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论文

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4

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F061.5;F59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1-0079-04

  一、确定实证研究对象与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对象为京津冀都市圈内主要旅游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保定、沧州、秦皇岛、唐山7市。京津冀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双核辐射(北京主轴区和天津次轴区)松散型点轴类型,这一区域“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1]再加上交通联系上的相对便利性和通达性有利于京津冀都市圈实现旅游要素的活跃流动,区域旅游合作具有丰富性、融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根据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内涵和和设计原则,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采集性,建立如下指标体系。

  (一)规模指标

  1. 游客接待区域集中度

  G1=区域内游客接待数量之和/全国当年游客接待总量

  2. 旅游收入区域集中度

  G2=各地区旅游收入之和/全国当年旅游总收入

  3. 游客接待人数年均增长量

  G3=当年区域游客接待数量之和-上年区域游客接待数量之和

  (二)发展质量指标

  1. 旅游业第三产业贡献指数

  Z1=各地区旅游收入之和/各地区第三产业收入之和

  2. 投入产出率

  Z2=区域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3. 游客人均旅游支出

  Z3=区域旅游总收入(元)/区域游客接待总量(人次)

  4. 游客平均逗留天数

  Z4=区域游客逗留总天数(天)/区域游客接待总量(人次)

  5. 旅游单位固定资产效益

  Z5=区域旅游总收入/当年区域旅游固定资产

  6. 新增旅游业就业人数

  Z6=当年区域内旅游从业人数-上年区域内旅游从业人数

  (三)关联度指标

  1. 区域公路网密度

  L1=区域公路总里程(公里)/区域土地总面积

  2. 区域铁路网密度

  L2=区域铁路总里程(公里)/区域土地总面积

  3. 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

  式中,xim是地区i第m种旅游产品收入占本地旅游收入的比重;Sij是地区i与地区j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L3是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指数;k为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n为区域内参与合作的城市个数。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要求区域内各地区的旅游业表现为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一般表现为较低的旅游产业结构相似度。由于旅游合作情况与旅游产业相似度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所以这个指标是逆指标。

  (四)协同性指标

  1. 旅游收入均衡指数

  式中,J1为区域旅游收入均衡指数;dmax为本区域中旅游收入最大地区的旅游收入;bi为本区域中第i个地区旅游收入与区域内旅游收入最高地区旅游收入之比;n为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城市个数。

  这个指标是区域内各地旅游收入平衡状况的反映,该指标越大说明各地旅游收入差距越小,各地旅游发展比较平衡;该指标数据越小,表明各地旅游收入差距越大,旅游发展不平衡。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要求区域内各地旅游实现均衡发展,所以这个指标值越小,旅游合作情况越好。

  2. 旅游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指区域内销售额排行最靠前的n个旅游企业的销售额相加占市场总销售额的比例,这个指标越大,大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越大,说明旅游行业规模经济和市场集中情况较好,旅游行业总体发展比较成熟。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了旅游业资源整合状况,体现了旅游资源开发是否得到合理规划,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集团公司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

  其中,J2为旅游市场集中度;xi为市场销售额排名第i位的企业的销售额;X为市场的总销售额,n为选择的企业数。

  3. 旅游收入增长离散指数。旅游收入离散指数是各地区旅游收入增长与区域旅游总收入增长的比较, 反映了一个区域旅游增长的总体协调程度。该指标值越大,区域内旅游业增长水平相差较大,区域旅游合作较差;该指标值越小,区域内旅游业增长水平较接近,区域旅游合作较好。该指标值为0,区域旅游合作很好,基本达到一体化阶段。指标公式为:

  其中,J3及为区域旅游收入增长离散指数;为区域内各地区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xi为第i个地区的旅游收入增长率,n为区域内参与合作的城市个数。

