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20世纪90年代离婚主题电影创作探析论文

20世纪90年代离婚主题电影创作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8

20世纪90年代离婚主题电影创作探析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两性情感的疏离和婚姻受外界诱惑的增加,这一时期再一次出现了离婚大潮。这一离婚大潮反映在电影中,便是出现了很多以离婚为主题的电影,它们从各个角度,对离婚这一社会现实给予了剖析和解读。单从结局来说,影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离婚未遂的婚姻男女,如《离婚》《离婚喜剧》《离婚大战》《股市婚恋》等;另一类则是离婚成功后男女两性的情感走势,如《离婚合同》《离婚了,就别来找我》《独身女人》等。

  《离婚》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虽然小说的年代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离婚的主题则与90年代相似,男性在婚姻内的困惑和对婚姻外诱惑的向往,以及女性对男性出轨的防范和紧张,在60年后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并没有多少改变。电影初始就是一个颇具深意的鸟笼的特写,笼中的鸟儿在笼门打开后只是左右张望一下,却并没有飞出笼子,这个镜头寓意着婚姻中的男女对待给予了他们束缚、烦恼、窒息的家庭同样是持这种观望态度。电影中的老李是一个对精神有所追求的政府小职员,婚姻的审美疲劳,让他对于昔日的妻子产生了厌倦,而这时温柔、秀美、诗意的马少奶奶则在他的注视中渐渐现出朦胧忧伤的美,这种美是男人对于婚姻外的女性的玩味和欣赏,马少奶奶与老李的妻子在老李眼中,地位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诗意得以提高,而只是他在婚姻之内,精神上逃逸枯燥无聊生活的一个窗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少奶奶只是男性在婚姻内的一种臆想,是传统男性对体面妻子的一种虚荣心的向往。对于女性来说,男性的这种精神上的出轨,要么会如吴太太和邱太太一样,因感觉到不安而紧张防范,要么会如马少奶奶一样,遭到丈夫遗弃而神色忧郁。女性对于婚姻的归宿感,相比于男性,要强烈得多;所以在电影的结局,吴太太和邱太太昔日的嚣张气焰,在丈夫“改邪归正”之后立刻消失;而马少奶奶的丈夫也回了家,老李眼中的忧郁少妇,因为有了归属而不复从前。老李最终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乡下,既是对暗恋无果的逃离,也是对凑合着过的婚姻的一种归顺和投降。男女两性在笼外各自探了一下头后,又回归到平庸琐碎的婚姻生活。

  《股市婚恋》中的男性,与《离婚》中的老李虽属不同时代,但是却在面对婚外恋情时,同样表现出一种畏惧和怯懦。这部电影发生的背景完全是现代都市,股票风潮席卷上海大小家庭。阿奈为了炒股,将工资扣掉一部分再上交给老婆丁芝英,而丁芝英的观点是男人身上钱多了没好处,并因此对丈夫严加管束;而阿奈婚前的女友陈纯则鼓励他利用数学头脑帮她炒股,阿奈最终盈利。虽然阿奈并不喜欢妻子,但是对于前女友陈纯鼓励他离婚,还是没有勇气。男性的这种逃避,其实最根本上是对婚姻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向往婚外与红颜知己的恋情,另一方面又不想脱离已经相处多年的婚姻。女性在电影中都呈现主动趋势,但是这种主动,又总是取决于男性的态度,并且在男性的懦弱和退缩面前而节节败退。阿奈妻子在阿奈炒股成功后,返回大闹,并决定对于阿奈的移情别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置之不理;阿奈的前女友则因为阿奈的犹豫不决而搬走无奈告别。同时,经济收入对于两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阿奈从电机厂下岗失业后,为了不让妻子轻视,隐瞒收入,但这样做引起了妻子的怀疑,导致了夫妻关系的紧张;而这种紧张的经济状况,也让阿奈的前女友给予了他同情,并使得二人旧情复燃,进一步震荡了家庭夫妻关系。在阿奈当了厂长之后,主动闹离婚出走的妻子又为了经济利益主动示好,而阿奈则挺直了腰杆,并大胆地提出离婚。阿奈和前女友联合买下被拍卖的机电厂,这种经济上的联合,让两个人的情感也产生了微妙的依赖。因此,男女两性的关系便如股市一样,随着股票的升降而变动。

