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研究论文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8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研究

  一、概念界定

  “流动人口” 指现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而生活遭受贫困的人,具体讲就是指那些现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在外省市的人口。由于这些人虽然在长沙市就业和居住,但却不具备所居住城市户籍,无法享受本地公民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享受同城待遇,所以被称为“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现状与问题

  (一)住房救助待遇比较分析

  流动人口和城市原住市民的居住差别悬殊。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可以依照程序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然而根据长沙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请的统一首要条件:申请者必须是拥有长沙市区常住城镇户口满5年,由此看出流动人口被无情地排除在外。

  在长沙市市民购买租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还没能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妄谈将外来流动人口纳入住房救助体系无疑是不具操作性的。此外,调查显示,私人出租房(21.9%)、单位宿舍(31.2%)和工棚(34%)是流动人口选择居住的主要渠道。其中居住在私人出租房的不满意度最高,这些出租房大多位于长沙城中村,设施简陋、安全卫生条件差,而且租金相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来说并不便宜,每月的房租少则百元,多则六七百元,成为流动人口的一项大开支,特别是对于举家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而言房租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二)医疗救助待遇比较分析

  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工作危险度高、就业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具有比一般农民和城市工人更强烈的医疗保障需求。从调查的情况看,如果外出期间生病,33.3%的流动人口选择了自己到药店买药,14.9%的流动人口到街头的小医院、私人诊所进行检查、治疗,42%的能拖则拖,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只有9.8%的人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而将近六成的本地市民选择了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在曾经有住院经历的流动人口中,73.6%的流动人口个人或家庭要承担所有治疗的费用;63.1%的人感觉住院的费用特别贵,32.2%的人感觉比较贵。

  (三)子女教育救助待遇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13.5%的流动人口将学龄阶段(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子女带入城市一起生活,其中92.2%的流动人口子女正在上学。就读公办学校的占近68%,民办学校的有31%。这说明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情况比较好,基本做到了“应读尽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但是,相比起本地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上学费用高(47.2%)、入学困难(32.8%)、所在学校教育质量不高(10.4%)和学校离家太远(7.5%);而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子女(83.1%)基本上不存在入学难的问题。

  图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情况

  (四)失业救助待遇比较分析

  尽管许多流动人口从事的是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苦、险、累的工作,但是由于职业门槛低、竞争充分,受经济周期影响大等原因,也经常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在调查的流动人口样本中有62.2%的人曾经有过失业的经历,其中失业6个月以上的占32%。失业期间,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失业保险或补助渡过难关,但是流动人口没有任何制度性的保障。在失业期间九成的流动人口靠以前的积蓄来维持生活,而没有一个人靠失业保险或失业补助维持生活。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首先,政府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关注流动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文件、党报党刊以及电视、电台等各种途径消除城市市民排斥心理,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然后,建立能够专门的流动人口问题解决机构,专门负责和协调处理流动人口生活受困问题;再者,政府可以把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绩效工程,纳入各级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共同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最后,政府必须培育流动人口社会资本确保流动人口的各种权益,尤其是能够按时结算工资。

  (二)提高流动人口社会救助认知以养成社会救助权利观

  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认知程度影响着其对社会救助总体满意度。其实当前长沙市民政部门和工会都可以为此类情况的流动人口提供救助,但是流动人口基本都不知道,对社会救助缺乏认知会阻碍流动人口向城市政府提出社会救助申请。因此,在制定进城流动人口社会救助政策后,应当强化宣传,提高流动人口对社会救助认知程度。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如工地、厂区等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讲解,把社会救助的范围、对象、申请审批程序和申报所需材料等作为宣传重点,提高流动人口对救助的认知程度。

  (三)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市民-流动人口”救助平衡发展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流动人口的一份力量,特别是那些高危行业,大部分也都是流动人口在顶岗,流动人口与市民并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分享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带来的服务供给。通过对长沙市的实证分析得知,价格低廉的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建来解决城市弱势居民的住房问题的;大多数中小学校按照一定定额的学位来收纳流动人口子女,但城市子女却不受限;城市失业人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领取失业救济金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但流动人口却只能依靠前期存款或者亲戚朋友相互帮忙相借才得以继续在城市生存;城市居民生病可以通过医疗救济等方式报销大部分的比例,但是同样是生存在一个空间的流动人口生病只能靠自己。   (四)消除户籍门槛以实现待遇同城

  2014年7月份国务院终于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二元户籍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特大城市将实行积分落户。对于长沙这类中小一线城市来说,现在打破城乡二元制正当其时。一方面,长沙市政府可以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作为过渡。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等为条件,提高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的权利意识以及参保意识的同时,让他们逐步享有与长沙户籍人口同等的子女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救助、失业救助、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权利。另一方面,等进城流动人口基本上享有城市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时候,完全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区分凭证,不存在城里人和外来人口之分,在城乡户籍完全融合的基础上,流动人口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救助 流动人口 同城 待遇 流动 人口
最新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发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浅论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当前失业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
《所罗门之歌》对黑人口头传统的活用
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综述
关于公交流动人口监控系统的构想
热门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一)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