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0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在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背景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通过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和校园文化中各内容之间的内部联系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学校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性。“21世纪究竟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校园物质文化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现实境况对自然进行改造后体现出来的,是学校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的文化体现。校园物质文化是人们从实践中得来的认知、经过实践检验的产物,是校园文化中其它文化建设的基础,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性。校园物质文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科学性。校园物质文化本身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具有育人功能。这些物质文化所产生的内在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符合客观的实际需要,从而具有科学性。因此,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

  (二)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伟大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精神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内容,以及制度文化中的规章制度都体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由此可见,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其次,学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善的集中体现。

  (三)校园活动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践中,作为审美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审美欣赏中感受和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美感愉悦。校园活动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中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在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指引下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体会到了在行为学习中自我的成长和提高。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善美建设校园文化

  (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来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来指导,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要优化校园环境,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是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但要符合建筑学、教育学方面的要求,还要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根据学校环境特点、历史背景、办学方针、学校性质等做到既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具有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做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善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用精神文化来引导正确思想,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完善自己,这才是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次,制定并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合理制定并完善学校的各种制度和规划。在制定校园文化制度时,应考虑如何把坚持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人文需要结合起来,全力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文化制度,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统一。第三,创新发展办学、教育理念。“当教育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时,高校校园制度就应及时修改,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也就随之在继承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补充新时代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学校的教育实践为先导,探索教育规律,以此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满足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美来建设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文化格局,是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成效的外在表现。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解决自身经历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时,他们同样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印证自己的能力,从而体会到美的享受。首先,要发挥科技学术带动作用和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其次,加强网络阵地文化建设,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网站,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等,发挥网络教育引导功能。第三,增强校园文化的融合性和辐射性。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窗口,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进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真善 视域 真善美 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 马克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