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启示论文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21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启示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教育事业一贯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是我们对小平同志不朽功勋和崇高风范的深切缅怀和最好纪念,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始终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此,他深刻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P40。他提出教育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强调发展战略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从而确立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他多次呼吁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针对当时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他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3]P275他还深刻指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3]P121回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愈加体会到这一战略所蕴含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从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高度,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P35的著名论断,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总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高度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时代特征;把握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拉开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幕;开辟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具有非常强烈的未来意识和时代眼光。“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指针,它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构想一脉相承,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即要求我国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服务。这一重要战略指针为后来我国教育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从社会主义历史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敏锐眼光,从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P10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3]P110邓小平强调,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强调,加强和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环节。他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要求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青少年,提出“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2]P369。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他强调“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2]P262,并深刻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他还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在他的关心和指示下,党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从“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高度,指出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一贯提倡尊师重教,高度评价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P108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作用,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他指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2]P109“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并明确表示愿意当“后勤部长”,要求党政部门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2]P98在他的倡导下,1985年,我国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热情。能否有一支合格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健康和顺利地发展。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指出:“教育战线任务愈来愈重,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2]P109“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2]P55“要加强学校的教师队伍,科研系统有的人可以调出来搞教育,支援教育。”[2]P70   二、邓小平教育理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现实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开辟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制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新时期我国制定和贯彻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和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和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的总体部署,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策与规划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2.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思想保证。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观察处理、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思想保证。30多年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等等。所有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都与我们自觉坚持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密不可分。

  邓小平教育理论仍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党的十八大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崇高的使命,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需要邓小平教育理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仍然离不开邓小平教育理论所蕴含的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邓小平教育理论仍然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自觉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才能不断开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思想,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并强调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形成大力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对邓小平教育理论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自觉坚持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根本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改革的思想贯穿于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始终,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新部署新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人才体制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努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增强教育活力,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4.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我们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5.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队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根本保障。邓小平多次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考评制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着重从制度上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邓小平对于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他殷切地期望“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2]P95,“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3]P122。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强调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全面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继续推进教育领域多方面的改革,必将开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的时代篇章。让我们牢记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和真情嘱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邓小平 启示 思想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