  二、区域旅游协同度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根据上述选取指标,采用不同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指标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无量纲的数据,无需进行处理,这类指标包括G1,G2,Z1,L3,J1,J2,J3共7个指标;第二类是需要无量纲化处理的指标,这些指标的数值都是实际量,不是比例指标,不具有可比性也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此对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这类指标包括G3,Z2,Z3,Z5,Z6,L1,L2,Z4共8个指标。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在将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以后,再结合前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将指标所代表的信息综合成一个旅游合作指数,作为区域旅游协同度的综合评价值。合作指数的公式为:   IRTI=W1R1+…WiRi+W15R15(7)

  式中,Ri为评价指标i的标准值,Wi为评价指标i的权重。

  采用旅游合作指数作为区域旅游协同度的综合平均值,目的是具体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合作目前所处的阶段。

  三、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协同度评价

  (一)区域旅游合作阶段的划分

  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价一个区域旅游合作状态,根据旅游合作进程循序渐进的特点,有必要将旅游合作进行阶段性划分,进而得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合作处于哪个阶段。表2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划分为起步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阶段、一体化四个阶段。此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适当加以调整,以满足不同状况和条件下评价的需要。

  (二)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合作阶段判定

  1. 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确保本次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选择向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各专家发放意见征询表,并在收回征询表后由经济研究所的全体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准确确定了判断矩阵(见表3)。

  其中,G表示规模,Z表示发展质量,L表示关联性,J表示协调性。

  将上述矩阵带入matlab软件,运行得出结果:

  权向量:[0.0989 0.3066 0.3092 0.2853];最大特征值:4.552 9;

  此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CI=0.018 9、CR=0.021 2

  另外对于规模性、发展质量、关联度、协同性四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专家评价判断,得到各自判断矩阵表,将其分别带入matlab软件,结论为各个矩阵的一致性均可以接受。

  2.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合作阶段的确定。经计算,IRT=0.412 3,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处于旅游合作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区域内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区域位置和游客可进入较好,但内部关联性、产品对接性还较低,应加快向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四、结论

  1.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一体化进程,不只是简单产品互补,更应着眼于顶层设计。政府应站在战略层面制定合作方向,整体统筹旅游综合服务、市场推介、品牌打造等。当前重点是用协同、分工思维推进交通一体化,培育形成交通一级核心网络、二级节点网络和旅游城市三级网络,逐步由单极、点状联系向网络化、多向、多极联系发展,构建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快速、便捷、高效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最终实现京津冀三地无障碍交通圈。

  2. 旅游合作应立足差异,谋求共赢。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实施差别化战略和分散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北京市作为首都,表现在中心性单体(首位旅游资源)的中心性作用极强,应更多地凭借中心特大城市的优势(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能力)与天津市、河北省旅游地的特色优势部分相结合,通过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等谋求北京市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内相关的大、中、小不同尺度区域在合作过程中,应依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合作模式。在大尺度区域内可采取地域连续型模式、资源连续模式与资源多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中尺度区域内,由于高端旅游地较近(距京、津地理半径100公里左右),容易会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①处于阴影区内低级别的河北旅游地的形象和旅游吸引力会受到不利影响。故可采取地域相邻型之单核辐射模式或者资源多样型之核心边缘模式,如“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等[2]。小区域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可以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局部特色竞争、非替代性竞争、超竞争等各种模式均可涉及。如“板块旅游”模式。[3]这是由点一线旅游模式转向点一线一面结合的一种区域旅游资源组织开发模式,最适合小尺度区域居民游憩与旅游活动。

  注释:

  ①王衍用在研究孟子故里开发时首先提出了旅游阴影区的理论。作者在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旅游地,它们同时处于两个高级别旅游地(光环区)之间,是潜在旅游者形象识别的谷地甚至是盲区,双重形象遮蔽使得这些旅游地本身极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不为旅游者所知,旅游业停滞不前,形成了双核阴影区。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战略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第13期。

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协同 模型 区域 评价 分析 发展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