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论文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10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柯尔施简介:作为德国的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的卡尔?柯尔施正是有意识地从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当时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三国际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做法。在柯尔施的主要作品,如:《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卡尔?马克思》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文章》等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柯尔施(1886一1961)的一生崎岖波折,角色多次转变,这与他的思想的几次大的转变是基本吻合的。根据他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工人运动及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的态度,大致可以把他的思想演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从费边社会主义到列宁主义阶段

  1917年,柯尔施加入了独立德国社会党。没有迹象表明他在士兵委员会或1919年的柏林起义中表现积极。然而,他的确参加了1918年的工业社会化委员会.从这时起他把他的经历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什么是社会化?》在这本书里,他批评当时德国流行的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观念,主张用社会主义的公社取代资本主义的私人经济,其思想己经基本接近马克思主义。

  (二)从列宁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

  1923年,几乎与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同时,柯尔施发表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也就是这部著作标志着他的悲剧命运的开始。此书一面世,就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样,遭到了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在内的猛烈批判,但是与卢卡奇所采取的态度不同的是,柯尔施拒绝接受批评,甚至还在稍后的时间里重版了这本书,还特意增加了一个《反批判》。

  (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自由批判的理论家

  1929年,柯尔施发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系统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的基本观点。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并增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1931年,他发表了《关于黑格尔哲学与革命的提纲》,重新评价黑格尔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柯尔施迁居丹麦,1936年以后一直到去世,他一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观点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性

  当时马克思的一些哲学手稿和著作还未发表,在人们的心目中,马克思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因此,有人主张用来自文化哲学的观念或者用康德、狄慈根、马赫的哲学以及别的什么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1]其次,消灭哲学和消灭国家一样,是个历史进程。它的完成应当被认为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的呢,还是对于全体无产阶级来说的呢?如果是这样的,那么,只要这个艰巨的过程还没有达到它的最终目标,即废除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的关系又是什么?”[2]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始终是如一的,反哲学的态度只是形式上的。“我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理论描述成一种‘反哲学’,尽管这实质上仍是属于哲学的。”[3]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体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的总体性有两层意思:首先,把社会历史看做总体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经济’。二是‘法和国家’。三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柯尔施认为,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只看到社会的三个方面,没有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总体。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正是奠基在总体性这一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为对社会的总体理解和把握上。所以,应被看做并理解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发展理论。”[4]

  三、马克思主义革命性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之维,将总体性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而且他还指出,在现实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更是一种革命哲学,彰显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的特征。作为一种革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历史具体性、批判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四种特征:

  1、历史具体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总是根据确定的历史时代来理解一切社会事件,他在分析资本的各种不同的历史形态时,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将资本的各种形态历史的表现出来。他主要是针对当时第二国际理论家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公式化、教条化的倾向,而强调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特殊性,其实就是要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

  2、批判性柯尔施详细的研究了马克思早期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当时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联系的青年黑格尔派。这个派别的显著特征就是批判,但柯尔施认为,青年黑格尔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根本不同的。

  3、现实性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天真的以为,社会基本关系具有真正的自然法的永恒不变的特征,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理解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否定其内在的危机即即将发生的革命变革。

  4、实践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简单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无产阶级诉诸革命实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现存世界的思辨的赞赏,而是实践的改变。我个人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经典著作进行文本解读,结合时代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柯尔施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解读经典,了解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综述

论文搜索
关键字:柯尔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哲学 柯尔施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