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接受美学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与审美问题研究论文

接受美学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与审美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30

接受美学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与审美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52-01

  如果我们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比作一个生产艺术品的工厂,那么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媒体,就应是这个工厂里的各种模具。这些模具可以笼统分为:以校园网、校报与校园广播等为主的传统媒体;以官方微博、微信等为主的新媒体。这之中所有的模具最终制作出了校园新闻报道,成为校园新闻宣传工作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接受美学把读者的接受活动提高到一个突出的地位。认为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并不是一种被动因素,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力量,读者有自己的特定的‘期待视界’,能对作品的意义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阐释,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想象性再创造。”接受美学将读者置于接受活动的突出位置,这也正是我们为何将高校新闻宣传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群体作为剖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关系与审美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读者对于各种媒体传播校园资讯的接受与认可状态,直接关乎高校新闻宣传的发展趋向。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

  在我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具有消息传播、舆论导向与价值观引领等重要功能,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又具有重要的教育补充作用。近两年来,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繁荣,大学校园里很多青年都正在熟悉或熟练的驾驭这个新媒体,一则借助各种官方媒体了解自己所喜好的资讯,二则申请个人账号并发一些图文消息,成为“自媒体”玩家。

  从美学的视域来看,新媒体传播资讯时创造了许多新鲜的词汇与流行话语。在新媒体对于资讯的消息传播过程中,它改变了受众的审美接受习惯。从文艺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消息、通讯等文章,最终需要经过高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途径,才能抵达大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补充任务,我们必须从审美与心理的层面去寻找广为同学们接受的资讯传播途径与样式。

  当下,社会上常常有编辑、记者们围绕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争论不休,他们争论的核心就是怎样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不干扰、相辅相成,实现共同繁荣?这种社会现象与校园新闻宣传面临的问题一脉相承,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短期是矛盾关系,长期是和谐关系,其周期长短在于所在学校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团队对于二者的驾驭水平。一个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做得怎么样,其根本就是这个学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否处于平行发展的和谐状态,这两类媒体所传播的资讯及其报道文章是否被广大青年学子乐于接受。

  二、高校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审美问题

  审美是一个美学术语。当前,学界对于审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争议颇多。这里我们必须关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也是高校新闻报道的主要受众――大学生。他们是对高校新闻报道进行审美的主体,新闻报道则是审美的客体。何谓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二者互为对象,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象性关系。”

  当前,学界有这样一种普遍认知:“审美主体是审美客体的对应存在。审美客体指与审美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审美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只有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同学们未必都能十分透彻地认识到审美是什么?但他们潜意识里对于自己的心理接受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源自校园生活万花筒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消息或通讯,还是新媒体里日新月异的“卖萌体”“跨文体”“短信体”与“超文本”等,从文学角度来看,依旧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导的文章结构。即使会有微视频等音像元素与文本框架的平面设计元素等的加入,起到传播新闻资讯的核心依然是文章范式。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研究二者的审美问题就越发接近现实的本源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审美的主体是被动的接受者,但也掌握着审美客体是否能够有效深入主体的内心,进而起到以新闻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们获取成长成才正能量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新媒体参与到这个资讯传播路径过程里之后,这种富含创新特点的媒体报道方式,有效提升了受众即同学们阅读、了解、认识校园资讯的互动性。它改变了以往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或者校园电视等为媒介的“喊话式”资讯传播模式,促使审美主客体能够有机互动,学生可以在新媒体里与校园资讯报道展开平等的“对话式”互动交流。这是新媒体带给我们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场局部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已然将它的教育对象纳入其中,成为互动式教育。

  基于上述分析,当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充分结合新媒体出现后带来的宣传教育互动模式新特点,审美决定着这种互动式宣传教育的实效。当然,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这一新趋势影响下,都必须转换已有的新闻报道范式,以主动适应这种新的校园资讯传播形势,进而巩固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保障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具有生命力。

  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基调下,改变已有的校园新闻报道范式,主要应从三个环节加以创新:

  一是创新校园新闻写作的理念与样式。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既要遵循传统的新闻写作规范,又要将向《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学习与留意网络新闻报道新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新闻标题简练、新颖;新闻结构灵活、多样;新闻语气通俗、朴素;新闻的整体表达应当有的放矢地吸纳散文、小说等文体的优长。简言之,就是让校园新闻在保持真实性、客观性与准确性等传统要素的同时,更接近同学们的阅读接受习惯,更接地气,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二是创新校园新闻传播的路径与形式。以往的校园新闻传播,基本属于由文本到读者的“点对点”直线传播模式,当新媒体介入到校园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这种传播的路径与样式随即发生了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主导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文本形式,应运而生的是符合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文本组合,图文声像等多种元素借助于贴近读者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新鲜文风,在阅读、点评、转发、分享等的审美主客体互动中,进行一种新的传播,呈现出一种近似网格化的交互传播路径。

  三是创新新闻宣传教育的思路与程式。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这是保障校园新闻宣传教育工作不落伍的关键要领。其中,所要顺应的正是新媒体介入后的校园新闻宣传工作新常态。为此,在保障校园新闻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我们主要应当注重:丰富校园新闻写作样式,兼顾学生的阅读习惯;衍生新媒体校园新闻呈现样式,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拓展校园新闻的话题互动交流领域,启发学生的文明自觉。

  ★本文为河南省2015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媒体领导权与地方高校转型期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研究”(编号:(2015)-JKGHYB-0689)

接受美学视域下高校新闻宣传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与审美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媒体 美学 审美 传统 高校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