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对市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索赔管理的几点认识论文

对市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索赔管理的几点认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08

对市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索赔管理的几点认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索赔过程是双向的,即可以由施工承包企业向业主提出索赔,也可以由业主向施工承包商提出索赔,还可能是承包方和分包方之间发生的索赔。不管由哪一方提出,索赔都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一项正常的而且普遍存在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业务活动,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我所在的公司属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故本文仅从施工承包企业的角度谈谈对索赔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对索赔的理解和认识

  (一)建设工程索赔的概念、成立的条件、起因和分类

  1、索赔的概念:

  建设工程索赔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补偿要求的行为,

  2、索赔成立的前提条件:

  索赔的成立,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与合同对照,事件已造成了承包人工程项目成本的额外支出,或直接工期损失;

  (2)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损失的原因,按合同约定不属于承包人的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

  (3)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时间提交索赔意向通知和索赔报告。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索赔的起因:

  所谓索赔的起因也就是构成施工项目索赔条件的事件。具体到市政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构成索赔最常见的事件包括:

  (1)建设单位单位未能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有误;建设单位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施工现场不具备开工条件;发包人指令承包人加速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引起承包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额外开支。

  (3)建设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工程量或增加附属工程、修改设计、变更施工顺序等,造成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

  (4)不可预见的外部障碍或条件索赔,即施工期间在现场遇到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通常不能预见的外界障碍或条件。

  4、索赔的分类:

  (1)按照索赔目的和要求分为:工期索赔、费用索赔。

  工期索赔一般指承包人向业主提出要求延长工期;费用索赔是指承包人向业主提出要求补偿经济损失,调整合同价款。

  (2)按照索赔事件的性质分为:工程延期索赔、工程加速索赔、工程变更索赔、工程终止索赔、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索赔等。

  只有明白了索赔的起因,施工企业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分清哪些是可以索赔的,哪些是不可以索赔的;只有懂得了索赔的分类,施工企业才能在工程施工实践活动中,将可以索赔事件进行合理归类,使其一目了然,使索赔行为更具说服力。

   (二)索赔依据和索赔证据

  1、索赔的依据

  索赔行为必须是有依据的,这种依据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合同文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惯例。

  2、索赔的证据

  (1)索赔证据是当事人用来支持其索赔成立的证明文件和资料,是索赔文件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索赔的成功与否。证据不全、不足或没有证据,索赔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索赔证据的搜集。

  (2)索赔证据的基本要求:

  索赔证据要具有如下基本要求: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关联性;有效性。

  3、就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索赔证据包括:(1)合同文件;(2)工程往来函件、通知、答复等;(3)经过发包人或者工程师批准的承包人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实施情况记录;(4)施工日志、备忘录等;(8)发包人或工程师的签证及其各种书面指令和确认书等;(9)工程中的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工地交接记录、图纸和各种资料交接记录等;(10)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订货、运输、进场、使用方面的记录、凭证和报表等。

  二、索赔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懂得了索赔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事件可以提出索赔,索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索赔该搜集哪些证据,这些只是索赔的基础,要想真正实现索赔,还必须依据一定程序,做好如下工作:

  (一)提出索赔意向

  依据前文所述索赔起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索赔事件后,或者承包人发现索赔机会,首先要提出索赔意向,这是索赔工作程序的第一步。索赔意向通知要简明扼要地说明索赔事由发生的时间、地点、简单事实情况描述和发展动态、索赔依据和理由、索赔事件的不利影响等。

  具体在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做法是: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承包方必须以正式函件通知监理工程师,声明对此事件要求索赔,同时仍需遵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继续施工,逾期提出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承包方的索赔要求。

  当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方应当阶段性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二)搜集索赔证据和同期纪录

  1、搜集索赔证据

  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8天内,要准备索赔资料,搜集索赔证据,主要工作包括:跟踪和调查干扰事件,掌握事件产生的详细经过;分析干扰事件产生的原因,划清各方责任,确定索赔根据;损失调查分析与计算,确定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值。所搜集的索赔资料要符合前文提出的索赔证据要求。

  2、做好同期纪录

  索赔意向书提交后,就应从索赔事件起算日起至索赔事件结束日止,认真做好同期纪录。

  同期纪录的内容有:事件发生及过程中现场实际情况;导致现场人员、设备的闲置清单;对工期的延误;对工程损害程度;导致费用增加的项目及所用的工作人员、机械、材料数量、有效票据等。

  (三)提交正式索赔报告

  承包人必须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后的28天内或经过工程师同意的其他合理时间内向工程师提交一份详细的最终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如果干扰事件对工程的影响持续时间长,承包人则应按工程师要求的合理间隔(一般为28天),提交中间索赔报告,并在干扰事件影响结束后的28天提交一份最终索赔报告,否则将失去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

  (四)索赔的计算

  1、费用索赔

  索赔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分包费用、现场管理费、利息、总部管理费、利润

  从原则上说,承包商有索赔权利的工程成本增加,都是可以索赔的费用,但是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索赔,承包商可索赔的具体费用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哪些内容可以索赔,要按照各项费用的特点、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1)人工费索赔包括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所花费的人工费;由于非承包商责任的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加班劳动;非承包商责任工程延期导致的人员窝工费好工资上涨费等。

  (2)材料费索赔包括由于索赔事项材料实际用量超过计划用量而增加的材料费;由于非承包商责任工期延期导致的材料价格上涨和超期储存费用;由于客观原因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等。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索赔包括由于额外工作增加的机械使用费;非承包商责任工效降低增加的机械使用费;由于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原因导致机械停工的窝工费。

  (4)现场管理费索赔是指承包商完成额外工程、索赔事项工作以及工期延长期间的现场管理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通讯、交通费等。

  2、工期索赔

  (1)工期延误与工期索赔

  工期延误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工作的实际完成日期迟于计划规定的完成日期,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合同工期的延长。工期延误的后果是形式上的时间损失,实际上会造成经济损失。

  工期索赔是指承包商依据合同对由于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误向业主提出的工期顺延要求。

  在工程施工实践活动中,对于承包商而言,只有发生在关键线路上的单一延误才是可索赔延误,对于共同延误和交叉延误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工期索赔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工期索赔的分析包括延迟原因分析、延迟责任的界定、网络计划分析、工期索赔的计算等。运用网络计划方法分析延误事件是否发生在关键线路上,以决定延误是否可以索赔。在工期索赔中,一般只考虑对关键线路上的延误或者非关键线路因延误而变为关键线路时才给与顺延工期。

  工期索赔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法、比例分析法、网络分析法。在实际工程施工活动中可以将上述方法结合使用。

  总之,作为施工企业承包商一定要树立索赔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索赔制度,保证企业的合理诉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不要把索赔情绪化的认为是额外的无理要求,不要有业主至上,索赔伤和气的错误想法。在当今竞争激励的建筑工程市场环境下,利用索赔这个手段可以弥补工程损失,降低成本,有效维护施工企业自身利益;同时充分利用索赔这个手段,也可以规范承发包双方施工管理行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市场向良性发展。

  

对市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索赔管理的几点认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工程 项目 索赔 管理的 管理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