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24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一、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依靠最大化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运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凭借廉价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经济总量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GDP从1979年的4 063亿元增至2012年的519 47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76%。然而,以TFP为标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或效率并不高,根据测算,中国1979年~2007年TFP年均增长率在3.72%,而2008年~2012年则下降到2.21%。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得国内资源、要素与环境的综合承载力急剧下降,劳动力、土地等廉价要素红利逐步丧失,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复苏趋缓、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经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出口、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为此,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以提升技术进步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在此背景下,亟需回答两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是多种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协同作用的结果,那么,近年来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如何?即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二是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中国不同区域有何异质性,如何权变选择适宜于本地区的技术进步进步路径?

  自Romer(1990)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现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学者由于在考察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样本数据等方面的差异,所得结果也并不一致。Mathews(2007)、孙建等(2009)等认为后发国家应该重视自主R&D这一技术进步路径来获取后发优势;李小平(2007)等人的研究表明自主R&D对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吴延兵(2008)等人的研究表明自主R&D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吴延兵(2008)等运用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国外技术引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表明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Lucas(1988)在外部增长学说中说明了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Alfaro和Charlton(2007)、傅元海等(2010)等利用相关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分别为不同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可以看到,已有研究大多是围绕国外欠发达国家或中国国家层面展开,很少从分区域层面,且把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鉴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发展阶段的多样性(林毅夫,2004;卢宁,2010),应该基于区域要素禀赋的视角来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因此,本文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本文的后续部分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第三部分是估计结果与讨论;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启示。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 模型设定与变量解释。本文研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技术进步路径包括技术引进与自主R&D。技术引进包括直接技术引进和间接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引进又包括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间接技术引进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而林毅夫等(2004)认为经济增长可分解为投入要素数量的增加、投入要素质量的改进和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本文重点考虑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借鉴吴延兵(2008)的处理方法,我们用TFP来体现经济增长质量或效率的产出,并将TFPit和f(?)定义为:

  TFPit=?茁0exp[f(R&Dit,FTIit,ITIit,FDIit)]①

  f(?)=?茁1lnR&Dit+?茁2lnFTIit+?茁3lnITIit+?茁4lnFDIit+?撞?茁jCTRit+ui+?着it②

  将②式带入①式,两边取对数后,则可得:

  lnTFPit=?茁0+?茁1lnR&Dit+?茁2lnFTIit+?茁3lnITIit+?茁4lnFDIit+?撞?茁jCTRit+ui+?着it③

  上式中,TFPit代表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R&Dit代表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自主R&D;FTIit代表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国外技术引进;ITIit代表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国内技术引进;FDIit代表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CTRit为控制变量,其中包括第i个地区(省)第t年的企业规模ESCit、技术能力TTCit、经济发展水平EDLit、经济外向度TEEit。μi为个体效应;?着it为随机扰动项。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表示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弹性;βj为控制变量的系数。   2. 数据说明。本文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部分数据是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而得到的。其中,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开发新产品经费、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R&D项目经费支出、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消化吸收经费、引进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有科技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和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均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出口交货值、工业销售产值、外商资本来和实收资本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其他数据是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而得到的。

  借鉴Fare等(1997)等的方法,基于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因此,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时,用到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其中投入数据包括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产出数据包括地区年度企业产出。我们用工业总产值表示产出,并且用2003年为基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其进行价格平减;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表示资本投入,并且用2003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其进行价格平减;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表示劳动投入。由于工业总产值涉及到中间品投入,因此,用工业增加值估计的全要素生产率比用工业总产值估计的较准确。但是,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以及可比性,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我们选用的产出指标是工业总产值。我们用DEAP2.1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由于获得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环比指数,首先要将其折算到基期,然后再进行计算。我们以2003年为基期,并假设基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

