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讽刺艺术论文

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讽刺艺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讽刺艺术

  一、讽刺的含义

  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经常用于暴露描写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作家喜欢运用讽刺手法进行创作,外国的讽刺大师有莫里哀、薄伽丘、塞万提斯等。中国的讽刺大师如吴敬梓、蒲松龄、鲁迅、钱钟书等。这些作家都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和反映现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

  鲁迅先生是运用讽刺艺术的大师,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是不合理的,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所谓讽刺,就是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揭露丑陋落后的现象,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对这些现象予以否定。讽刺的手法多种多样: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真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电影创作中,使用讽刺手法都能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总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其题材往往贴近现实生活,人物形象大众化。他通过镜头将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可笑、丑陋,甚至黑暗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的冯氏幽默呈现在荧屏上,使人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可以说,冯小刚导演是中国电影界的讽刺大师,他曾说过:从《甲方乙方》开始,自己拍电影就不单纯是要把人逗乐,《私人定制》不是回归,而是自己对电影题材的继续探索,“绝不是仅逗人一乐,而是有刺刀的锋芒。王朔的东西最大特点是讽刺,我迷恋的是讽刺。”可见他对于讽刺的钟爱。

  二、冯小刚电影中讽刺艺术的运用手法

  (一)使用幽默讽刺的语言

  冯氏幽默首先体现在电影的台词之中。冯导电影中的语言密度非常大,需要语言支撑的镜头占到70%以上,而且其电影中最出彩的也是台词。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伶牙俐齿的,操着一口圆滑地道的京腔评天论地。俏皮话、段子更是电影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其中很多都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广泛传播。

  例如: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甲方乙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不见不散》);有组织,无纪律;我欲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天下无贼》)。这些语言或改编自诗词,或改编自俗语,为人们平时熟悉的语言赋予新的含义,幽默机智,带有小小的嘲弄经典的意味。正如刘震云评价冯小刚的那样:“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冯小刚也善于化崇高为平庸。”解构经典,回归大众,正是冯导的创作理念。

  在冯导的电影语言中,讽刺的力度是不同的。有的带着嘲笑的味道,解构经典;有的则入木三分,辛辣十足。最经典的莫过于《大腕》中疯人院里的那一段台词了:“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啊,光缆啊,卫星啊,能接的都给他接上,楼顶花园(儿),楼里有游泳池,――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段疯人院里对话讽刺了房地产业的泡沫和世俗的拜金主义倾向,具有强烈的讽刺现实的意味。

  2013年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在贺岁档上映,影片公映后褒贬不一,冯导也在网上炮轰影评人,一时间引得舆论哗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部影片有着《甲方乙方》的影子,在故事结构的安排上不乏雷同之处。但其时代感更强了,讽刺的力度也更大了。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最大价值就是用讽刺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如影片中主人公的台词:

  司机师傅(范伟):你们玩命的腐蚀我,我让你们全落空。

  杨重(葛优):最大的问题是,虽然不贪,但也不办事,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也不作为,它也是一种腐败啊!

  杨重(葛优)面对河流:好多好多次了,我都想对你道个歉。他们说你是臭的,是黑的,是有毒的。我说过去你是清澈的,是甘甜的。老话说,水是母亲,儿女却把你糟践成这样。我知道你已经忍无可忍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后悔,后悔给了我们生命!

  影片从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谈到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是我们当今社会热议和关注的话题,体现了导演的大视角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在冯导的电影中,几乎每一部都给人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并且成为流行话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构建荒诞的故事情节

  冯小刚电影的讽刺艺术也体现在其荒诞夸张的故事情节中,尤其是在一些轻松喜剧片中大胆地融入了荒诞的成分。

  《非诚勿扰2》影片中开头的那段芒果和李香山的离婚典礼可谓亮点十足,充满着荒诞的意味:剪喜字、摘戒指、放鸽子等仪式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的结婚仪式的印象,令人耳目一新,啼笑皆非。冯导以这种荒诞的方式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从失败婚姻挣扎出来后解脱的快感,同时又拆解了西方婚礼的神圣。此外,影片当中对李香山死前为自己举行追悼仪式的描述更是出乎人的意料,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而作为贺岁片的导演,在影片中大篇幅地讨论死亡的话题可谓大胆。冯导运用荒诞的手法将生活中的一些悲剧变成了喜剧,这也正是冯氏幽默的独特之处。   《私人定制》也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轻喜剧,影片讲述了由四个人组成的公司专门替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无论客户的要求多么严格,都要完成。其中最具讽刺性的当属立志追求高雅的“全球最俗”导演(李成儒饰)和想要当清官希望接受钱色考验的司机师傅(范伟饰)。司机师傅的领导由于贪污都被抓走审查,他想不明白作为领导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贪污,于是他希望当一个清廉的领导看看。私人定制小组的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想拉他下水:给他送礼,假装成房地产开发商送给他一大笔钱,当司机师傅看到这么多钱时将钱狠狠地摔到贿赂他的人的身上。看到这里虽然有点心疼白百何,但还是让观众大呼痛快,就连司机师傅也觉得自己很高尚。当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他说,如果真的有人给他这么多钱,他可能也会收下了。虽然他抵制住了金钱的诱惑,但还是落入美人计的陷阱。这时,他终于明白了当领导想抵制住诱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故事鲜明地讽刺了当今社会的贪腐问题,但是他把领导的腐败归结为群众的诱惑,削弱了讽刺的力度。但瑕不掩瑜,在当今中国的影视界里敢如此露骨地反映领导腐败问题的影片毕竟不多。