  在《离婚大战》中,女性在离婚过程中依然处于主动地位,这表现在小凤和丈夫大明最初离婚时的原因,是因为小凤不想为大明生孩子,担心孩子会把喜欢冒险闯荡的自己拴在了家里,同时她认为只想要孩子的大明越来越不思进取,不能够给她支撑和安全感;而在离婚处与另一对离婚者的一场意外争吵中,小凤依然主动护佑她的男人。女性担起的这种昔日男性应该承担的保护和闯荡的责任,扮演起“男性角色形象”,女性不愿意在家中当家庭主妇,而想拼出一番自己的天地。这种矛盾,导致了家庭大战,并因为外面的诱惑,而生出更多的矛盾和危机。小凤被民间医生做事业的谎言诱惑,决心与他携手闯荡;而跟大明同是一个单位的小歌星英子对大明也是情真意切,外来者的入侵,让家庭的稳固更加岌岌可危。而电影所采用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则是小凤被骗,为了取得证据,大明深入“敌方”,在被发现后被人打伤,小凤则从这种英雄举动中,回忆起了大明昔日的好,于是两人在离婚前夕,又是女方主动回到男性的身边。整部影片虽然在彰显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家庭的声讨与逃离,但是最终还是归于传统,电影在这里便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和回归传统的情感表露出来。因此,此部电影虽然将女性的回归家庭立足于情感的力量,但是传统的惯性和女性挣脱传统时的痛苦,却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回到男性身边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本片对女性地位的上升所给予的是肯定和鼓励,电影中对男性在女性地位上升时的忧虑也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展示。

  在这一时期关于离婚的主题电影中,另一类便是对成功离婚后男女两性心理进行剖析的。在《离婚合同》中,男性刘流和女性宁娃离婚后,因为房子问题,不得不签订一个离婚合同,即同住一个单元,但是互不干涉对方的情感生活。歌手月蓉早已对刘流倾心,因此刘流离婚后,月蓉趁机表白;而宁娃为了一所房子,被已有妻室的经理加以利用,最终意识到经理的企图,拒绝房子;历经种种周折后,宁娃意识到刘流的好,对其旧爱萌发。而刘流则因此深陷两个女人的情感中,不能自拔,深深苦恼,不得不逃走。此片中的女性,在情感上依然是主动进攻,无论是与刘流离婚,还是打算复合,抑或是拒绝经理的企图,女性宁娃有智有谋,男性刘流则处于被动防御地位。同样,“第三者”月蓉也是如此。在离婚后,因为同居一房,昔日的另一半便在对方眼中,有了有别于婚姻中的独特视角,这种与婚姻保持一定距离的观照,使得男女两性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被婚姻遮蔽忽略了的一面,从而对情感有一种新的认识。宁娃对追求她的有妇之夫经理说,宁可不要房子,不要领班的位置,也不能失去最真实的东西。而相比于女人的这种感悟,男人则始终处于两种情感的游离状态,一方面不舍前妻的旧情,另一方面又不忍伤害新欢,于是在两个女性的情感攻势中,只有逃离。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刘流坐在看台上,静静欣赏操场上一群幼儿园的小孩子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但当刘流看到寻找来的两个女性之后,脸上露出的两抹不一样的微笑,可以窥出,这种逃离的结局,未必能够成功解决问题。因此,从整部电影来看,这一时期的女性所呈现的主动且咄咄逼人的态势,让男性因不堪其扰而逃离现实,因此用另外的情感来弥补感情空缺,并因此给婚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同样,电影《离婚了,就别来找我》也是讲述了一对夫妻在离婚后因为同居一室以及另外插进来的一个女人,而产生的一段情爱纠缠。电影与《离婚合同》所要表达的主题相似,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对女性的主动和在离婚后不能完全放手的情感困境给予关注,但是电影也因此给予了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李浩明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能被妻子理解,而红颜知己的到来,则让他重新充满了力量;而当他成名后,妻子又后悔了,想要重续前缘。这个情节的设置,是对商品大潮中失落的男性的一种想象性的安抚,男性昔日拥有的霸权和主动,在被追求物质的女性抛弃后,编导设置出另外一个纯情的重视情感胜过物质的年轻女性,对男性的寻求真爱和精神寄托给予合理的解释。相对于姐姐,妹妹师红属于敢爱敢恨的年青一代,她对于李浩明的误解的消除,是因为她从这个男人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显然是被姐姐在婚姻中给忽略了的。但是电影却也因此忽略了传统女性李浩明的妻子师慧的情感要求,师慧要求男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陪孩子去公园游玩,其实是许多女性的最正常的要求,但是影片却在一开始便将这个女性设置为“恶”的形象,让观众生出反感,因此,男性不仅没有理解女性、体谅女性的基本要求,而且剥夺了女性申辩的机会。从此意义上说,李浩明其实同样是自私和冷酷的。他抛弃为家庭牺牲一切的传统女性,继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年轻漂亮、充满现代气息的妹妹师红身上。两个女性价值观的不同,也同样衬托出男性在经济大潮中对女性的期待发生了转变。但是从师红对男友的依赖和原谅上,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师红依然是一个未曾走出传统的女性,她为男友堕胎,原谅男友的所作所为,被抛弃后在房内哭泣,所有这一切,都让她在李浩明眼中的所谓独立变得值得怀疑,与姐姐师慧相差无几。只是因为她未曾进入婚姻,不需要扮演婚姻中妻子的角色,而在李浩明的眼里,便有了光彩。因此,此片中的男性一方面反省反抗传统,但是却以传统夫唱妇随的观点要求对待女性,要求女性为他的事业作出牺牲和理解。女性在获得工作和工作能力,甚至是承担了养家育子的沉重责任后,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女性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却无法形成对自我的真正认知。所以这种意识的觉醒,依然需要很长的道路要走。

