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4

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语学习者如果不能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并掌握其词汇意义,就无法完成语义的表达,更不可能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与此同时,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数量不断增加之外,词义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不同时期发生着变化。束定芳认为:“语言是个系统,它由各种子系统组成,词汇系统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部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1]单个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例如词汇的引申义系统。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2]。从最初的基本义出发,利用演绎的方法可以推演出其他义项,便于汉语学习者系统性地掌握词汇意义。在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在各种系统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主要表现为同义、反义、同音、上下义关系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义[3]。反义关系的词汇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将这些词放在一起讲解,不但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而且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下面将以“上”和“下”为例,对引申义的系统性和反义关系的对应性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二、“上”和“下”的词义引申系统

  汉语中的“上”和“下”是一组比较常用且有代表性的反义方位词,最早的意义与具体的空间位置有关。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出更多的义项,并逐渐形成了义项之间相互关联的词义引申系统。

  (一)“上”的词义引申系统

  《说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上,篆文|。”[4](P1)经甲骨文考证,此义与“上”相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的本义是与空间位置有关,指“上面,位置在上”。“上”在《汉语大字典》中一共有两个读音,其中一个读音是作为汉语的一个声调,在这里我们只列举出常用读音的44个义项:

  ①高处。                 ②指天。                  ③高位。

  ④君主。                 ⑤指尊长或在上位的人。    ⑥指在上面的一方。

  ⑦上首;上座。           ⑧物体的上端或表面。      ⑨侧畔。

  j表示范围或方面。       k表示时间。              l等级或质量高的。

  m时间、次序在前的。     n古;久远。              o初。

  p重。与“轻”相反。     q尊贵。用于敬词。        r从低处到高处;登;升

  s往;去。               t向前。                  u进呈;奉献。

  v凌驾;欺凌。           w加;添。                x登载;记载。

  y缴纳。                 z安装;安上。            ヒ染、涂。

  フ进食。                 ヘ教读。                  ホ碰到;遭受。

  マ出场。                 ミ居。                    ム旋紧。

  メ缝缀。                 モ按规定时间参加。        ヤ够;达到。

  ユ表示开始并继续。       ヨ表示达到的目的或结果。  ラ向上级。   リ工尺谱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ル助词。

  レ通“尚”。崇尚;尊崇。                           ロ表示希望;祈愿。

  ワ姓。[5](P5-7)

  虽然上述列举出了“上”的如此多的义项,但这些义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本义为出发点,在联想的基础上不断引申出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语义系统。“上”的本义是与位置有关,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引申出相关的其他义项。首先,以本义的位置为起点,引申出“高处”“从低处到高处”“表示时间”等义项,这种直接与位置有关的引申属于相似引申。然后顺着这三条路径继续扩展,词义逐渐向抽象的层面发展。第一条路径:开始由具体的位置引申出等级、地位的高低,也用于指尊贵的人;第二条路径:遵循由下而上的趋向意义,结合人的认知模式引伸出“向前”“够;达到”“往;去”“安装;安上”以及下属的一些与趋向密切联系的相关义项;第三条路径:关于时间方面的义项相对简单,基本上都是按先后顺序来发展的。

  (二)“下”的词义引申系统

  《说文》:“?B,底也。指事。下,篆文?B。”[4](P1)据此解释,并结合甲骨文的考证,可以得出“下”的本义是“下面,位置在下”。《汉语大字典》中对“下”的解释有38个义项,现将其列举如下:

  ①低处;底部。            ②指地。                              ③指地表之下。

  ④地位低的人。            ⑤位置低。与“高”相对。              ⑥等级、质量低的。

  ⑦时间、次序在后的。      ⑧对尊者自谦之词。                    ⑨攻克。

  j投降。                  k从高处到低处;降落。                l去;往。

  m退出;离开。            n退场。                              o按规定时间结束工作或学习。

  p进入(处所)。          q投入;置入其中。                    r颁布;下达。

  s投送。                  t去掉;除掉。                        u拆除;卸掉。

  v轻视。                  w谦让;谦恭。                        x低于;少于。

  y用;从事。              z做出(某种决定)。                  ヒ按扎。

  フ留宿。                  ヘ指动物生产。                        ホ内;里面。

  マ指方面。                ミ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处所、条件等。  ム当某个时间和时节。

  メ旧指时间单位。          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              ヤ表示能容纳。

  ユ指动作的次数。          ヨ指器物的容量。[5](P7-8)   根据所列举出的“下”的众多义项,以其内在的联系为主线,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语义系统。

  “下”的本义体现的是一种位置标准,由此派生出来的“位置低,与‘高’相对”“时间、次序在后的”“从高处到低处”“方面”等义项都与位置有关,属于相似引申。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这种位置标准逐渐从具体向抽象方面发展,用以指“等级、地位低”,进而引申出“轻视”的义项,通过联想,把具体的事物应用到抽象思维的层面。而从“从高处到低处;降落”这个义项而引申出的词义反映的就是一个从趋向到结果的过程。这些趋向的走势都是由高到低,最终停滞的结果是低处、下面,并不再继续运动下去,从而引申出“内;里面”“退出”“表动作完成的结果”等相关义项。而从“方面”这个义项引申出的词义则体现了从空间位置向时间位置的转移,由开始的“范围、处所、条件”的义项转移到“时间或时节”“时间单位”的时间概念。它们不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有一个具体的定位,最终还是与位置相关。

