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构建论文

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29

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构建

  十余年的时间让大学生支教活动逐步迈上了正轨,大学生支教呈组织化、规范化趋势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如火如荼的大学生农村支教活动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构建在校大学生农村支教的长效机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命题。

  一、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问题呈现

  支教队伍的壮大和适用型人才的紧张是当前大学生支教的一组微妙的矛盾,其问题的本质在于支教主体的给予与支教客体的需求不匹配。尽管大学生支教队伍日益庞大,但真正得到认可的支教大学生只是小众,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大学生支教“宽口径”的筛选门槛,对报名支教的大学生基本上“来者不拒”,这直接导致支教大学生质量的良莠不齐,教学经验、知识运用、育人方面等经验不足,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当然,支教信息的不流通也是支教矛盾的“帮凶”。支教大学生未进行充足的事先调查,不清楚当地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知识水平,而当地学校也不了解支教大学生的具体能力,使得支教遭遇供需尴尬。

  二、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的构建措施

  1、支教信息平台的全面建设

  当前大学生支教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交互问题,导致支教主客体间供需偏离。而在运行机制上,各个支教团队间呈相对孤立分裂的状态,各自为政,缺少沟通。支教信息平台的全面建设意在整合省内一切支教资源,利用网络实现支教信息多维度发展,让大学生支教因需制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1)提供信息匹配的一对一平台。在支教的启动阶段,省内需要支教援助的农村学校可有计划地将校方的援助信息上传到统一的支教信息平台。援助信息要真实详尽地说明校方的支教时间、地点、人数和对支教大学生的相关要求,要对学校做出认知性介绍,对学生学情做翔实的分析,并注明校方的待遇保障(如是否安排吃住等)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而有意愿参与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团队也可以结合自身团队的实际情况上传支教信息至这一支教信息平台,真实地说明团队的成员构成、意愿的支教时间、预期的基本保障、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一信息匹配功能的运行模式与国内的“58同城”、“赶集网”有异曲同工之妙,支教主客体双方开诚布公地言明所予和所需,对号入座,进行信息的高效交互。

  (2)多边支教团队合作交流平台。针对浙江省内各个支教团体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的现状,支教信息平台可增设“支教交流栏”,促进多边支教团队的交流,形成“战略联盟”,在交流中大学生支教团体间可以进行多样化的互动,如问题解答、经验分享、支教日记、图说支教、心得体会等来记录支教活动。支教大学生们既能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提升整体支教质量,又能在网络语境下获得自我角色认同和社会关注,从而维持长期支教意愿的积极性。

  2、双边双向评估机制的建设

  建立双边双向评估机制,既要对支教大学生进行考核,也要对当地学校的配合工作进行评价。“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学生支教若要“质”的提升,大学生队伍自身的建设是一方面,而当地校方的积极配合是另一方面,双向评估就是在内外因的机制上所探索出的一种相对公平、全面、有生命力的评估机制。

  (1)支教主体。对支教大学生建立考核制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能在规章制度的层面上保证支教大学生行为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但当前针对支教大学生的评估多为主观“定性”的考核制度,支教团队内所有成员的考核成绩基本上都是礼貌和气的“良好”,鲜有“合格”或是“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支教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在“定性”的基础上使用“定量”的标尺,制定一套校方和大学生相互认同的多维度的衡量标准,根据具体需求针对性地协调管理整个支教队伍。

  (2)支教客体。当前部分地方学校为响应国家支教的号召,与大学生支教团队建立频繁的合作关系,这种“贪多嚼不烂”的行为也让支教团队对地方学校的配合质量产生怀疑。部分同学坦言自己的角色认同感――比起“教师”这一角色,“免费的劳动力”更符合支教中的现实待遇:大学生无法在课堂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实践。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支教的热情。所以,当地校方也应该接受大学生的评估,以完善相应的配合机制。

  3、支教团体最优化组织构架

  当前大学生支教团队多为非精英大众型学生组织,支教成员来自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支教活动在支教的团体语境中要注重以个体角色的优化促进整个支教团体的发展,从而构建大学生支教的长效机制。建立标准统一、科学合理的筛选机制是首要。作为一个组织者,要选拔适合的人才,“应当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人品修养的同时也要判断其是否具备从事支教活动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具体衡量标准的制定应在一定程度上以课程需要作为参考的一种维度,譬如:教学技能、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身心素质等。其次,要采取公平规范的筛选方式,笔试面试相结合。还可以实行模拟教学实践和相关心理测试,多角度地综合考虑每一个大学生支教的可能性。

在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长效机制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支教 长效 在校 机制 农村 大学生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