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25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为满足学前教育人才的旺盛需求,促进学前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顺势而生,并迅速成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和重要途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1年开办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湖北省批复开办的首批试点院校。随着办学向纵深方向挺进,学校累积了先进的办学经验,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乃至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教育部提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之际,笔者利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机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作了若干分析与思考。

  一、发现与反思:人才培养的乱象

  1、培养目标不清晰,各层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雷同

  “从生源层次、质量和培养时间、规格等方面来看,我国现有的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培养目标时本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即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应该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明确:培养何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将输送到哪些地方和岗位?各种岗位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包括专科在内的各级学校都一律强调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描述笼统又相似。

  2、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趋同,都是理论课、艺术课、实践技能培养等,没能体现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等各类课程所占的比重不合理,值得商榷。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的培养仍然延续中专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方式,仍将培养幼师生唱歌、跳舞、绘画的技能技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最优先的考虑”。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对接,教学计划更多地是因人设课,导致课程定位、安排与设计不当,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缺失。

  3、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普遍认同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师资、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目标少有落实,或是落实的效果差、欠科学。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且过于集中;实践课程内容不具体,安排不科学;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佳,除艺体技能课的实训效果较好外,涉及到教育技能课程的实训则多半沦为理论空谈,单单依靠后期的集中实习无法弥补。

  上述种种均为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乱象,直接导致培养的人才一方面“同质化”情况严重,不考虑培养的质量,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然就没有岗位竞争的区分与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质量低”,即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低,表现为文化素养差、理论水平薄、教育实践和反思能力弱。不得不承认,在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专科(包括专科)以下学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加上当下的培养现状,这是必然结果。只是须注意的是,这会使得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从业水平在“低层次”上徘徊,最终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及社会价值。

  二、澄清与梳理:人才培养的制衡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乱象?究其原因在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盲目发展而没有高屋建瓴,对人才培养的制衡因素缺乏充足的认识和判断。

  事实上,学前教育行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步、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前进,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为二者的重要衍生产物,寄生于学前教育行业与专业的发展,因此行业发展、专业发展、专业人才三者形成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即学前教育行业反映和决定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培养人才回应行业发展的诉求并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人才需求与培养完美对接,将共同推动学前教育行业与专业的发展。一旦人才需求没有完全跟上行业发展的节奏,没有及时反映出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或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质量没能达到人才需求的标准,就会制约学前教育行业及专业的发展(见图1)。

  当前,学前教育行业亟待提升整体从业水平、环境和质量,当然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人才需求的信号是逐步释放的,市场还没能对此作出及时反应,人才培养又因周期限制存在滞后性,于是人才培养机构盲目迎合市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当下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真正需要,制约了学前教育行业及专业的前进步伐。

  三、突破与立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先机

  当行业的内在提升诉求外化为人才需要时,专业的发展与提升就势在必行了。当下学前教育行业正处于“蜕变”升级的关键期,可以预见未来较短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必将迎来“大洗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洗牌”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战略布局的调整。一方面摆脱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杂乱无序的现状,“精准定位,体现差别”,显现出层次、差异及绝对竞争优势,以适应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专业化、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专科以上层次的人才将成为主体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成为考量的重点。而在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无竞争优势的学校出局,品牌学校上位。出局还是上位,主要看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的人才岗位针对性强、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必然会从牌局中胜出。郧阳师专面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只有先发制人,在转变中主动迎战才能求得生机。具体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万不可陷入乱战,坚决不能被生源和当下市场需求绑架,盲目降低培养的规格要求,与中专、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混为一团,应严格定位和把控专科人才的标准,坚守专科人才培养的底线与格调,在长线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和扩大专科学历的优势。值此学校也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基于上述方向性的意见,郧阳师专在深度分析了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及全省尤其是鄂西北地区幼儿师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和学习状况,认为学校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立足十堰,为区域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因此,培养目标最终定位为“立足十堰,面向湖北,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保教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乐于奉献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优秀幼儿教师”。

  2、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突显优势特色

  把握学前教育及专业的发展趋势,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深度剖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将人才培养与《专业标准》对接,在课程的设置、选择、设计和实施中反映专业标准的理念和内容,逐条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将幼师工作过程转化为课程内容。

