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论文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7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世界先进文明共同作用的理论成果,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双向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我们既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性演进也要看到它的空间性联系。一方面,以时间维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理论来源;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审视,反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和世界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维度

  从时间维度来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成果,又必然会随着主客体及条件的变化,在实践推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洪流中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抽象、概况和总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在与世界历史的交融中具有时代特色,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流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许多亲和处和契合点,其形成和发展的土壤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诉求,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价值资源和历史传统支撑。

  从国家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民富国强,这种藏富于民的思想自古有之。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主,即人民民主,与我国民本思想息息相通。孟子曰:“民为邦本,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而古代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记》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和谐,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和谐发展、持续健康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从社会层面来说,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平等,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语?季氏》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公正即社会公平正义。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法治,即依法治国。《淮南子??锫垩怠罚骸爸?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从个人层面来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即热爱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敬业,即爱岗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是历代华夏儿女学习的典范。诚信即诚实守信,孔子提出“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友善,即恭友和善。《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接受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作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理论指导我国实践的动态理论过程。从纵向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特性,离不开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两大历史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我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汇聚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来说,“主要包括以平等为核心的正义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民利益至上观、以富强和独立为核心的国家主权观和以‘不断革命’为动力的发展观。”在革命年代,毛泽东非常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形象比喻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两个战线,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此外,毛泽东还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不是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价值观来说,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他明确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价值观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括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包括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包括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来说,江泽民同志倡导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更不是社会主义。”江泽民的核心价值观是“与他的‘三个代表’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体现在创新才能永葆先进、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以人民群众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价值理念之中。”从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价值观理论来说,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蓝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世界文明

  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贫困落后、愚昧无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世界历史的交融中提出,汇入了时代的洪流。不仅贯通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且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集合了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指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爱美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成果,是有益借鉴世界先进文明的理论。卢梭认为,民主就是把权力“置于普遍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提出“和谐制度”与“和谐社会”。帕特里克?亨利曾呐喊:“不自由,毋宁死”。柏拉图明确提出“正义就是平等”。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立足中国,集成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产生、发展、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外来文明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既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它深深嵌入到变化的时代之中,具有历史承接上的相对独立性,既扎根过去,立足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与时代共呼吸、同发展。既要坚持中国文化固有根基,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间维度

  与时间维度的纵向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间维度是联系地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将我国的文化和实践纳入到研究视野,同时要将世界的文化和实践纳入到研究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联系是以空间维度透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继承性、三个层面的统一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文明品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嵌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当前我国主流社会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承诺、对人类未来前途命运的把握、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属于“共性”的优秀文化传统,内化于中华民族骨髓的精神传承,探索蕴含在文化典籍的“故事”背后,在中国饮食、绘画、书法、服饰、武术、中医以及民俗等深处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信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性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价值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历史印记,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传统文化在尊儒尚学中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景象,在鸦片战争的轰隆炮响中历经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屈辱史,在“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中支离破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反思,是对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局面的开拓创新,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物史观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空间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实践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主要从唯物史观两方面来阐释:一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

  首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规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空间维度透视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辨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社会主义本质规约,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显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的规定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客观地、实践地受社会存在所规定,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核,在引领文化自觉,形成价值共识,稳定社会发展,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其次,基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起点是“现实的个人”,是实践活动中的有生命的个人,研究的历史终点是共产主义理想中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从空间角度剖析价值、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对于人而言,人是价值的主体。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交往、实践的阐发,深刻揭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的”、“社会的”类本质,使人成为价值主体,在自己的生产交往中形成价值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在神曾是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使命、态度,而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真假、善恶、美丑、义利、理欲等的权衡和取舍。”可见,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价值观的主体。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价值体系的内核,统摄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思想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写道:“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三个倡导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人民,是将人的“类本质”统一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扬弃国家和社会作为异己的力量对人的异化,而是倡导“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倡导人本身的价值诉求与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规定的本质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是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法基础

  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当前,我国以大刀阔斧的步伐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困境。粗放式增长模式造成经济增长力不足,能源、环境警钟长鸣,国际贸易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敌对分子的分裂活动威胁民族团结,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官员腐败问题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信仰缺失,人心涣散,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到“普世价值”等西方思潮“风起云涌”。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思潮的挑战和冲击,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思想上容易陷入混乱局面,意志力和行动力的分歧时有发生,必然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向看待世界文明,一方面有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他化。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理论品质,具有推动世界和谐共处、繁荣发展的价值追求。然而它并不是普世价值的一种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生产使人类丰富起来的那些成果”的社会主义特征,是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挥棒。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维度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核,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以及被实践证明的一切落后文化划清界限。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思维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根发芽的土壤、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又要看清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先进的、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传统、理论来源到时代递进,都打上了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思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理论概括,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需要,肩负着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和引领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维度决定了既要思考过去、认清现实又要在跟随世界思潮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解释世界的同时致力于对世界的改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间维度规定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性,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二)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维度是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对历史的承接,同时又是历史承接基础上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世界文明交汇激荡中融入时代特色,是一个开放发展、兼收并蓄的历史活动过程。在世界浪潮的推动下,各国家、民族和地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经济社会矛盾的激化一刻也没有停止,世界性危机更是依赖于世界人民的智慧。习近平指出:“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如何在反思基础上关注研究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独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立场和观点,按照社会主义文化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哲学逻辑,探索解决我国社会和实践问题的合理文化因素,并追寻其带有文化特征的世界问题和时代问题的特殊思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体现。

  总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们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整体的看待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理论联系,为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以开放的历史态度和洞察本质的理论本真精神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维度 价值观 社会主义 核心 主义 时空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