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西方形式美学思想视域下的中国形式美学论文

西方形式美学思想视域下的中国形式美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7

西方形式美学思想视域下的中国形式美学

  一、西方形式美学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美和艺术的本体存在怎样?在人类多少年来追问和探寻这些问题的历史过程中,有一种答案是形式,即认为形式是美和艺术本质或本体存在方式。”{1}

  纵观中外文论史,没有一个概念术语能像“形式”这一术语被广泛地使用,没有哪一个术语能像“形式”这一术语所引起的歧义如此之多。形式概念术语之所以重要的首要原因在于它不是文学和艺术的一般概念,尤其是在西方,形式的概念被推崇为文学和艺术本体论的概念。西方的形式概念可追溯到神秘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中国美学对于形式问题的研究也古来有之。我们虽然很难在中国美学中找到有关形式美学的确切概念,但是并不能否认中国形式美学的存在。因此要阐释中国的形式美学,首先要从西方的说起。

  早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西方美学就开始了有关于形式的研究。他们将“数”作为万事万物的原初存在状态。例如,他们发现的“黄金分割率”一说,他们的数理形式是以自然物的存在状态为对象。那么,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形式美学的判断就从自然存在转向了人本身和内在的精神状态。因此,形式美学概念也从“数理”转向了人伦世界,也开辟了形式美学研究的新领域。“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被认为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两大高峰。”{2}柏拉图的“理式”所指向的就不是物理世界,而是指向精神世界,即世界万物之外存在着一种精神范式,而这种精神范式派生出了世界万物。在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四因”说。他反对柏拉图的到实际存在的物理世界之外去寻找原因,他认为事物的生成变化在于事物自身,也就是事物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亚氏认为,后三种属于同一种类,把“动力因”和“目的因”划归到“形式因”中,因此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就取决于“质料”和“形式”这二元质因素中。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根据其诗学理论提出了“合理”与“合式”之说,所谓“合理”,就是合乎人情事理,合乎理性,譬如写诗就应该分清什么是应该写或是可以写的。所谓“合式”,就是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在题材的选择和情节的安排、格律等,在表现形式上如何能给人美感,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代出现的四种形式概念,也是整个西方美学的原初本意和形态。

  继古希腊罗马艺术和理论的繁荣期之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风格呈现多样化。但是有关于形式的美学理论确实相当匮乏。其中有所建树的也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传统理论。启蒙运动之后(18世纪之后),西方形式美学的第二个高峰来临,即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近代西方美学。在这一时期,“形式”被美学接纳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范畴,从此“形式”被认为是艺术本体论或者本质的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一领域中不得不谈到的一个人就是康德,他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其“先验形式”概念对这一时期以来的理论影响深远,也是这一时期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审美判断之所以成为可能,不是取决于审美主体也不是审美客体,而是审美主体头脑中的“先验形式”。似乎这里康德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理式”,然而不同于柏拉图的是,康德的“先验形式”既不是外在的、客观的“神”,也不是属于事物本身的东西。康德认为“神”只是“信仰”,也不是可以认识的对象,被他称为“物自体”。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黑格尔,他是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的集大成者,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形式”被规定为“内容”的对立面,如果说康德继承了古希腊时期的形式美学的一元论的话,那么黑格尔就继承了古罗马时期的形式美学的二元论,也就是继承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合理”与“合式”。与康德不同,黑格尔的“内容”是指客观存在的“理念”“精神”“思想”“意蕴”,形式则是内容的显现方式或形式。他认为整个宇宙的生成和发展就是绝对理念的生成和发展。在他这里“内容”与“形式”不但是一对范畴,也是方法论,以此来支撑着黑氏庞大的理论大厦。“无论康德还是黑格尔都忽视甚至故意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只是局限在纯粹的精神领域里讨论形式问题。{3}这一时期形式美学的发展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历史与形式的研究,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开创的一种“形式――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把“形式”从纯精神的领域里拉到了社会,以及人们的实践中去。“形式”是被历史化了的形式,也开启了形式美学的新纪元。20世纪语言学的转向也开辟了西方形式美学的新研究。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形式”被确立为艺术的本体存在。英美新批评和俄国形式主义都将语言作为文学形式的全部,这与20世纪的语言学的兴起密不可分。索绪尔也曾指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此后的结构主义形式美学,强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研究。并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原型批评”和格式塔美学,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等都是形式美学的重要流派。总之,20世纪是西方形式美学走向多元化的时代,也是继古希腊罗马时期形式美学最为繁荣的时代。

