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体系与核心要件论文

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体系与核心要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06

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体系与核心要件

  “政治生态”的两种话语体系:学术语言与政策语言

  “政治生态”一词目前被两种话语体系进行着解读。

  一种是学术语言,主要是学术界借用生态学的一些概念,比如生态平衡、生态群落、生态多样性、生态链、生态圈、生态位等理论来解释政治生活中一些政治现象,对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之间以及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所发生的系统的、连续的、交互的关系,进行分析与阐释,对政治主体的行为失范、关系混乱所导致的系统性失衡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套话语体系主要是政治生态学及其领域的学者在使用,在社会科学分类中,可以归为政治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试图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发现和描述政治主体、政治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规律。

  另一种则是政策语言,主要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执政危机,比如部分领域和区域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查处的腐败分子不是个别的,而是“窝案”性质的,具有集团性、群体性,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执政党的形象,影响到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甚至影响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问题倒逼催生着执政党不断思考:出现这些问题是个人的原因、体制的原因,还是从政环境、政治生态出现了问题。这套语语体系常常将“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政治环境”等同。比如,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来解决多年存在并日益恶化的政治生态问题。他在中央纪委全会中强调,“抓作风问题就要积小胜为大胜”,通过抓党风政风建设带动社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他说,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他还说,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重点谈了政治生态问题,强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通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来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应该说,这两套话语体系对中国的现实问题都有足够的解释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通性。这种相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套话语体系针对的问题是“真问题”,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无法回避且迫切需要解决的急难险重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就是依靠政治上的清明、干部的清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人们对物欲的追求、部分官员对权力使用的任性、部分党员群众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迷失,使中国的政治生态迅速恶化,干部的从政环境日益严峻。不管是从政治生态学的学科角度,还是从执政党的理论自觉、政策自觉,都必须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二是两套话语体系对问题的分析是客观的、科学的。两种话语体系都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来探讨执政党组织、政权组织、社会组织围绕公共权力的获取和行使而出现的制度性、体制性问题,以及基于上述问题而引发的民众的心理、从政的氛围、干部的心态甚至是心理暗示的问题,而不仅仅针对出现问题的个别干部的自身行为。三是两套话语体系对问题的解决都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政策话语体系的可操作性更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史无前例的工作力度,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将政治生态建设从危机的困局中扭转出来,不断引向正确的方向。

  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党的领导、明确的目标、法治的举措

  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之一。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政治生态就是政治生命体的生存状态,而政治生命体就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包括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诸多行为主体中,执政党的执政行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政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绩效的优劣。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作为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整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神经,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以党的作风带动政风社风民风的好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发展战略,更加凸显党的风向标作用。正如老百姓常说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更多地体现为党中央的精心组织和正确领导、中央领导的表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离开了这一点,政治生态就会缺少精气神,就会缺少指路灯。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之二。这一目标的灵魂在于“清”字。不管是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还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风清气正”,都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底线思维。政治生态的“清”与“不清”,不仅为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所深切感知,而且为行使公共权力的包括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在内的国家政权中的国家公职人员所深切感知,更重要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直接面对和深切感知,就像自然生态中的空气、水、土壤一样,被每一个生命体、每一个生命族群所倚重。这就要求我们将这一目标进一步细分,根据轻重缓急和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

  法治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件之三。有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有了政治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还得有保障政治生态建设顺利开展的制度、国家法律、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以及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们从治国和治党的角度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归根结底,还是要使治党治国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规范化。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内法规和政治规矩中,及时出台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加强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实施与监督,让每个人感受到政治生态的日渐好转,让良好的政治生态惠及每个人。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体系与核心要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要件 中国 话语 生态 核心 体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