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5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1-01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学生、教师、学科组成的教学行为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念去组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张扬。

  1.引导学生自学存疑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阅读密切相关。首先是在初读中感知课文,确定学习目标。初读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在形式上,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可高声朗读,轻声速读,可默读,可小组齐读,还可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来读。这样学生在初读之后,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番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对文章进行各个方面的存疑。实践告诉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会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不同的感悟和疑问。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只停留在对文章局部和表面的理解,对字、词、句的读音、意义等较低层次的存疑。而学习好的学生则可能对文章的某些地方,甚至是整体有了一些感悟,而且经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在自读自悟存疑过程中,大多数人心中都会存有不同程度的疑难,这就是一种无形的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了这一过程的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对自身的存疑进行有意的注意,并以较大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我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的理解,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学生马上提出异议,他紧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这样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此时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这一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学生情绪亢奋,各抒己见。后来有个学生说,肯定是打了两口,因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赞成这观点的学生补充说,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否则就对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此时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又提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为什么不也采用"中部凿井法"来增加工作面呢?经过一番对课文的精读探究,他们理解了,原来居庸关的特点是"山势高,岩层厚",如果采用"中部凿井法"太花时间,所以用了"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此,有的学生还画出了示意图加以说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3.启发学生交流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3.1 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教师及时将这一问题纳入教学内容,采用读议法引导学生学习:(1)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并讨论,说说你读到了哪几方面的原因?用横线画出来。(2)讨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因为大榕树枝繁叶茂,利于鸟儿栖息;有的说是因为当地农民不许人们去打鸟。更有细心观察、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说,是因为大榕树下土地潮湿,为鸟儿觅食提供了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得到了更为完整的答案。学生充分认识了大榕树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有一篇课外阅读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自己却渐渐变黄,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机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3.2 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可爱的草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朗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惜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3.3 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会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会自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

  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鲁肃忠厚老实、惟命是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邀请老师演曹操,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个性 学生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