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新形势下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论文

浅析新形势下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8

浅析新形势下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172-02

  保持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前途命运所决定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制胜的“武器”之一。历史告诫我们:党的事业成败取决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否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高校是培养人才、引导形成正确意识形态、开展知识创新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阵地,伴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群众利益多元化、群众诉求多样化、群众意识民主化以及交流方式网络化,高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与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实现高校内涵式科学发展,成为我们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增强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形成则需要依靠教育来逐步实现。提高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精神信仰和纪律观念,夯实时刻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高效率地对高校党员干部加强教育。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列宁的论断告诉我们:高校党员干部首先要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与伟大作用,从而真心实意地去与群众联系、服务群众,自觉地去尊重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高校党员干部如何面对越来越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已成为必须面临的新课题。而在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面前,有的高校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对新事物、新问题和新任务缺乏认知,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棘手无策,一味凭陈旧经验和主观感觉来应付,办事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效果,结果很不理想。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的党员干部是学校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内涵式科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对高校党员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教育和培训。

  高校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才能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做实际工作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从而增强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自觉性,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之中。

  二、搭好平台,增强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积极性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参与,高校党员干部应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应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际上,高校师生是一个知识层次较高、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他们思想比较活跃、人格独立性强、具有较浓的民主意识和较强监督意识,是一个充满批判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知识群体。高校领导干部要搭好平台,摒弃蔑视群众、不愿接触,认为群众水平有限、素质不高、层次太低、无法与己相提并论的错误认识;摒弃无视群众,认为群众的声音嘈杂、意见片面、不值得理睬的错误认识。要学会凝聚师生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智慧,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与他们建立有效的多元化交流沟通渠道,促进高校内涵式科学发展的需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建立沟通渠道。

  一是建立方便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如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建立网络平台,与时俱进地采用各种媒体形式特别是“微”媒体,如通过微信、微博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拓宽他们的表达渠道。

  二是建立畅通“面对面”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如在高校办公室附设信访办,建立高校党委成员信访接待日,定期走访师生、开调研座谈会等,减少群众表达渠道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三是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通过职代会和学代会,征求他们意见和建议,切实了解与听取他们的声音,更加密切同他们之间的联系,完善学校各项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沟通的渠道,共同凝聚起干部与师生团结一心、党员与群众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建立起融洽实效的师生参与体系和话语体系。

  三、健全制度,增强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稳固性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实现制度的高层面的系统融合,还要通过群众服务对制度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并公开接受监督,达到提高制度可操作性的要求。如果制度有缺陷,就会影响密切联系群众的热情,消减他们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在认真梳理和完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保持高校干群血肉联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和完善新制度。主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制度。诸如领导信箱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联系教学班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点制度、教代会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等。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资料建档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对深入群众了解的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应通过笔记、汇报或感想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存档。

  三是要创造宽松的畅所欲言的环境,并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百姓讲真话、出实招。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对于百姓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敢于面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听得进反对的声音,甚至是被骂的声音,让百姓敢说话而不被打击报复。   四是完善程序性的制度。实体性规范告诉党员干部应当“做什么”,程序性规范告诉党员干部应当“怎么做”。我们的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实体性规范多、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规范少、操作性指导少等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使他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随意性大。我们急需弥补上这一不足,使制度既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四、注重监督,增强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主动性

  高校党员干部作为高校教育政策制定、传达和执行者,教育资源开发、调配和分享者,事务组织、协调、保障者,特别是高校党员干部中的领导干部,更是集中了高校管理工作的至上话语权和裁量权。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手中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导致骄奢淫逸、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贪赃枉法,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部分群众与我们党离心离德,使“血肉关系”异化为“油水关系”,在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中,腐败的危害性最烈、危险性最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3]高校应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和发生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决策程序。在涉及学校“三重一大”决策中,要让广大师生员工有发言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广泛而充分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的基础上,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切实做到重大决策的出台需要得到大多数师生员工的赞成的。

  二是推进运行公开。构建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办事议事程序和制度公开,推进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透明化、提高权力运行的公信度。

  三是健全考评机制。健全干部的民主推荐和考核考评机制,要把群众工作状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关注干部在师生员工中的口碑,把师生员工的测评度、认可度作为推荐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扩大师生员工在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的参与度,使德才兼备、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群众评价一旦和党员干部的升迁使用挂起钩来,就会大大增强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

  习近平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经常抓、长期抓”[4]。高校党员干部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服务的能力、文化传承的创新实力,才能不辜负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和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浅析新形势下保持高校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血肉 党员 形势 群众 干部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