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论文

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6

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54-02

  中国传统儒家学派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学派提倡以德治国,并且认为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具有仁义的思想与理念。这样才能够将以德治国的思想理念贯彻到统治者以及人民之中。而孟子的“性善论”的思想更加能够体现出“仁”的道德理念,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内心“本善”,我们拥有的良好道德品质才会有来源依据。因此,孟子的“性善论”的重要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一个主要的核心内容,孟子认为,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但是,人的天性是向善的,何为善良,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在孟子的眼中,一个人具备了仁、义、礼、智、信,就是所谓的善良之人。但是,为什么在生活之中,具备这五种品格的人很少,有的人只有其中几项,有的人甚至一项都不具有。这是不是与孟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相互矛盾呢?于是,孟子又同时指出,每个人虽然都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格,但是,这都是隐藏在人身体当中,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有的人具有五项其中少数的品格,证明他现在只开发了其中的几项品格,有的人这五项品格完全没有,并不是他身体中不具备这五项品格,是因为这个人的五项品格完全没有被开发,只要去开发,这个现在没有五项品格中任何一项的人,在细心的教导过程之后,也是肯定会拥有仁义礼智信这五项优秀品格的。

  之所以从有的人身上没有看出其有五种美好的品格,孟子认为还与人人生活的环境有关。古代时期的贤圣之人很多,而孟子生活的时期是战国诸侯争霸的时期,这个时期礼仪系统崩坏,战火纷飞,每个诸侯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仁义等美好的品德置于不顾。“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因此,古代时期的贤圣之人很多,而在战国时期贤圣之人少之又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环境的原因所导致,良好的环境可以造就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圣贤之人,而糟粕的环境,只能培育出唯利是图、置仁义于不顾的小人。

  孟子的性善论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内容,笔者认为是君与民相同的概念。孟子认为,“人皆可为尧舜”,尧舜禹汤之所以会成为人们称赞乐道的仁义明君,并不是其天命所受,而是因为他们同时拥有仁义礼智信五项优异的品格,所以他们可以被称为仁义明君,受到百姓的爱戴。如果他们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或者一项都没有,那么他们也和普通百姓一样。所以,如果平民百姓中有人也可以同时拥有仁义礼智信的良好品格,那么,这个人也可以像尧舜禹汤一样,成为一位明君仁君。

  二、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当代的每一个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学好自己的学术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所以,良好的德育价值观,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德育先于教育

  孟子的“性善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即为君民平等理论。

  孟子认为,尧舜之所以成为受百姓爱戴的君王,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仁义礼智信五项品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五项优异的品德,那么他们就和普通百姓一样。相反,如果有任何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同时具备了这五项优异的品格,那么他也可以和尧舜一样成为受人爱戴的仁君。由此可见,品德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今在很多高校之中,高校的决策者在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高校的德育教育,觉得高校德育很不重要。正是由于大多数高校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如今很多大学生犯罪、轻生等影响十分恶劣及悲剧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是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主要力量,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所以,大学生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是对社会主义的和谐与发展的首要保证和前提。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合理充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目标一致,功能上互相补给,和谐互动,建立良好可行的德育体制。其中学习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一个人在学校期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关键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高校中,教育者可以遵从孟子性善论中的主要内容,将大学生的美好品德、“真善美”被彻底唤醒,推己及人,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从自身之中焕发出美好的品质,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形成良好的高校环境氛围

  孟子在其“性善论”中指出,环境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人人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的良好品质,但是这些品质都是潜藏在每个人的身体之中,要想完全将其开发,必须要使得受教育者身处良好的环境氛围之中。

  中学的校园环境比较封闭,学生在校园之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课本的知识,所学习的德育知识基本上是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上所得到的。然而高校的校园环境与中学的校园环境有着本质的不同,高校的校园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学生在高校校园中不仅接受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参加各种的社团活动以及可以有兼职的活动等等,所以,高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之中的书本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可以说高校是学生成年后走进的第一个社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许多同学的心理会有同样的变化,认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在大学之中课程相对减少,教师的管理也有所宽松,可以有“不用学习”的想法。所以,针对这类的情况,高校之中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就会显得相当的重要,要建设一个“有良好德育氛围的大学校园环境”,要让广大大学生意识到,大学期间不是该放松该娱乐的时候,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要目标去努力刻苦学习,并朝着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去努力奋斗。因此,高校的德育氛围非常重要,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德育教育氛围,使得广大的大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成长,使得每一个人都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朝着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而奋斗。   (三)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孟子在其“性善论”中指出,虽然每一个人都是本性向善的,但是,性善论也对我们有着强烈的警示,人的善性是先天具有的,但是如果后天不去努力推动善性的扩大,如果没有后天的个人努力和良好地环境氛围对善性的感染和熏陶,人的善性也会因缺乏关照而丧失殆尽。因此,在高校德育中,鼓励学生,让其意识到自己也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苏联的教学影响过多,导致我们自己在教学中过多地将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划分清楚。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通常将德育教育者称为主体,而德育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通常只是教育客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仅仅就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而自身没有什么发挥。虽然这种德育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在总体上是显著的,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所指出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孟子看来,人必须有主体性的觉悟,如果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那么给予这个人再好的学习环境等外在条件,这一教育都是不成功的教育。所以,就必须要求德育教育者在其教育过程中同样将教育客体当作主体,充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积极性,多启发其能独立思考,唤醒其亦是教育主体的意识。一旦学生有了教育主体的意识,那么就意味着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在灌输教育之后,学生能够继续独立思考,使得教育的效果能够更加扩大化,更加全面,使得其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与认知,也具有更好的效果。

  孟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性善论”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思想内容对人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学习作用的重要性,他的“性善论”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孟子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其思想中不乏很多古代的封建糟粕思想,但是,孟子的大多数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还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与意义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的主要思想,使其思想对于我们有更进一步的指导启示作用。

孟子的“性善论”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孟子 性善论 性善 德育 启示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