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8-20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利于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其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二)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最终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人民群众是摧毁旧的腐朽制度、建立新的先进制度的物质力量。在社会形态的变化过程中,人民群众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它的变化必将导致生产力构成的变化,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马克思说:“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是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人就谈不上实践活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是物质资料生产,承担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则是亿万人民群众。一切精神财富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检验和发展。文化知识必须被人民群众掌握并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取得丰富的物质成果;科学技术只有应用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因为人们群众的需求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一致性,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民群众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能自觉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才能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以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为抓手,以党的作风建设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同样是有目的、有计划和能动的执政实践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执政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共产党人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就是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价值导向,将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追求和终极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因此,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方法论为依据,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这一科学方法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方面。

  三、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三个谁”的问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在复杂条件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上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在长期的和平执政条件下宗旨意识淡泊导致的严重结果,没有搞懂“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个根本性问题。作为真正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扪心“三问”:一问“我是谁”,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永做人民公仆;二问“为了谁”,增强为民责任意识,多办实事好事;三问“依靠谁”,增强执政忧患意识,自觉改进作风。通过加强群众路线学习,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二)改进党的作风,切实扫除“四风”之弊。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作风是我党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在总体上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好的,但在“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严峻形势下,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对“四风”问题来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通过各种举措坚决革除这些“坏毛病”,切实体现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政治本色。

  (三)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已经阐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全党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着力推进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格局,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的一切,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 主义 活动 教育 实践 马克思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