  在影片的另一个故事里,由李成儒饰演的导演屡获大奖,但是他却不喜欢再拍通俗喜剧电影了,而想走高雅路线。于是,私人定制小组让他搬出了豪宅,搬进了务工人员住的地方。甚至帮他换血,终于实现了他的高雅梦,但是他的导演生涯也结束了,而换了他的血的人却成了最受人欢迎的导演。这个故事其实是冯导的自嘲,反映了他对高雅和通俗的一种矛盾心理。

  《私人定制》就像是一个麻辣火锅:辛辣,刺激,材料多。从多个角度反映了生活中一些值得人思考的东西,如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尽管冯导有时候也想在影片中反映一些有深度的内容,但是电影毕竟不是科教片。它只能将严肃的内容通俗化、荒诞化,以达到一种喜剧的效果。

  (三)使用人物言行对比法

  使用人物言行对比法就是对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范进中举》中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其岳父对他前倨后恭的态度,揭露其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

  冯导影片中除了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外,更多的是描写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这也是他的影片深入观众内心,得到百姓共鸣的主要原因。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冯导善意地嘲讽了普通人身上存在的缺点。他主要通过将同一人物的言行进行前后的对比,达到讽刺的目的。

  20世纪初,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使用日益普遍。当人们感慨手机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发现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危机。2003年冯小刚导演有感于手机给人带来的困惑拍了《手机》这部电影。影片主要探讨的是“说”对“想”的背叛,“嘴”对“心”的背叛。影片主要通过手机这个媒介体现了人物言行不一致的特点:主人公严守一与妻子沈雪回老家,在火车上接到情人武月的电话。他便装傻扯着喉咙喊:“啊……说话呀,听不见……你大声点……我说话你能听见吗……信号不好……我在火车上,回老家……喂……”对方果然挂了电话,这时坐在对面的费墨悠悠地说:“像,演得真像。我都听见了,你却听不见。”严守一假正经地回了一句颇有意味的话:“费老,做人要厚道。”

  去费墨新书发布会时,严守一意外发现表面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的费墨跟自己一样也有情人,他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调侃道:“不让我接了,原来是有人送,车不好,人好!费老一再教导我们:麻烦。现在您可是顶着麻烦上了。”费墨尴尬地说:“一个社科院的研究生,学美学的,对我有些崇拜。”又说:“老严,做人要厚道。”

  不管是爱说瞎话的严守一,还是道貌岸然的学者费老,他们都是言行不一的人,他们为了某些个人的私欲做了不光彩的事情。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将人物前后言行进行对照,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人的本质。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人身上也有缺点。冯导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平凡的普通人,很少有高、上、大式的英雄人物。他诠释的普通人是有着七情六欲、善恶美丑的。如《不见不散》中由葛优饰演的刘元就是一个油嘴滑舌、喜欢说瞎话的人。为了追求爱情,他假装盲人和女友约会,没想到被女友识破,电影里面的台词也成了经典的对白。李青(徐帆饰):“应该我送花给你呀。你喜欢什么花儿?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对不起,我忘了你看不见了。”刘元(葛优饰):“没关系,我可以闻。眼睛看不见了,嗅觉就发达起来。”(偷瞟美女)李青(察觉):“咱们走吧。――呦,这是谁的钱包啊?”刘元:“哪儿呢,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这段表演真让人捧腹,生动地刻画了刘元狡黠、幽默的本质。

  冯导往往喜欢用善意的讽刺来塑造普通的人物形象,带着一种嬉笑、劝诫的味道,带给观众笑声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总之,讽刺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有的讽刺让人感觉辛辣无情,有的让人感觉幽默机智,有的只是善意的劝诫。冯小刚导演电影的讽刺艺术富于变化,在他的影片中各种讽刺手法综合运用。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讽刺力度,对社会的丑恶面的讽刺力度大一些,而对普通人的讽刺则往往带着一丝温情。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喜剧面纱笼罩下的冯氏电影讽刺的力度有时候不到位,这与其贺岁片的定位不无关系。所以,冯小刚电影的讽刺不是匕首,更不是投枪,而像是一瓶度数不高的白酒,喝了之后开始让人感觉辛辣,接着是荒诞,最后是欢乐。

论冯小刚导演电影中的讽刺艺术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冯小刚 讽刺 导演 艺术 电影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