  三、 估计结果与讨论

  我们运用Eviews7.2软件基于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静态面板模型③式进行估计。在对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技术进步路径的经济增长效应模型进行估计时,我们运用了混合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进行估计。为了比较各种模型的估计效率,我们进行了冗余固定效应检验和Hausman检验,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均为1%。两种检验均表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效率最高。下面我们分别对两种情况下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全国层次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基于固定效应的模型具有更高的估计效率。下面我们根据该模型来具体分析相关的变量。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引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技术进步路径分别对TFP的影响。①自主R&D。无论在混合模型下还是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下,其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2003年~2011年间,自主R&D对TFP的贡献开始显现,加大自主R&D有利于提高TFP,但整体来说,自主R&D对TFP的贡献率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我国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自主R&D对TFP的贡献存在门槛效应,在我国自主R&D整体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对TFP的促进作用有限。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继续重视自主R&D,以防止陷入技术陷阱,从而实现技术赶超(孙健等,2009)。②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在三种模型下,其系数均显著且分别为负和为正,这与吴延兵(2008)等的研究结论不同。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有能力购买国外技术,但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能力较低,致使国外技术引进对FTP的作用不明显;而国内技术引进,无论是在林毅夫(2004)等提到的技术引进的成本方面还是咨询技术人员方面都比引进国外技术有优势。因此,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外技术吸收能力的重视,提高技术转化率。③外商直接投资。在三种模型下,其系数均显著且为正。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这与傅元海(2010)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因此,中国应继续扩大开放领域,逐步放开国家垄断但不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大力引进国外有较强资金、技术或市场优势的战略投资者,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显著为正;技术能力和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有负向影响;经济外向度则无显著影响。

  2. 区域层次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具有较高效率模型的估计结果。由估计结果可知,中国东、中、西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对FTP的作用存在差异。

  ①东部地区。仅国内技术引进的系数显著,且为正。而自主R&D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多以"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为主,且这些行业或企业往往对自主R&D还是国外技术引进的意愿还是投入能力都比较欠缺,这是该地区自主R&D和国外技术引进对TFP的贡献率为负的重要原因。这一地区服装、纺织、家电等产业集群发达,中小企业众多,集群内的共生关系与知识、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技术的扩散与传播。这说明,东部地区尽管具有区域获取国外技术引进的成本优势,以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且没有发挥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R&D提升产业层次与TFP的作用,相反且陷入国内技术引进(更多的是初级加工品的简单复制与技术模仿)的路径依赖而产生自主R&D与国外高技术引进的惰性,这不利于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约了该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当然国际跨国公司处于核心技术保护的考虑也致使该地区在国外技术引进尤其是核心技术引进迟缓的重要原因。②中部地区。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受国外技术引进的影响显著,且为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较丰富的研发资源使得该地区倾向于购买国外的技术,国外企业出于对自身的考虑没有将先进的核心技术而是将落后的技术出售给该地区(吴延兵,2008)或该地区购买到先进的核心技术却无法掌握该技术。而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却不受其他技术进步路径的显著影响,自主R&D能力较弱、不重视国内技术可能分别是自主R&D、国内技术引进不显著的重要因素;介于具有丰富要素禀赋的东部和国家扶持政策的西部之间可能是使得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没有优势的原因之一。③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仅外商直接投资的系数显著且为正。可能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地区充分运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后发优势,提高了TFP。而该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具有相对的比较劣势,自主R&D能力较为欠缺,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强,这使得该地区产业或企业更多依靠获取外商直接投资伴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行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量以及TFP的提高。   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外向度等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FTP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能力在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而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却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有显著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在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有显著负影响,而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却无显著影响;出口外向度仅在中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存在显著正影响,而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却无显著影响。而企业规模在三个地区对经济增长的效率均有显著正影响。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对于全国而言,自主R&D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对于区域层面而言,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而中部地区国外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明显。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对经济增长起正面影响,技术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而经济外向度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得出的政策启示是,为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应该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加大自主R&D力度以及增强对国外技术引进的吸收能力,以促使自主R&D和国外技术引进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中国政府在积极引导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运用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的同时,也要考虑改善这两个地区的要素禀赋资源,以使其他技术进步路径促进经济增长。最后,在制定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规模、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中国经济 路径 面板 进步 基于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