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论文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信仰的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熏染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现有的信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某些问题,大家回答得非常明晰。比如,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是否都来自学校;课余时间您与同学是否有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讨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很少或根本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主要是通过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的死记硬背,而形成简单、浅显的皮毛知识。这些现象不仅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信仰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也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立足点在于以大连某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真实的又具有说服力的调查,如采用访谈、随机问卷等形式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再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提出一些真正符合大学生心理和兴趣、能够科学有效地使马克思主义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的路径性方法,从而有助于使大学生重新对“两课”、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与共鸣。

  三、结果与分析

  1.现阶段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路径

  (1)广泛地利用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旗帜鲜明地向广大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时期的到来,伴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出现,产生一系列新兴的媒体,它们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党和国家正在以这些新兴媒体为平台,结合传统的宣传方式,有声有色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播撒信仰的种子。

  (2)学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翻译和出版原著书籍,系统地向大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了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列经典著作的精髓,党和国家积极地采取各项措施,有选择、有区别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学习。大学生通过学习阅读《共产党宣言》《论费尔巴哈》等原著,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是怎样论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革命的动力、对象、策略及前途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还可以通过《青年团的任务》《青年运动的方向》等原著帮助学习,深刻认识青年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正确理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3)积极探索在大学生社团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形式。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及理论社团等多渠道、多阵地的作用。随着大学生兴趣多元化的发展,社团已经成为除传统校内组织之外数量最多、凝聚力最强的校内组织。

  其成员由不同的学历层次构成,这对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积极把握大学生社团的特性与规律,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导各类社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和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认同。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喜欢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的途径,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通过媒体关注新闻联播和党的重要会议。说明这两种途径对于学生而言是接受度较高,宣传做得比较到位,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主要是通过网络、书本、电视新闻、学校课堂、公益广告报纸和其他来了解马克思主义,但主要还是喜欢通过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分比相差不大。男生大部分喜欢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的方式。女生大部分则喜欢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而且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的途径中,男女生百分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学生干部普遍喜欢学校课堂的途径,非学生干部普遍喜欢电视新闻的途径,体现出了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更喜欢报纸的途径。工科学生大部分喜欢网络和电视新闻,文科学生大部分喜欢电视新闻和学校课堂途径,理科学生大部分喜欢电视网络的途径,商科学生大部分喜欢电视新闻的途径,艺术学生大部分喜欢学校课堂的途径。

  同时,大部分人都赞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学校。城市与农村相差不大,其中少数民族的了解来自学校的比率大一些,汉族了解渠道要多一些。在完全赞成的选项上,城市所占比例较高。女生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来自学校的比例大于男生,女生对于马克思了解的渠道相对于男生来说比较单一。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渠道没有多大不同,大都来自于学校。艺术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学校,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学科

  通过调查还可以看出课余时间与同学有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研讨的同学较少。虽然课余时间城市同学有过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讨比农村同学多,汉族人数比少数民族多,男生比女生多,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多,但总体差距都不大。课余时间与同学有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研讨的文科的居多。

  四、创新探索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部分同学喜欢利用课堂、书籍和电视传媒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信息。因此我们可以有以下探索。

  (1)在信息时代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高科技与高境界的有机统一。网络技术可以使文字和图像,声音与视频融为一体,可以增加课堂的氛围和感染力,并且可以使大学生在动态的、活泼的、立体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因此,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程序、软件等,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丰富化和数字化,增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辐射力。

  (2)在课堂教育上,不要死板地只啃教材,可以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一个时事新闻或热点事件,展开讨论,把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部分融入其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理论并感受到这些理论不是空话,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教授党史或近现代史部分内容,不用按部就班地进行,可以把一个个事件当做故事给大家讲解,时不时地加入些“小道消息”“秘闻”“八卦”等能引起大家兴趣的话题,有时留点悬念,课后学生还会自己查找。

  真正行之有效地使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途径还有许多,这需要更多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不断地开拓。但是要在现有的路径之上开辟新路径难度较大,因此只提出以上两点,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接受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路径 大学生 研究 大学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