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论文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10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

  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上欣赏课《沃尔塔瓦河》时,先是对作品背景和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十多分钟的解析,听课的老师们一直认为:现在应该能听到优美的音乐了吧?但是,我们发现这位教师还没有要让学生听音乐的意思,她继续引导学生在她所设计好的听起来非常有条理的问答式中让学生去了解教师之前所介绍的作品背景和乐理知识,笔者一看时间,一节45分钟的音乐课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这位教师最后非常投入地终于按下了播放键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听到了久违的音乐,音乐刚结束,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这样一节课,从教师讲解、分析,设问、回答等方面似乎作品中的所涉及到的背景和乐理知识都分析地非常透彻,看起来也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但是我们回过头去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都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一节45分钟的课只听了十分钟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课,学生会有学习的兴趣吗?是啊,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该有的音乐知识诚然是重要的,然而作为执教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作为音乐课,我们的主导应该在音乐上,而不是单纯的作品背景和音乐知识的灌输上。课后,我们不断地拷问自己,音乐课究竟应该如何上,该给学生怎样的一节音乐课呢?

  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往固有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了。2011年国家出台了音乐新课程标准,它展现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该标准的实施,解放了教师身上的教学禁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变通性、灵动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学习起来也显得更加地轻松。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整个音乐的教学领域展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笔者认为当下的音乐课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在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教师一起共同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并且在音乐本身的魅力之下得到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提高和升华,而这样的一个音乐课也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绝而不是死板的。

  那么,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渗透新理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平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用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产生认识、参与和探究下去的欲望和倾向,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没有了兴趣,那么无论旁人如何规劝,他都不能很好地去用心投入,这种主动和排斥的心里皆是由“兴趣”来决断。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真正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呢?在经历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之后,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一)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

  人们之所以对某种事物会产生兴趣,绝大多数是受其所在的当下环境和氛围的影响。由此可见,为学生营造一个足以提起他们兴趣的氛围和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前提。其次,学生的个性特质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喜好,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等要有所了解,再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使学生都能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感受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继而在潜移默化中便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提前对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以营造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亦可在课前播放一些经典名曲或校园歌曲;又或者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如:在给欣赏《中国古代音乐》时,笔者就尝试从琴行借来了一把古琴,在课前放置于教室显眼处,果然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这一古老的乐器所吸引,纷纷围着它讨论着,还有同学坐到古琴前模仿古人弹奏。这时笔者走向前,向同学们介绍这把古琴,以及古人在弹奏古琴时的一些规矩礼仪,更有学生在听后,拿着脸盆打了一盆水说要净手,同学们也纷纷效仿,俨然是进入到了一个古琴世界,这样的气氛,使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出来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有了兴趣的驱使,这节课学生们也听得格外认真,全然没有了浮躁的情绪,为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固然一个蹩脚的指挥会令人失望,但一个糟糕的音乐教师会整整30年将30批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统统扼杀掉。”诚然,一个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影响程度是巨大的。一堂好的音乐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学会音乐”转变会主动地“会学音乐”。而一堂差的音乐课却能让一个对音乐充满兴趣的学生产生厌恶音乐的心理,从爱好音乐转变为讨厌音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话都应该预设在教学设计中得以体现出来,并有选择性的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和阐述,同时注意语言的生动与通俗化,力求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要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肯定的心里,都希望在别人的眼里自己是优秀的,因此,适时地在课堂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许,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走近京剧大师梅兰芳》,课正欣赏到《贵妃醉酒》时,突然发现有一个男生一边欣赏,一边在座位上模仿起了梅兰芳先生表演时的动作,其他的同学看到后纷纷笑话他的情不自禁,此时的我却非常欣赏他的投入。为了化解这位男生的尴尬笔者特意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先生在表演时他要表现的是杨贵妃的“醉”还是“贵”?这位男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贵。于是笔者又提问:梅兰芳先生从哪里表现出了杨贵妃的“贵”呢?这位男生回答:“从他表演的小细节中,他的眼神,他的高高抬起的下巴和转身都显出她的高傲,无不表现出杨贵妃在得知唐玄宗失约后的一种失落之心,却又不能在众太监和宫女面前失态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贵’梅兰芳先生表演地恰到好处。”没等笔者做出总结如雷的掌声已经响彻整个音乐教室,我想已经不需要笔者再表扬他了,他的回答更是证明了一切。从他兴奋的眼神中,我坚信这位男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将会更加努力和执着吧。受他的影响后半节课,其他的同学也一下子投入了很多。这节京剧课上得也比平时有趣了许多。课后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假如没有注意到课堂中的这些细节,那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或许真是会扼杀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了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是尤为至关重要的,正所谓“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三)教师应及时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精心选材和备课,不断的让学生在新知识和新问题中学习音乐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作品,也可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作品,介绍给其他的同学,这样不仅介绍作品的这个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探索,也拉近了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教师还应了解热爱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音乐课又是能充分发挥学生表现力的一门艺术,我们在新课程中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课堂中充分地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笔者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的才艺表演,让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可以有展示的机会,我们的学生也非常重视这样的表演,轮到表演的同学都会提前精心准备,还有助演等,俨然成为了学生表现自我最好的场所。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掌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自信心,继而也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加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用参与和创造活跃课堂氛围

  (一)课堂的激活重在参与和实践

  “参与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不能再用教师说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学生也会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愿望,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笔者在分析柏辽兹的作品《幻想交响曲》时,一个“固定乐思”主题反复聆听,让学生从各个音乐要素中寻找音乐主题的特性,启发学生边聆听边思考边回答,并请学生哼唱主题旋律,切身感受主题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再将其他乐章中所出现过的“固定乐思”主题与这个“固定乐思”进行对比聆听,哪一首节奏更快,哪一首节奏更慢,再从听辨和哼唱中分辨,虽是相同的旋律,但因节奏和节拍的变化,乐器音色的改变,使得音乐的情绪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有了非常截然不同的意境。通过这样不断的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时间,学生们不仅记住了这一主题乐思,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了解了音乐知识,对作品本身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写道:“普通高中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是教师是否能在音乐课堂上给充满创造力的学生以创造的机会。

  如笔者在一节歌唱教学中,让学生将大家都熟悉的儿童歌曲《两只老虎》进行创编,如,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将节奏和节拍做些改动,又比如在主旋律演唱时加入其它的人声效果或乐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创作了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相象力和创造力。也从中了解了音乐的多元性。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大胆地尝试,,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在课堂导入和教学环节,始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的参与,课堂延伸和补充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得到启发和运用。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性地挖掘、使用课程中的机动因素,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教与学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用音乐审美的培养体现教学宗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因此,作为教师始终要以课标中所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为基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音乐中产生共鸣,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体验,做到真正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果我们的音乐课缺失了以音乐为本位的中心思想,那么音乐的审美核心就无从谈起。

  音乐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人,因此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引导学生辨析何为经典而高尚的音乐,何为低俗而谄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也应给与学生多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的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以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辨识能力。另外,音乐教育不是为了专门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对艺术美的修养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轻技重美,少些技能性的训练,多些实践、创造和审美的能力体验,基本技能应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有机地渗透,在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生命力。

  四、结语

  曾听一位资深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是使它开花结果”。音乐课堂要焕发其独有的生命力,就需要我们以教师的一片真诚引导学生步入音乐的世界。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定会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增添几分绚丽的色彩!

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命力 课堂 生命 我们 音乐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