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分析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2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分析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严重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目前不仅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整个世界的老龄化趋势都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预计到2050 年全世界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而在2002 年这一数据仅为10%。预计到2050 年,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人口数量将由现在的2.36 亿增加到3.95 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数量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1]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错综复杂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必须面对的共性课题。中国的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999 年老龄人口达到10.1%,我过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虽然较之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要晚,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长快、高龄人口比例大等特点,并且有与经济发展严重不相适应的特殊性。[3]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必将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极具挑战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一、德国养老模式

  由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节奏和各国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各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模式也不同。德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十分健全,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养老模式也很成熟,并且非常注重人文关怀。德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多代屋”对中国更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多代屋”项目旨在打破家庭界限,让年轻人和老年人能够聚会,给不同代际的人们创造见面和交流的机会。老人在“多代屋”中能够免费得到日常的照料,但他们不是单向的被照顾者,他们会把多年以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小技能、带孩子的经验等,传授给年轻人,甚至可以做义工。

  二、中国的养老模式

  中国在前些年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较于医疗、教育、就业等现实问题还显得不够凸出和紧迫,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进入老龄化时间较晚,老龄化人口基数巨大,老龄化发展速度极快,“未富先老”等因素使得中国到目前为止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养老模式尚在探索中并不成熟,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停留在起步阶段。当然,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在10 年前甚至更早就开始研究、探讨和尝试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索适合中国的养老模式并付诸实践,已经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一批有代表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模式,例如,上海亲和源模式,北京太阳城模式,鄂尔多斯颐和城模式,郑州爱馨养老集团模式,九久夕阳红集团模式等。

  三、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全龄宜居社区建设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基数大、增长快等特殊性,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现实,以及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缓慢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必须致力于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政府应该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和吸引房地产企业加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来,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向养老产业转型,社会的积极参与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全龄社区建设这一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条件问题。

  全龄宜居社区既具有普通社区的功能同时应该具有适老的功能设计和设施配套,且重视环保和精神养老的问题。使老年人、青年人分散在同一社区中,使老年人有机会与社会和不同年龄的人群充分接触,使子女时常得到父母的关爱,两者既能相互交流又相对独立。由于老年人与青年人群合居,因此从景观设计到室外设施的设置都要以老年人和青年人能够更好相互融合的目的进行设计。同时,也注意老人由于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年轻人存在差异,合居时造成相互不适应和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在设计时加强了老年人群的活动区和青年人群的活动区域的分离,以及两代人交流区域的规划问题。青老两代或多代人生活在同个居住社区,但又各自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除了住宅注重生态、安全、健康、舒适、私密等共同的要求外,小区的配套设施及管理服务也是我们着重注意的。服务设施要照顾老年人和年轻人由于年龄差异造成的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居住者的居住需求,提供专业的社区服务设施。

  全龄宜居社区是一种新型合居模式,社区融合了普通社区的优点和老年建筑专业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建筑设计、环境规划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社区规模的形成,对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社区硬件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规模化更有利于社区活动的开展和组织,有助于形成健康有益的社区大家庭生活氛围。该社区也不同于养老院、敬老院,或是普通社区,不仅集聚老年人群、青年人群,而是一个社会,是一个特别适宜于青老年两代或多代家庭通过居住空间相互融合的小型社会,可以在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创造出多种满足多代人各自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的规划设计形式。

  全龄宜居社区是专业化与年轻化的社区,在设计上有别于一般的住宅产品,主要表现在对老年人使用的专业性和促进两代家庭融合的规划设计上。设计规划基础包括多代人生理、心理特点、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等等方面,以实现两代、多代家庭更好的和睦共处,社区环境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由于年轻的一辈的入住,从单纯的老年居住群转变为“家庭式”社区,所以为了增添社区生活气氛,在景观设计、建筑规划,乃至色彩设计上,在保证和谐素雅的前提下,不过于沉闷,而多于变化,稳重中体现出一种生气与活力,营造一种充满生机的、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结论

  全龄宜居社区解决的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场所问题。全龄宜居社区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优基础选择,其成功建设、运营和推广还需要各方面支持。政府高度重视和创新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尽快出台具体政策的操作细则,改变目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避免失误、重复和浪费是当务之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宣传、监督、指导和协调管理作用。我国养老模式的实践不但缺乏政府的统筹,也缺乏中介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加大养老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力度。高度重视房地产业与养老产业的结合发展问题,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向养老产业转型是全龄宜居社区和养老产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快制定养老产业相关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大力发展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和全龄宜居社区。高度重视物业管理服务与养老服务业的融合问题。人文关怀是全龄宜居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小区的物业通过创新服务能够成为实现为老服务、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主体。(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老龄化 路径 人口 我国 分析 问题
最新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口理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发
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居留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关于流动人口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浅论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我国当前失业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
《所罗门之歌》对黑人口头传统的活用
人口结构变迁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综述
关于公交流动人口监控系统的构想
热门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一)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三)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二)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