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趋势论文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趋势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9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趋势

  社会救助是国家或社会群体为了维持贫困家庭基本的生存需求,为其提供物质帮助或者精神扶助帮助,使其渡过难关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困难家庭减轻负担、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一、国际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特征

  1.国际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⑴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使各国政府不堪重负。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国家福利制度。随着这种制度的逐渐发展,我们也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高福利制度能够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生活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国家竞争力,各国政府普遍感觉到力不从心,改革势在必行。

  ⑵“福利依赖”现象突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利于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增进民众幸福感,但与此同时,高福利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社会效率普遍降低、国家经济发展迟缓,阻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在提供保障的同时,让很多人形成了对福利的依赖,他们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低下、失业率上升,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政策性弊病。因此,如何在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民众的劳动积极性,成为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重要议题。

  2.社会救助的特征

  ⑴社会救助是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基本保障制度。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数仍然巨大,如何使贫困人群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保障生存权利是各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于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即维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准的基本保障制度,它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接受救济的对象一般包括遭受灾害的人群、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以及低收入人群等。

  ⑵社会救助制度具有流动性。由于贫困在一定时空意义上是临时的,而社会救助的宗旨与目标是使贫困人群摆脱困难、减轻压力。所以,当一些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救助已经可以独立生存的时候,就应使接受救助的对象进行流动,让更有需要获得救助的人享受这份权利,从而使社会救助制度高效、持续地发展。一些高福利国家,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的同时,也培养出了“福利懒汉”,如何使社会救助制度更好地发挥效用、使受济人群得到必要的流动成为这些国家改革的重要议题。

  3.国际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⑴提供就业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会救助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是提高社会救助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社会救助流动性、公平性的必要方法。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一个总体趋势即将社会救助制度与一定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相结合,在提供救济的同时为被救助者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因此,提供就业服务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社会救助的功能性,并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

  ⑵社会工作者的监督。各国政府为了摆脱高福利带来的弊病,减少福利依赖的现象,采取了限制救济金领取年限、就业刺激计划等各种方式,鼓励贫困者在接受救助的同时付诸一定努力,从而使社会救助效率提高。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涉及到救助金领取资格的鉴定、是否符合资格的审查、就业引导、就业培训以及工作监督等工作,社会工作者作为政策的执行者,担负起执行、监督的任务。这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就业的作用。

  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权利中心,对于贫困人群的需求更为了解,在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地方政府往往无力承担巨大的救助费用。因此,中央集权的救济制度与一定的地方分权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行政手段。中央统筹救助标准与金额,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承担一定的救济责任,共同完成扶贫救济的任务。

  二、国际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趋势

  1.增强个人在摆脱贫困方面的责任

  社会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因此从个体入手解决贫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化。对一个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细致化程度做评估,就必须看其对增强个人摆脱贫困方面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及其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资,从而达到让受培训和接受投资者产生更多的生产价值,让其实现自身劳动价值。现今很多国家都看中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政府都出动转款,让劳动闲置人员和受救助的贫困者有机会参加再教育和专项培训。

  ⑵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开发、完善劳动力市场。 政府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者和主要支撑,但是政府同时也需要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中越来越多地重视并鼓励各合法的民间组织参加缓解贫困工作,使社会救助更加卓有成效。减轻社会贫困的根源在于增加就业机会,国际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发展对于产生贫困的根源已经有很清晰的认识,因此也在不断开发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2.注重贫困的预防

  ⑴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确保困难人群及时、有效得到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于解决和预防贫困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救助制度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作用。大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专项津贴,社会保险是纯粹的保险,社会救助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但是一些国家将这两者一并列入了社会保险体系的框架内,专项津贴是前两项有机结合的典型。

  ⑵加强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互通。除一个国家的保险体系之外,慈善事业也是预防贫困的重要手段,全球每年有超过千种各类规模不等的慈善事业。由于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在概念和目的上的高度一致,现今国际社会救助制度也将这两者进行连接和互通。

  3.为贫困群体提供工作福利

  ⑴提供多途径的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工作福利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拓宽就业渠道,而拓宽就业渠道的主要手段是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很多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世界各国在发展社会救助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地做拓宽就业途径的工作,其手段主要包括:政府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国家引导劳动力安置、专项就业津贴的增加和增设更多的岗位等。

  ⑵为重返工作的贫困群体提供人性化社会服务与关怀。重返工作的贫困人员就其本身能力来讲与正常的在岗工作人员相比可能会有明显的差距,再者这些人群并未真正地脱离贫困,因此国际社会对于这样一个有可能为社会产生价值的贫困人群更应该给予社会服务和关怀,世界各国社会救助体制也发现并重视了这一点。

  4.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⑴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制度的浪潮也蓬勃兴起。有条件限制转移支付可以解决当前和未来的贫困,因此它对于解决短期和周期性贫困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自1997年墨西哥首次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制度到它在全世界的普及,让很多面临短期经济困境的人得到了救助并且下降了贫困率。

  ⑵社会养老金制度。社会养老金制度是指由于公民年老或者其他原因而失去或解除劳动义务时,由国家为其提供生活方面的保障的制度。老年人也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最广泛政策对象,社会养老金制度对于这些长期贫困者的救济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中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很多西方国家社会养老金制度已经趋于完善。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趋势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制度 发展 社会 趋势 国际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