  二、西方形式美学视域之下的中国形式美学

  在中国古代的文论或艺术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形式”概念,但它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不同,一个民族的审美方式和艺术风格也就截然不同。但是对于关涉美和艺术的本质或者本体论研究应该是一致的。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美学和文学评点中,也不乏关于形式美学的研究。

  西晋文论家陆机的《文赋》中,有关语言风格的论述也很多。“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无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而不鲜……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或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若缛■,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或若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苦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4}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也有关于诗文篇法、句法以及字的运用,“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致,句法也。点掇关键,金石绮彩,各极其造,字法也”{5}。此外,中国古代亦有诗论中的格律、比喻、对仗等,书画评点中的笔法、技法,小说研究的技巧理论,还有构思等。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有关于形式美学的言论,篇章数不胜数,与西方美学相比,中国形式美学也有其独特之处。   经验性,中国古代美学关于艺术的篇法、字法、章法、技法、格律等方面的言论,同20世纪西方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属于同样的研究对象。只不过,西方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哲学基础,特别是20世纪以来语言学的兴起,西方的形式美学概念呈现了系统化、学科化、概念明晰化等。相对而言,中国的形式美学就呈现为一种审美或者是艺术经验,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从经验出发也就意味着从审美主体的经验意向出发,对审美对象进行主观的经验性的感悟。作为经验状态之下的中国形式美学就具有了主体性和意会性两大特点。

  所谓“主体性”意思就是说中国古代形式美学侧重从主体经验出发。“形式”在这里是与“内容”相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形式美学与黑格尔的形式美学不谋而合。“形式”在这里没有很自足的特定的意义,它为内容服务,只是表达内容的手段或者方式而已。这一点也与西方的形式美学大有不同,西方形式美学,早在古希腊的一元论那里或者是古罗马的二元论那里,“形式”都是独立自主的。尽管在古罗马时期,理论家哲学家们也只是强调“质料”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即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从这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形式美学所探讨的都只是西方形式美学的一部分。

  所谓“意会性”的意思是“以意会意”,即用直观、感性进行体验、体会,凭借想象、意念进行领悟。不像西方那样使用具体明确的概念或者定义来表述,而是用一种直观的主体的经验,凭借想象联想等进行领会感悟。因此,有关于中国形式美学的概念不是确定明晰的,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形式美学的研究都是描述性、主观感悟的存在状态。中国文化和艺术讲究一个“悟”字,它的意思就是意会,就是用具象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道理,比如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以景抒情”。中国形式美学的又一表现就是“言”和“意”的关系的探讨。严羽《沧浪诗话》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6},来进行形象化的解说,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经验性之感。

  由于中国的美学家和理论家们少有和自然结缘,他们大多为政治家、官员、士大夫一族,所以他们大多都从政治道德层面出发来探讨艺术理论问题,因而带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科学主义被引进我国,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论家、美学家来讲,中国形式美学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研究领域,学科意识和专业意识的加强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赵宪章:《形式的诱惑》,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2}{3}{5} 赵宪章主编:《西方形式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第15页,第9页。

  {4}{6} 陈洪、张峰屹、卢盛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第249页。

西方形式美学思想视域下的中国形式美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形式美 形式 视域 美学 中国 西方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