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2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旅游业的发展客观上造就了对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大反差:一方面,蓬勃发展的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管理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却招不到足够数量、知识合理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的旅游专业本应成为旅游人才供给的主体,但事实上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大多找不到个人满意、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面临着就业困惑。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目前旅游工作岗位社会认同度低、薪酬水平低,导致旅游专业学生在本行业内就业意愿低;另一方面,各旅游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问题,没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创业的根本,创业是创新的特殊形态。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整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撑,而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力量。现阶段,各旅游院校要使旅游专业学生适销对路,就必须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培养途径,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教改课题。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旅游教育从1893年瑞士洛桑旅馆学校建成起,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大学正式设置旅游专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是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清晰具体的培养目标、丰富灵活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是国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例如,瑞士洛桑酒店理学院聘请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而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理学院把酒店业著名专家的讲座作为必修教学计划的必备内容。两校均设有实验教育场地,并提供校外实习课程。此外,洛桑学院的课程设置不断推陈出新,规定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功锻炼,每周抛出一个课题,以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美国内华达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分类比较细化,涉及行业广泛,与旅游相互交叉的边缘行业都属旅游专业的范畴,与旅游产业的现实活动紧密联系,实践性极强,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系,学习和就业上岗挂钩。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中国旅游行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2012年旅游院校在校生总计为1,073,405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576,214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97,188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都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实际,许多突出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首先,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究竟是培养操作人才还是管理人才,许多旅游院校目标不明确,在自身缺乏明确定位的情况下,拿来主义似乎成为不二的选择,盲目模仿,造成各院校培养目标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脱离市场需要。其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内容重复、重点模糊。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缺乏联系、沟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实际。再次,“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各院校与业界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供给与需求错位现象非常严重。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反复论证,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将领导、专家的意图或商务思想形成方案的能力,将纸面方案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营造顾客尊严、设计商务礼仪的能力,旅游服务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运行管理、旅游服务营销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层次,定位明确。与专科层次培养目标相比,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淡化了服务的技能,强化了学生对服务理念的树立、服务工具的掌握、服务经营的方法、服务活动的组织和控制等更高层次的要求,强化了对实际事务的策划、组织、驾驭和服务的能力要求。与研究生和MBA相比,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淡化了对企业的运行管理、资源的控制等方面的培养,强化了对实际事务的策划、组织、驾驭和服务的能力要求。

  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部质量工程和上海市教委“085”工程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平台”和“三个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一个目标。创建一个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具有将领导、专家的意图或商务思想形成方案的能力,将纸面方案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营造顾客尊严、设计商务礼仪的能力,旅游服务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运行管理、旅游服务营销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2)两个平台。即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搭建和提升校企合作平台。明确企业在教学改革中的第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本专业与台湾最大的旅游企业――雄狮旅游集团,进行了“课程、实习、就业”一揽子校企合作。建立学生与企业高管的专门交流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了解到企业运作实际。校企合作共同授课的合作模式,突破了以往高校与企业的浅层次合作,将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从毕业实习阶段和企业见习阶段提前到校内学习阶段,对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由优秀企业部门主管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就能接触到企业实际。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让企业对大学生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距离。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项目小组作业的完成过程,及时与企业主管沟通,了解实际运作,使项目作业的完成过程成为学生模拟实践的操作过程。二是搭建和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成立学生自治的模拟旅游公司,在学校、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保证学生模拟公司市场化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余时间的实践操作平台,加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台湾雄狮旅游集团的大型业务活动和地校合作的科研项目为基础,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践创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知旅游行业的运营规律以及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3)三个结合。即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管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一是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管相结合。以《旅行业务管理》课程为试点,与台湾雄狮旅游集团公司合作,从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主讲教师、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本校教师承担基础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并全程参与教学,负责课程全过程的设计、衔接和管理;雄狮旅游集团承担“旅行业销售服务与营运管理”和“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管理”等高实践性的内容,并提供电子商务软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直接参与旅行社的业务活动。以此实现了学校教师与企业高管的结合。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成立的师生科研小组,由专业主任定期发布各专业老师的科研选题和学生可参与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近段时间的课业安排,自由选择参加,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学生模拟公司也为学生课余时间选择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这样,学生可以把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外进行运用和检验,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三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本专业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访学的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通过与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旅游业务的实践平台,开拓了学生国际化视野,实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创新 创业 人才 培养 探索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