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02

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各行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电子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大集中模式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审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常规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的需要。因此,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成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信息化给审计带来的不适

  (一)传统手工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的需要。前审计署长李金华曾经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资格。”。随着国家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以文字记录形式的文档逐渐消失。审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纸质账簿,而变成了种类繁多的财务软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复杂的数据表格。目前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达到了G和T的数量级,万亿条记录的数据表比比皆是,传统的查阅账簿审计方式如同大海捞针。

  (二)现有的审计软件在应对大数据时捉襟见肘。当前审计系统正在使用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应用软件已经经历了三次升级,从原来的AO2005到AO2008,直到现在的AO2011,数据接口增加了很多,后台数据系统也从Access升级到SQLServer2008R2数据库。由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现有的接口远不能满足当前审计的需要,且数据接口开发困难,导致审计人员有时会为了将数据导入AO系统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数据接口的缺乏己成为计算机审计的桎梏。另外尽管后台数据库从Acess升级到了SQLServer2008R2,但由于其最大仅能支持10G的备份数据,在当前海量数据模式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三)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弊端日益显现。目前,审计系统人员多数为财经类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仅限于word、excel等基础操作,对数据库知识掌握较少,大数据的出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财务、知审计、会计算机,还要能熟练应用各种数据库软件及编程操作。审计时,审计人员更擅长从账簿上找问题,对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提不起兴趣,导致对业务系统审不清,查不透,审计风险明显提高。

  二、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

  (一)组织方式由审计小组向审计分析团队转变。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数据出现以后,多数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对象缺乏了解,在面对以电子数据为主的新型审计环境时无法应对。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由各处室人员为审计单位的审计模式,整合审计资源,综合分析各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领域、计算机审计水平、审计工作经验等情况的基础上,成立由宏观分析人员、行业审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组成的审计分析团队。行业审计人员根据具体的行业政策和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审计思路。数据分析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分析转换,根据行业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思路运用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最后由宏观分析人员进行宏观分析和制度执行效果评价,对宏观经济、制度执行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资料由“信息孤岛”向信息资源全共享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长期以来,审计人员对采集的审计财务、业务数据都存放在处室或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中,处于简单无序的管理状态,信息资源之间缺少彼此交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审计人员也只能针对“信息孤岛”中存在的信息进行查询分析,无法形成不同系统间的关联查询,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例如常见的“低保人员开奥迪”、“死亡人员领养老金”等问题都是多系统之间关联查询实现的案例。大数据的到来为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它可以将离散的电子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规划处理后集中存储、处理和共享,不同系统间通过关键字段能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互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审计疑点,提高审计宏观分析和总体把握的能力。

  (三)审计思路由“单点分散独享”向“全面辐射共享”的转变。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的总结。目前,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具有借鉴意义的审计思路,但大多数仅限于单个项目或个别人员使用,大量的审计方法、审计思路得不到交流共享。随着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审计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分门别类地转变成不同领域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固化到系统中供其它审计人员使用,由原来的“单点独享”逐步转变为“全面共享”。审计思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整理归纳总结,在推广应用中不断优化和更新,探索建立审计方法模型知识库,发挥聚合分析优势,以促进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深入发展。审计方法模型知识库的建立,是更深入更全面开展行业审计的需要,同时也能为不同行业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引领,降低了行业审计间的门槛。

  (四)工作方式由“属地办公”向“移动办公”的转变。随着审计信息化不断发展和云计算、虚拟桌面技术的不断完善,部分审计机关已经开始尝试建设审计移动办公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属地办公”模式。通过审计移动办公系统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时上传,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实时查阅、实时监督和实时指导,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了审计质量,同时也畅通了审计现场和审计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移动办公”的出现可以使审计人员无论何时、身在何地都能够开展审计项目,对于缓解目前审计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数据资源和审计手段不足等矛盾提供了帮助。

  三、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审计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审计法》中还没有明确计算机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计算机审计的合法地位,就谈不上依法审计。此外,《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二条也仅要求“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对电子数据所进行的采集、分析方面的操作规范等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要搞好信息化时代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既要精通审计业务,又要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近几年,虽然审计署、省厅都在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力度,大量的审计人员拿到了计算机中级证书,但必须意识到计算机与审计业务的结合上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审计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中已经养成了看纸质账簿和资料的习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数据短期内会难以适应。审计习惯的调整转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审计局)

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审计 信息化 趋势 时代 研究 发展
最新审计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创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大数据技术下金融审计管理探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
热门审计论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