产品的特性对定价方式的选择,求解思想见附录中的引理。根据引理,必须先找到两种定价方式无差异时的均衡s,对比(6)、(7)两式,发现当sP■■=pi时,满足此式的s即为s。此时有:■

  在此不妨假设s=1,此时两种定价方式无差异时最优价格p可以通过上式对pi求导得到。为了书写方便,略去下标i,有■,(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2(1)),其中q为价格p时的产量。可见,最优价格是边际成本的一个加成(make-up)。

  考虑汇率在s=1附近波动对两种定价方式的选择的影响,根据引理,还必须求出利润函数在s=1附近对s的二阶导。PTM定价方式下,根据(6)式,πm为s的一次函数,有■定价方式下(7)式为s的非线性函数,在s=1附近的二阶导数,■若■,行业选择PTC定价方式,即获得对产品的自主定价权;■,行业选择PTM定价方式,丧失对产品的自主定价权。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汇率的小幅波动并不是必须的,汇率的一个大幅波动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结论。因为有上面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利润函数在s处的值相同,且一阶导数相同,只是二阶导数不同。

  三、模型结果讨论

  1.如果■,必然有■。成本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边际成本一阶导数小于零,说明出口行业如果在出口规模q上具有规模效应性质,不管汇率如何波动,出口必然选择PTC定价方式。因此,规模效应与行业获得对产品的定价权具有内在一致性。原因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规模效应,就无形中建立了一种进入壁垒,阻碍了其他国家生产类似产品企业的进入,逐渐形成了该产品的一种不完全竞争市场,行业逐渐成为了国际市场价格的制定者,拥有对产品的自主定价权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从原材料采购来看,达到规模效应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大话语权,容易从源头上掌握了定价权。   现阶段我国一些主要出口行业集中度还非常低。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主要产业部门属于高集中度的几乎没有,属于较高集中度的仅限石油、天然气等几个部门,属于中集中度的也寥寥无几,大部分产业都处于低集中度状态。虽然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份额,但由于产业内部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分散、低水平重复严重,这样的行业很难实现规模效应,也很难谈得上取得对出口产品的定价权,一旦汇率变动,必然会对行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中国的稀土行业。中国稀土产量占了全世界的95%,但是出口稀土的企业达到上百家,各类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相互压低出口价格,使得我国独有的稀土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卖一个“土”的价格。

  中国企业要想达到行业规模效应,取得对产品的定价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短期来看,要改变现阶段相同产业出口企业之间的无序恶性竞争的局面,建立行业出口协会,统一出口;长期来看,力求通过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等形式进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这既可以在国内企业之间进行兼并和收购,也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尤其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的阶段下。因此,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大打“规模效应”牌,扶植起一大批强大的集团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产业。

  2.如果■,出口行业在产量q上没有实现规模效应,这更符合中国大多数行业的现实。我们定义■为产量的边际成本弹性,即产量变动一个单位时边际成本变动幅度,在本文中其含义是:汇率升值引发的成本增加在多大程度上摊销在出口产品上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简单的产业二分法来看:前者主要投入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汇率升值必然引起以本币计价的工资的上涨,因而η会相对较大;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主要投入要素是资本,反而会因为本币的升值,资本投入的价格会变得相对便宜,因而η会笑对较小。结合中国实际,诸如加工贸易型行业及靠国内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η较大,一些高科技及资源型出口行业η较小。

  此时选择何种定价还有赖于β与η(q)的关系,因为。当■时,选择PTM定价,当■时,选择PTC定价。可见,当该行业在产量q的η(q)越大,同时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β也越大时,■越容易满足,行业越将丧失产品的定价权;反之,当η、β越小时,■越容易满足,行业越将获得产品的定价权。这比较容易理解,汇率一个升值的情况,行业选择PTC定价,相应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也会增加,如果该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β也很大,需求会大幅下降,由此利润也会大幅下降,并远大于汇率升值带来换成本币利润增加的好处。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行业一般会选择PTM定价,放弃对该产品的自主定价权。相应的,如果产量的边际成本弹性η很大,行业仍选择PTC定价,某个时刻需求量增加,其倾向于把产量增加带来的成本增加转嫁在出口产品身上,出口到国外价格也因此上升,需求会大幅下降,由此利润也会大幅下降,因此行业将会选择PTM定价。从这个意义来看,诸如加工贸易型行业及靠国内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会倾向于选择PTM,根据市场来定价,自然就不具有定价权,而一些高科技及资源型出口行业会倾向于选择PTC,根据自生成本来定价,因而获得出口产品的定价权。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我们把成本函数设定为一些具体的形式。我们可以把成本函数设定为指数型,即c(q)=ωqφ,其中ω>0,φ>1(为了满足■。此时η=φ-1,满足(φ-1)β>1时,选择PTM定价,(φ-1)β<1时,选择PTC定价。成本函数设定为指数型一个缺点是产量的边际成本弹性η与产量无关,更典型的我们可以将成本函数设定为三次总成本函数c(q)=aq3+bq2+cq+d的形式。传统的总成本函数被假定含有两个“扭动”,从而形成一个凹弧(递减的边际成本)和一个凸弧(递增的边际成本)。而三次函数总是含有两次波动,所以它能够很好地充当这个角色。为了使三次总成本函数符合设定,我们必须对a、b、c、d做一些约束:a,c,d>0,b<0及b2<3ac(读者可自行推导)。由于我们考虑■,还必须有■。此时■,与上面指数型成本函数设定不同,此时η还与q有关,讨论也将更复杂,这里就不再累赘了。

  四、结论

  出口行业是否拥有对出口产品的定价权?结合中国实际,根据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传导程度,把出口行业产品定价分为两种情形:完全根据自身成本来定价(PTC)和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PTM)。前者出口行业拥有自主定价权,后者不拥有自主定价权。模型表明:考虑汇率小幅波动下,出口行业如果具有规模效应性质时,必然获得对出口产品的自主定价权,选择PTC定价;出口行业规模不经济时,如果行业边际成本弹性越大,同时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也越大时,行业倾向于放弃自主定价权,选择PTM定价方式。如果行业边际成本弹性越小,同时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也越小,行业倾向于自主定价,选择PTC定价方式。因而,诸如加工贸易型行业及靠国内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会倾向于选择PTM,根据市场来定价,自然就不具有定价权,而一些高科技及资源型出口行业会倾向于选择PTC,根据自生成本来定价,因而获得出口产品的定价权。

  因此,长期来看,出口行业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实现规模效应,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定价权;短期内不能实现规模效应的行业,可以通过降低产量的边际成本弹性和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来实现自主定价。

出口企业自主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自主 定价 经济学 经济 出口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