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正能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探究论文

“正能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6

“正能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48-02

  当社会面貌随着时代的步伐焕然一新时,总会有一些语言标签会带着时代的烙印留下,这已然成为一种有趣的社会现象。有些词语甚至跨本义和其他学科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被大众赋予新的内涵,“正能量”一词便是典型。“正能量”一词几年前在我国只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名词,与负能量相对,物理学给出以下定义――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物质为负[1],除了研究物理学的人们对它了然于心,常人对它并无过多的关注。但在2012年,这样的宁静便被打破,来自中国的火炬手在点燃了伦敦奥运会的火炬后引起了中国大众的强烈关注,人们把火炬、能量、精神串联起来赋予了正能量鲜活的内涵――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1]。如此新意横空出世并非空穴来风,西方学界对于正能量一词的研究除了物理学领域外,还有心理学领域,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就认为人体是一个能量场,个人可以通过能量的外放表现出全新的自己,从而更加有活力[2]。由此看来,我国公众赋予正能量的新意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并且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中的正能量,从而感染他们为社会做贡献。针对这一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围绕着传递正能量这根主线左右穿梭,结成一个强大的能量磁场,意在引导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朝着一个积极正向的态势发展,将来成才,为社会谋福。而传统的正能量传播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灌输这种较单一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不免有些生涩、单薄,正能量信息很难内化至学生内心。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除了课堂灌输外,还有更直观、更高效的传播方式,如微博、新闻、微信等,这种立体全方位的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抓住了学生关注新媒体的心理特点,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内化学生,并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的必要性

  (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

  自中国加入世界经济浪潮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还有价值取向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甚至已经超出了文化自身的包容范畴。体制层面的各种不健全和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极易导致大众意识形态领域的硬着陆――物欲横流、财权即一切的价值取向成为了一部分人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他们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敏感,大多数人站在中西意识形态的夹缝中左右观望,受目前社会环境决定,多元化社会决定信息的多样性以及各种信息的方便快捷传播和时代条件的特点,猎奇心理、另类、创新意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得“正能量”信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使得社会生活中“正能量”信息传播受到影响,更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起到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主渠道、主阵地中予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科学性。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经济改革和体制层面的变动都在逐步进行,各项政策的落实需要民众的强力支持,如果民众陷入信仰危机的困局而导致拜金主义等现象发生,这对改革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因此,高校要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媒介传播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消除负能量的影响,使正能量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完成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做贡献。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媒体“负能量”信息渗透与大众的“审丑”趋向

  当下国内多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以互联网为载体来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能直观立体地接收各种信息,但也不可避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网络新闻中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和片面言论,这些报道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在传统实体的舆论监管体制下,报纸、书籍、影视剧的发行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大众的舆论导向不会偏离国家的主流价值取向。但在新媒体的带动下,网络新闻、视频网站快速发展,由于国家目前没有系统的网络监管体制,因此网络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大多良莠不齐。新闻媒体行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博取版面,片面地发布各种负能量信息,一味哗众取宠、娱乐大众。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文化呈现出“泛娱乐化”状态,“审丑”成为一部分人娱乐的方式,这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的热衷用户,所受影响更是首当其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向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旨在让学生接受道德准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而大众新闻媒体的片面导向极易让学生对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持怀疑态度和逆反心理,因此,在高校进行“正能量”的价值渗透,并坚持以正能量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要求

  高校作为思想前沿阵地,对种种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反应尤其敏感,其中部分消极的反应会波及周围群体,从而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由于大学生群体的角色特殊性,这种负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深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论的观点――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攻克,我们反向推论,从教育部多次关于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中得出结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重重、难度大、成效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由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者、受教育者四个要素组成的,其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的是引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本人,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通过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媒介。因此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限的这一问题,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受教育者没有达到有机的统一,也就是说,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和教育学生的方式、手段在某个环节出现了偏差,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限的根本原因。而这个偏差说到底就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接收的信息涵盖了大量“负能量”信息,因此,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务必要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规避各种“负能量”信息,改变既有教育方式,坚持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方向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提供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培养人才的前提条件则是保证人才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为复杂,来自社会、网络、媒体中所传播的非主流政治文化思想会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使他们的政治立场发生偏离,这与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正能量为导向进行“传”与“教”,则能多方面、全方位地规避负能量信息。无论是课堂内容,抑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互联网信息渠道都是积极、正面的信息,这种教育环境会感染学生,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正能量,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

  (二)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一词最能代表中国哲学的智慧和意境,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这种哲学思想的庇护,经济的变革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做支撑。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群体,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和谐校园这一必要条件,西方各国也都把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务必要坚持以正能量导向为方向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中注重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可为学生营造正能量的校园氛围,长此以往,不仅可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可让学生躬行和善,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作为软实力,其影响是多元的,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形成,正能量的校园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

  (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从两方面进行反思。其一,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长期实践中已完善不少,但也无法完全摆脱中国教育体制的外衣。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学生没有主动权,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进而从内心接受所学内容。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谈话教育等,学生很少会打开心扉向老师随心所欲地提任何意见、说任何问题。如此反复,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很难收到成效。其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再加上本土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让大部分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等思想。这些思想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诱导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或者其他教育方式产生怀疑态度和逆反心理,再加上学生被动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而高校围绕正能量信息传播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突出了积极、正向的教育内容,更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受教育者三者兼顾,如此确实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力途径。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近两年来,教育部曾多次就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发文件进行工作指示,由此窥见,其艰巨性可见一斑。社会、舆论、媒体所传播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势必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规避,综上所述,在高校进行以正能量为导向的信息传播教育便十分可行。以正能量信息传播为导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建议各高校大力推广以正能量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以便真正实现树人启智的教育目的。

“正能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能量 思想 政治 高校 价值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