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for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ing i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private colleges, proposes that the private colleges should make out of the old frame of the traditional "elite" talent training model, construct and select competency-bas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alent training mode, updat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strengthen the "double qualification"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raining practice conditions and other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ake the "occupational status ability" as the core to organize the student "work" and "study" rotation teaching, aiming to achieve seamless training of student employment,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talent training mode;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45-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竞争更加激烈。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稳步发展,必须大胆跳出传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旧框框,构建和选择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模式,既符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律,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教育部2002年就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工学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特色。[1]

  1.1 校企合作 产学合作、双向参与是其基本内涵;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是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互惠互利,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①订单式培养:即学校为企业提供定向班学员和企业订单培训;②使用权共享:即公司在学院展示设备,同时把设备使用权赋予学院的合作模式;③共建实验室:即企业与学院共建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基地,也可以作为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训场所;④培训换设备:即学院以培训的形式换取企业赠送的设备;⑤引企入校:即学院为了更加完善校内实训体系的核心技术价值链,参考核心专业设置引相关企业进校园;⑥产学研实体化:即企业与学院共组教学系部、使产学研实体化,教学部门与生产部门融为一体等。

  1.2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其基本点,以校企合作的程度为标准可分成以下两种:一是企业进校式;二是学生进厂式。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采取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结合,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结合,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训室学习知识,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民办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办学特色迷失,贪大求全、盲目攀比以及千校一面等问题。有的学校原本已具有特色,却总把前途寄托在“升格”上,兴奋点都转到办本科层面,结果学校变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丧失自身优势[2]。民办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在办学理念上,办学目标定位不准,重“口号”轻“特色”、重“传承”轻“创新”、重“专才”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②在教学实践上,经费投入不足且严重错位,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缺失或者训练实效性较差;③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④在教材选用上,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能力本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模块组合难以体现,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特征不够明显;⑤在教学模式上,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落后;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⑦在考试考核评价上,“应试教育”倾向明显;⑧在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积极探索和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   3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 跟踪国内外先进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案例的最新成果,引入新的创新思想和培养内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盛行于20世纪。较为成功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和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这种模式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是有传统的。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强调工学并进[3]。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当前和今后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根本出路。

  3.2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动态开发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整合化程度 在专业设置之前,学校应深入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校企共同论证,认真参考企业意见。通过调研,熟悉专业设置应具备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同时调研的结果和信息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考实践中行业内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冲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框架,实施课程重组,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及由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职业技能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动态结合。黄河科技学院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宇通重工班”,共同培养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按照协议,学生除了完成在学校原定教学课程外,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协助学校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既不照搬照抄传统的课程计划,也不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是根据公司岗位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培训、顶岗生产实习培养计划(如图1),使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式培养。

  3.3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重要切入点,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操作“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 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重要切入点,坚持“课程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习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四循环”、“三对接”、“二任务”,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操作“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4](见图2)。“四循环”即四个学习地点,四个学习阶段循环即“教室基础理论学习,实验室动手能力培养,实训车间模拟岗位学习,企业顶岗实习”;“三对接”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技能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二任务”即依托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完成“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学生能力培养”两大任务。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在毕业设计上开创的设计与企业、产品、市场相结合的模式,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源于行业,评于行业。将过去的“老师出题,学生设计”改变为“企业出题,老师选定,学生设计,最终由市场检验”,最终实现作品被企业采用、学生成功就业的合作双赢。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增加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能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①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聘请或引进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任教。同时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办企业、联合研制产品、联合科技攻关、促进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③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进行多渠道、多模式的培养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举办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④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现有教师在职进行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提升;⑤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民办高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3.5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就是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第三方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2009年以来,该校探索和试点“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通过教师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他高校或企业、行业等)评价教学质量,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随机抽取20%的本科生参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基”测试。先后邀请了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剖析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配合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企业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能力。通过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学校将企业的反馈结果与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深化,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民办高校选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校企 民办高校 工学 人才培养 实践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