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及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42-02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4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民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到2014年4月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4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占到67.8%;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占总网民数的80%以上。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全面网络化的“深入”时代。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10-19岁年龄组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4.5%,20-29岁年龄组的网民占到30.7%,两者占据了网民总量的五成以上;从职业分布来看,学生群体占25.1%,是我国网民上网职业分类的最多群体。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接纳新生事物、新思潮、新观点的主要受众。多数大学生将手机、笔记本、上网本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随时随地上网的工具,出现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操场、宿舍等各个公共场所,一改传统互联网的上网习惯,实现了在移动中可高速上网的网络。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幅降价。4G网络的发展、公共WIFI的普及,使得新型上网方式广泛、深入的融入到在校学子的学习生活中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模式具有多个特点:设备高便携性、信息隐私性、应用广泛性。它以移动通信宽带技术为基础,提供话音、数据、图像、传真、多媒体等高品质互联网服务,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1 认识主体思想意识增强

  畅通的技术载体带动信息传播速度的便捷,舆论话语权由官方、传统媒体、精英向非官方、自媒体、草根转变,移动互联网时代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不断发展转型中。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颠覆了之前传统教育与媒介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其价值理性开始显现。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更加认同个性鲜明的价值观探索和追求。“90后”大学生服从于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对权威不再盲从;电子图书、碎片化阅读、跟风式思考等网络征状蔓延。

  1.2 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现今,PC端的互联网偏重于承担工作的职责,而移动端更多承担的是娱乐休闲的功能。尤其是手机(移动设备)是一个带有情感和情绪的终端,是移动设备所有者显现个性、价值观的平台。大学生用户更是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思想观点通过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等)凸显出来,在通过社交媒体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分群社交,建立自己的兴趣圈、关系网。通过用户间的即时互动,达到自己的价值观认同,满足自身的价值需求。但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加上网络表面呈现的匿名性,使得网上信息泥石俱下、良莠不齐,信息形态多元化,各种思想、观点爆发式呈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1.3 道德判断力有所下降

  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即兴的特点,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化、空间化和生活化。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具有即时性、随意性、碎片化的特点,符合年轻人基于网民价值观和兴趣对信息获取与社交的需求。与此同时,各种敌对势力、西方势力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渗透加快,它们表面披着所谓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外衣,其本质是加速传输腐朽的资本主义改良思想,进行思想颠覆,让大学生对价值取向质疑,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产生思想分歧。在各种网络游戏、交友软件、社会负面新闻、丑闻通过各种移动传媒迅速传播。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缺乏足够认同,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与价值取向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紊乱。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作为21世纪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和中坚力量。高校应在校园教育、课堂教育、生活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思潮下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合实际,具有实效,可以对大学生价值观起到从表层到里层、潜移默化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辅佐作用,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阵地”作用,引领校园思潮、整合价值观念、道德观,从而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选择保障,让大学生将理论化为信仰和实践。为大学生树立科学观、政治信仰和理想的需求。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动力

  创新教育模式,吸引大学生利用大众媒介开展研习和创作。大众传媒应积极参与针对大学生的媒介教育宣传和推广,可通过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专栏、“开放频道”,举办“媒介素养教育日”或“媒介素养推广周”等形式,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媒介信息制作,尤其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创作,使大学生切身体验媒介信息生产流程,加深对信息传播概念理论、大众媒介社会责任的理解,增强做“媒介公民”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估,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改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3 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3.1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增长、技能锻炼的快速提高期,但他们大部分还心智发展不成熟,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良莠并存的信息环境,大学生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及分析应对、质疑能力较为薄弱,仍需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3.2 拓宽校园网络教育平台

  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各高校在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需加强移动互联网的舆论阵地建设,增强校园门户网站的教育性、即时性、互动性、服务性;各二级院系、各行政机关、各部门,甚至是一线教学教师和辅导员也应积极推进各级校园网络系统: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综合性门户网站、主体性教育专栏、专业性学术网站的建设,加强新媒体的传播时效性和吸引力,使之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高校党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应熟练运用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沟通媒介建设,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动态新闻、网络话题为切入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动学生良好的思想状态、价值取向。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转移到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

  3.3 政府、社会多方合力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依法对虚假信息发布,网络大V造谣、语言暴力制造者进行严惩,健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诸多相关法律法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观 对策 社会主义 核心 主义 价值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