  通过对“上”和“下”两个词义引申系统的描述,可以得出二者的本义指“具体的位置”,并且是完全相反的对应关系。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其他义项也都遵循着相同的引申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空间位置向时间位置的转移和发展趋向等几方面来演变的。同时这对反义词引申的路径基本保持一致,以位置、趋向和时间为基础,进行同步引申,词义的演变始终没有脱离统一的标准。经过联想机制,最终引申出来的义项还是与位置相关,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据可循的词义引申系统。引申义对词汇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一定的途径。在词汇教学中,充分发挥引申义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加强对词汇的灵活运用程度,解决因词义变化给词汇学习带来困难的问题。

  三、“上”和“下”引申义的对应关系

  (一)“上”和“下”引申义的数量对应关系

  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渐进性,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使得“上”和“下”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新义项数量和引申义并不会完全一一对应。通过对词义引申进程的历时考察,可以将“上”和“下”在不同历史时期义项的数量总结如下表。

  表1:“上”和“下”引申义的数量对应关系①

  历史时期 上 下

  先秦 21 16

  秦汉 3 4

  三国两晋 1 2

  唐 3 2

  宋元明清 13 10

  清代以后 3 4

  总计 44 38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和“下”早期引申出的义项数量较多。经过秦汉、三国两晋和唐代这几个时期的演变,到宋元明清时期义项数量有所增加,清代以后引申数量已经很少了,形成了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完整的引申义系统。在各个历史时期,“上”和“下”的义项数量相差幅度较小,基本保持平衡,除了“上”的通假、假借和作为助词的义项之外,总数也几乎是一致的。

  (二)“上”和“下”引申义的反义对应关系

  “上”和“下”这对反义词在义项的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义项是跟人的认知有密切联系的,每个时期的义项是否都能构成反义关系,我们将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加以对比。表中以“上”的引申义为基本标准,考察“下”的引申义是否与其对应。构成反义关系的,我们用“+”来表示,反之则用“-”来进行标记。

  表2“上”和“下”引申义的反义对应关系

  义项 上 下

  位置关系 + +

  时间先后 + +

  运动的趋向(由外向内) - +

  等级或质量的高低 + +

  向上级或向下级 + +

  去;往 + +

  地位的高低 + +

  加添或拆除 + +

  按规定时间参加 + +

  够;达到 +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和“下”的本义完全互为反义,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其他义项也基本上互为反义关系,只有极个别的义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几乎不影响两个词义引申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由于本义互为反义关系,在初期的演变阶段,词义的反义程度较强。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抽象层面,加之认知的主观性,使得“上”和“下”的引申义并不是完全保持一致,有时只是构成关系范围内的反义对应关系,但并没有阻碍整体的同步引申发展趋势。并不是所有的反义词在引申过程中都能保持这种相对的同步性,“上”和“下”引申的同步性是与它们的来源有密切关系的,来源的完全对应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词义引申的发展趋势。此外,在相同来源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路径进行引申,层层递进,相互照应,最终形成了“上”和“下”同步的反义引申对应关系。

  四、引申义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词义也是不断演变的。在词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词义的变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引申是词义发展变化的一种常见方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构成反义关系词语的引申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词义引申的特点和反义关系的对应性,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词义教学。

  (一)阶段性原则

  “上”和“下”完整的词义引申系统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演化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渐进性,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上”和“下”早期引申出的义项所占比重较大,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匀速同步的演变趋势。在教学中,要以本义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字形的演变引入空间位置的概念,这也是学生在交际中比较常用和容易理解的义项。例如:“上边”“下边”。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意义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汉语水平选择相应的引申义教学。一般初级阶段接触到的是表示时间概念的义项,如:“上星期”“下星期”。以此类推,到了中高级阶段,可以继续学习表示“趋向和等级、地位”等义项。词汇中的词义教学,要由易入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词义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只需掌握基本词义,能够听懂并运用所学词义进行简单交流。到了中高级阶段,为了满足读写的需要,就应该掌握难度较高的词义。如果不能按阶段进行词汇教学,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阶段性原则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二)系统性原则

  “上”和“下”在本义的基础上,沿着不同的路径引申出众多的相关义项。这些义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词义系统。同时,“上”和“下”的词义引申系统也构成了相互对应的反义关系,在引申系统的外部也形成了一定关系。利用引申义进行词汇教学,应该在词义系统内部建立一定的联系。讲解新词义的时候,可以从上一级词义入手,指导学生根据新旧词义的关联性进行理解。此外,还要在构成反义关系的引申义系统外部建立联系,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扩大词汇数量,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认知性原则

  “上”和“下”的本义都是指“具体的空间位置”。在人类的认知领域中,空间概念往往先于时间概念。随着思维的发展,“上”和“下”的词义也各自引申出了一些与位置相关的时间概念。此外,认知中的经验图式理论也可以对引申义的外部联系进行一些解释。人们最初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上”和“下”位置概念的一种定位,并且作为一种经验形式储存于记忆当中,随后对二者引申义的理解都会受这种已有经验的影响,词义在原本对立的基础上会继续按照相互对应形式演变。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从认知角度解释词汇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鼓励学生通过认知的方式在词义引申系统内部和外部构建相似性,强调学习过程重在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使词汇的功能在交际中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分析“上”和“下”的词义引申系统及对应关系,得出各自的词义系统内部义项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系统外部互相构成反义对应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词汇教学原则,为教学行为的实施提供了一定支持。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更多具有词义对应关系的词汇,教师应该注意对这类词汇的归纳总结,使词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注释:

  依据《汉语大字典》中对“上”“下”义项的描述统计得出。

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引申义 汉语 词汇 对外 基于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