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因素分析与制度建构论文

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因素分析与制度建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24

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因素分析与制度建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为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我国农村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以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增长之路,存在企业布局分散生态、规模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农村工业化迫切需要与低碳化对接起来,因地制宜地走一条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于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甚少。国外学者唐奈勒?H.梅多斯(2001)认为农村工业化预防污染的源头治理即使在工业化国家也并未大规模实施,并且末端治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1]。国内学者同春芬等(2009)认为我国经济体制理论研究盲点与导向的片面性、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布局分散等造成农村工业环境污染严重[2]。尽管该问题已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目前仍缺乏对农村工业低碳化发展的系统分析。

  一、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影响因素

  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指出,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五种基本要素:人口、资源或物力、社会制度、生产技术、企业创新[3]。因此,探讨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是引导、激励和规范农村工业化低碳发展的关键,包括:碳排放权制度、碳交易制度、碳金融制度、碳监测制度、土地使用审批制度。

  2.科技创新因素

  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实现农村工业低碳化发展的基础;推进技术合作、能源管理合同、区域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等措施是有效提高低碳工业化技术水平的关键。

  3.微观效益因素

  从低碳技术开发至生产能力建设阶段,资金投入大幅度提升,市场不确定性给投资带来的风险也增大,若缺乏有效的收益激励,极易导致农村工业低碳项目的中断或流产。

  4.政策体系因素

  政府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通过影响固定投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5.信息因素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能支持企业的决策过程,企业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改进,包括市场行情、科研成果和人才信息、企业管理信息和政策信息等。

  6.资金因素

  农村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因缺少可供追加的后期投资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同时,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从低碳技术开发到投入生产的市场化进程。

  7.人力资本因素

  我国农村人才总量先天不足,人才“倒流”现象也比较严重。如何保证充足和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直接影响农村工业低碳化的发展。

  8.产业集群因素

  农村工业实施产业集群使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规模化,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形成产业链以获取外部经济,加速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发展趋势。

  9.资源禀赋因素

  我国现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实现农村工业低碳化转型的拦路虎。如何正确应对多煤少油这种资源禀赋的制约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是中国农村工业低碳化的重要保障。

  总之,科技创新、管理人才、信息化、产业集聚等构成推动农村工业低碳化的动力因素;微观效益、资金因素、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形成长期约束农村工业低碳化的最本原的制约因素;制度创新是对农村工业低碳化全局起根本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我国在实现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关键因素,抑制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动力因素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制度建构

  当前,制度因素仍是阻碍农村工业低碳化进程的瓶颈,制度创新是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关键。政府应以科学规划为起点,改革体制性制度为核心,通过完善和制定规则性制度与构建评价体系,引导、规范和激励各经济主体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进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1.农村低碳工业化规划制度建构

  科学合理规划,即从战略高度整体把握农村工业低碳化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才能协调、有序、高效地推进其发展。一方面,产业层次规划应科学化。包括: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避免承接新的高能耗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能效高、排放少的低碳型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另一方面,产业形态规划也应科学化。建立专业化工业园区,应按照低碳化、循环化与生态创新的原理进行布局,创造有利于集群生成的软硬环境,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

  2.农村低碳工业化评价制度建构

  政府构建和完善农村低碳工业化评价体系,并结合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考核评价,是对各种行为主体进行引导和规范的基础。首先,确定低碳工业化评价标准,对企业单位产值的能源用量、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等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其次,制定工艺流程的清洁生产评价标准,包括清洁生产工艺完备率和设备使用率、废水达标排放率、废气污染物综合去除率、资源重复利用率等指标[4]。第三,设立低碳产品和服务评价标准,如综合成品率、节能率、产品可回收率、包装材料的再生性和降解性等指标。最后,实施低碳的政策评价标准,如实行企业绿色总产值考核、政府部门绿色政绩考核、绿色审计等制度。   3.农村低碳工业化规范制度建构

  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来规范企业行为是将农村低碳工业化的规划、评价等制度落到实处的保证。

  在政府规范方面,应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上完善低碳经济相关法规,强化低碳监管。建立低碳化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指标,完善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环境标志和能效标识的认证体系,构建低碳环境监测机制和奖惩机制,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比例征收碳税,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

  在市场规范方面,应从碳排放权、碳交易及碳金融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规范碳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方式;其次,须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运行制度,完善交易机制;最后,积极发展碳金融。开发更多低碳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如碳证券、碳期货、碳掉期交易等[5]。

  4.农村低碳工业化激励制度建构

  (1)清洁生产激励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清洁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并通过税收、关税、补贴或其他方法,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如制定阶梯型的税收优惠标准,对绿色产品实行出口退税,制定经常性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措施[6]。

  (2)低碳技术激励

  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技术合作、企业联盟、产业集成、能源管理合同与国际合作,加快先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3)低碳产品激励

  增加低碳环保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实现政府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制定低碳产品法,规范低碳产品的开发与认证;通过产业优先发展和倾斜采购政策来扩大国内对低碳产品需求的规模[7];加强低碳环保宣传教育,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一定的优惠和补贴。

  三、结语

  推行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需要政府主导,从理念规划、规则规范、管理体制、政策激励等进行全方位制度创新,包括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中国的农村工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农村工业低碳化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村工业化与低碳化对接的因素分析与制度建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低碳 工业化 工业 制度 建构 农村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