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2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

  一、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过程中,在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过程中,特别是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件)精神和0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方案的过程中,在进行院级课题“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过程中,在科学发展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我们的认识不仅从以人为本到以学生为本再进到以学生需要为本,更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面对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诱惑及冲击,面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高职院校传统的德育模式和德育体制机制难以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树立“一体化德育”的新理念、建立起一体化德育的体制机制。

  二、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的核心内涵和指导思想

  “一体化德育”模式其内涵为: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传播网络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征,遵循德育规律,坚持德育目标,坚持“五个统一”(即国家意志与学生需要统一,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统一,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统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统一),坚持德育改革的主动适应性、全员参与性、整体性与系统优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它包括学校德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大学德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大学德育队伍、管理队伍与建设的一体化。

  一体化德育理念它通过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机制来实现,其中一体化德育机制的建立是关键。一体化德育模式具体是指一体化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过程和考核机制、教育团队;一体化德育机制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统一的德育机制,它是实现一体化德育的关键所在。一体化德育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我院“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和职教特色。

  一体化德育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中央“[2004]16号文件”、“0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方案”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灵魂,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发现学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合格建设者和考克接班人为根本目标。

  三、“一体化”德育模式建立的方法

  坚持分析问题――提出改革的理念、思路――推进改革实践――总结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此项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思想方法。首先,我们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其需要并分析成因,其次,我们通过对全国近百所高校德育工作的调查,对全国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需要观的指导下,提出并形成了“一体化德育”理念和“一体化德育”改革方案。

  坚持整体改革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相结合,这是此项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主要工作方法。既坚持教育教学观念、体制机制、考核方法等的全面改革,又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不断推进德育的整体改革。我们从落实05思政课新方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入手开始改革,从实现“四个统一”(即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教材的统一)到实现“两个转变”(即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再到“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机制、教学资源、教学团队的形成,发展到现在的“一体化德育”理念和“一体化德育”改革方案的提出,无不体现了这一工作方法。

  坚持作为校领导主管思政课改革的管理优势与作为主持此项改革研究和改革实践的优势相结合,坚持按“一体化德育”改革理念、思路和实施方案推进改革实践不折腾,这是该项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要方法,从而保证了该项研究与改革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建立

  (一)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

  深化改革,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创建真实的(或近似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方面,一要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去创建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耳闻目染、得到熏陶,在践履中学习接受思想道德和法律理念及规范,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二要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按职业人的标准去要求管理和塑造,即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遵循职业活动规律。

  (二)构建一体化德育的新体制机制

  一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分工协作、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行政全面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要明确责任和分工,充分发挥院系两级党组织、行政、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心理辅导、辅导员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一个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高校德育工作的网络,实现用理论武装人,用制度管理人,用环境熏陶人,用榜样引导人。   二要按照构筑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总体设想,并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大学生德育工作长期规划,分步实施。

  在教育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应完成相关德育目标,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总体布局,通过健全机制、统筹教育活动、整合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和专业特点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序列化、网络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可实践性。

  三要建立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定期组织综合和专项检查与评估,上级主管部门要把大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各高校负责对本校各院(系)、各部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评估。进一步建立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激励表彰机制。

  四要构建一体化德育基本队伍。要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思政课专职教师可以兼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党团政工干部也可以编入思政部相关教研室,明确思政课教师身份并承担思政课相关教学任务,这既可以解决了学生政工干部教学单位归属和教师身份认同问题,也可以解决了思政课专职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成长需求相脱节、两张皮的问题,基本建成了一支思政课专职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政工干部“三位一体”、功能互补、有机统一的德育教师队伍,从教学人事制度上解决了思政课教师教学与学生政工干部实际工作各行其是、相脱节两张皮的问题。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不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社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因,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到底以人的什么为本呢?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是人之根、之本。人作为一种目的性的社会存在物,人所追求的目的又无外乎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目的和动机的内在根据。因此,只要是以人为本,就必须首先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在学校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学生需要的辨析与甄别的问题,即学生的哪些需要应该满足、哪些需要应该改变、哪些需要应该引导和提升,显然,前提是必须了解清楚学生的需要有哪些,这又是我们过去教育教学活动所重视不够的地方,而这恰是我们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完善学生需要的调查、了解、辨析与满足机制,还要把思想道德法律领域社会性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总之,只有用一体化德育的理念、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来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用理论武装人,用制度管理人,用环境熏陶人,用榜样引导人,实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高职院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德育 高职 一体化 院校 一体 模式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