  (1)重新认识并精选综合素质及通识课程。当前“受到幼师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严重影响,准幼儿教师的一般文化与道德修养也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五年制学生年龄起点低,尚处于青春期,三观未定,学校需要花更多精力帮助学生完成身体与品德方面的发展过程,而长学制给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和课程设置空间。因此,学校在精选通识课程时,除开设必需的基础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构建合适的知识平台之外,还应开设“师德教育”、“品德”、“幼师礼仪”、“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对他们进行补偿性质的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水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其人生信念与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专业追求动力。

  另外,鉴于郧阳师专有近四十年的师范办学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尤以文科和语言教育特色见长,通过学校的公选课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比如“道教文化”、“汉水文化”、“道乐器乐演奏”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主动承载起传承地方文化的职责。

  (2)协调并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重视艺体技能”一直是幼师培养中的重头戏,主要源于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和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前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14个领域提出了62项合格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艺体技能只是专业能力中的一个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认真思考与权衡学生理论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专业技能课的内涵,协调好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的比重。一方面重视并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不能因为现实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技能、外在知识与工具价值’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内隐知识与主体价值’的积累与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的指导作用是隐蔽的,但又是内在、深沉、主动的。这就是为何“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在入职时没有专科生适应性强,但在渡过适应期后其发展潜力和后劲比专科生大”的重要原因。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但专业理论课程也需与时俱进,除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健”传统三学进行改革之外,重视开设幼儿发展与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家园合作与沟通、幼儿行为观察与训练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保留专业技能课程的地位,重建其内涵。“教师自身的艺术体育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相反,教师的艺术体育的教育技巧才是影响幼儿在该领域发展的直接因素。”适当减少艺体美技能基础课的课时,增加与幼儿特点、幼儿园活动相关的技能应用课程,如“即兴伴奏与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奥尔夫音乐活动”、“儿童音乐欣赏与歌曲创编”、“幼儿体操”、“合唱与指挥”等,将艺体技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技能组织教学与使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3)增开专业能力拓展及定向课程。“优中见特”是学校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学校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及行业定向课程上花心思、下功夫,争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做到“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其一,适当加大专业能力拓展课的比例和辐射面,开设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反映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内容的课程,利用选修课的优势,增强课程体系的包容性、选择性与弹性,拓展和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夯实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二,创设行业定向课程,依据具体的师资、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定多个专长方向,分别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分流和定向培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发现优势、发挥特长、发展特色”,提升人才的岗位竞争力。

  3、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

  加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技能训练策略的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切实提高人才的岗位胜任力。

  (1)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丰富教育实践课的形式,除了传统的集中型见实习、顶岗实习外,还应包括参观、考察学前教育现状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学前教育科研实践等。“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合理安排教育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将集中型见实习与点状式见实习、专业课程与见实习有机结合安排并贯穿始终。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安排教育实践课程,分为三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初涉”阶段,主要采用参观、考察、讲座、参与活动等形式进行学前教育观察与认知,安排在第二学年,共计两周学时,以点状平均分布在两学期时间里。第二阶段为“半浸入”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年,依据《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开设时间、内容分别进行保育见实习、教育见实习,每学期均为2周,共计8周学时。第三阶段为“全浸入”阶段,安排在第五学年,上学期结合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进行集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共计9周学时,下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教育,共计15周学时。   另外,为进一步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学校与十堰市积极协商“扶贫实习支教项目”,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送往十堰市辖区县的教育落后地区进行实习支教,促进当地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规范与提升,也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规范教育实践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的标准化要求,实现全过程跟踪指导和监管。

  (2)创新专业技能的训练策略。认真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将其引入到相关课程中,转化为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建设并完善技能训练的模拟环境,开展幼儿园具体活动情境中的感知、模拟、反馈训练,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改革教学模式。秉承“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式、合作式的探究学习,创新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项目。同时注意突出课程内容的实践导向,“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丰富教学手段与氛围,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本文属于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4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鄂西北 鄂西 学前教育 学前 人才培养 对策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