  作为新崛起的“女性片”的代表作,《独身女人》讲述了女强人欧阳若云的事业追求和情感生活。此片有着90年代鲜明的时代烙印,对女性的自我追求和独立人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此片也有一般女性片的典型情节和缺陷,即功成名就的女性在事业抵达顶点的时候,常常遭遇意外横祸,不是爱情的另一半意外身亡,就是家庭破裂。事业与爱情,总是二元对立,难以调和。而最终的结局,也是给予这种没有男性相陪的女性一滴同情的眼泪,并让她们依然自立自强,选择独身。但是这种情节的设置,恰恰反衬出女性对男性的矛盾的依附。从影片内容上看,海伦时装公司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欧阳若云尽管因为离婚对男性态度审慎,但是她在困境中首先想到的还是成功男性齐方,而且也恰恰是他的帮助,才让欧阳若云摆脱困境;又是齐方,使得她的事业迎来辉煌的顶点。所以从此角度上说,此片让齐方死去,让观众对欧阳若云的独身奋斗给予同情,其实女性意识并未得到彰显,反而让观众因为女性失去了如此优秀的男性的陪伴而觉得遗憾,并为之洒下同情的泪水。同时影片所设置的男性,也是具有传统价值观审视中的男性,即成功的、可以给女性带来帮助的男性;而这种无形的特权,在某种形式上,造成了电影中在表现“女强人”的形象时,常常以女性的最终失败或者在情感上的失去为终结。

  从以上影片分析可以看出,90年代的离婚大潮,一方面给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另一方面,也让女性因此获得独立的力量,并让男性对女性的这种意识的觉醒给予尊重和重新思考,尽管这种觉醒缓慢而且艰难,但是这次离婚大潮从另外的意义上说,也是婚姻家庭观念的一次变革,单身男女不再成为社会鄙夷的对象,对幸福的追求和享受使得经济标准更显重要,患难中的爱情经典故事越来越少,但是平等的家庭观念和夫妻间的对话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离婚主题电影创作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作 年代 世纪 主题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