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试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互影响下陶艺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

试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互影响下陶艺教学模式的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31

试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互影响下陶艺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国是享誉全球的陶瓷大国,陶瓷艺术几乎和5000年文明史一样深厚耀眼。古有历代名作及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近有景德镇、宜兴、佛山、淄博等著名文化陶瓷产区。这些陶艺文化的积淀,给中国子孙后代承继和发扬陶艺奠定了宝贵根基,但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如何不失传统之精华,又能融合当代艺术;如何摆脱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束缚,又能经受住当代艺术形式的纷繁冲击,并保持在独立思维状态下呈现独立艺术行为,是担负培养陶艺人才继承祖业这一重任的院校陶艺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笔者多年在高校中从事陶艺教学,想从重新认识陶艺教学的思维状态、对传统陶瓷产区和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模式的思考、微观教学模式的改进三方面,对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互影响下陶艺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一抛砖引玉的探索。

  一、重新认识陶艺教学的思维状态

  在陶艺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博弈中,陶艺教学的最大功用在于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创意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现代的陶艺教学,摆脱了过去作坊式师徒一对一传授模式,替换为学校一对多的高产模式。其优势在于适应了现代人才教育高速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培养的需要,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陶瓷艺术的冲击。首先,艺术人才不同于工业人才的培养,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灌输并不能产生好的作品,相反越多的标准程式越会扼杀好的作品呈现;其次,教学目的的预设,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整个陶艺教授和创作过程中都在一个解读性思维的支配下运作,不断修正偶尔的灵光一现,回归或靠近最初答案的获得;再次,班级教学特别容易产生思维惰性,教师因为受众的广泛,而只能呈现普遍和实用的艺术思维和技巧,学生也因为缺乏个人想象的艺术空间而丧失发现独立自我的表现机会。出现某老师带的整班的学生的作品都有着该老师的风格,最终,学生作品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相似和雷同。笔者认为,学生作品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教学模式的产物,仅是我们陶艺教学众多问题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在处理陶瓷艺术问题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独立性之间陷入了像小学教学找标准答案的怪圈中,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形成了相当僵化的思维状态。

  因此,修正教学思维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首先克服的问题。第一,引导学生处理好当下、过去与自我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在大范围的西学东鉴以后,出现了很多西学中用,以及中体改新的伪思潮。事实上,这仅是很多旧作品穿上了新衣或描摹了几笔“油彩”的结果;第二,很多情况下,为迎合所谓的现代元素,作者刻意追求很多猎奇的独有风格,在标新立异中却失去了面对艺术本身价值问题的探索,撤掉这些遮羞布或许才是我们获得陶艺独特艺术价值的出路;第三,当面对传统与当代艺术冲击时,面对体系理论和当代思潮交互影响时,必须引导学生坚守个人情操和独立思维状态,处理好艺术形式对生活经验的阐释;第四,摒弃解读性思维引导,把灵感偶遇或碰见的“创造”作为教学的最大目的,学以致用的价值不在于产生艺术消费品,而是稀缺的精神食粮。

  二、对传统陶瓷产区和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模式的思考

  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阅历,不同地区、层次的院校因为陶艺传统的深厚不同以及当代艺术传播广度的不同,陶艺教学模式也应因地制宜。一般来说,传统元素浓厚的陶瓷产区主要是指景德镇、佛山、宜兴、淄博等有传统陶瓷生产历史和文化的地区。而当代元素浓厚的非陶瓷产区主要是指没有陶瓷生产历史,但是陶瓷产品销售网络发达。陶艺教育欣欣向荣的区域,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区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差别是显而易见,因此对陶艺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区别对待。

  第一,因为地区之间传统和当代陶艺元素涵养程度的不同,在培养目的上是否可以有所不同?传统元素浓厚的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可以传授和改良传统制陶技术、研究历史文化为主;现代艺术元素浓厚的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可以侧重传授造型设计、借鉴现代城市文化创新及营造新文化为主。笔者认为,首先解决了培养目的的导向问题,才能有所区别地利用各自优势培养符合差异性需求的人才。

  第二,区域间在课程安排上应有所不同。在前期教学过程中,两个地区的课程应基本一样,都以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为主;到了后期,不同地区的课程就应有所区别。传统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课程可以利用当地较多工厂、作坊的优势,结合传授和改良传统制陶技术和研究历史文化为教学目的,安排大量实作课程和社会调查,这种现场教学既可巩固前期理论素养,也可以真正掌握熟练的制陶技术,在实践中改良和发扬我国制陶技艺,做到古为今用。当代艺术元素浓厚的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课程,可以利用网络等先进科技,跟踪国际发展动态,学习国外的新观念、新工艺、新技术,结合本土先进的现代艺术形式进行设计创新,在实作方面多安排对新工艺、新材料、新造型的研究和实验,以适应现代城市文化创新为教学目的。

  第三,区域间在实习实作平台搭建上应有所不同。传统的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实习,既要充分利用工厂或作坊作最佳实习地点,也要利用各种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尽可能多地在学校建立工作室,进行较多时间的专项实作。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实习,则必须更多地依靠高技术和实验室,尽可能多地与现代艺术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也在学校建立设计研发基地,将产学研一并做成产业链。

  三、微观教学模式的改进

  基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交互影响,以及上述所列举的诸多不同,总体上陶艺教学在微观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作为陶艺教育知识的传播主体――教师或实验人员,也必须在知识结构上有所倾向性改进或引进。一方面,着眼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既有理论知识,也熟悉现代陶艺生产流程,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管理、发展动态;以便融合理论和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另一方面,让名家走进课堂,多为学生邀请一些技艺传承人、陶艺家或资深人员讲授,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知识建构的方向。

  第二,多途径加大陶艺教学的投入。艺术的积累过程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建立不同材料、工艺的工作室、研究室是陶艺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当前许多院校在师资、实作基地等软硬件方面都相对欠缺。对于陶艺这种集思维创造、科技、工艺、就业于一体的门类,仅有理论上的造诣是不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制约了陶艺人才的培养。因此,院校还应加大对陶艺教学的经费,不仅要培养教师的素质,更要建设实作基地进行大量现场教学,实现成本与收益的更多交换。

  第三,根据专业成绩和学生素质分层次教学。一个班的学习成绩会参差不齐,根据学生个体爱好、特点、差异,分别制定教学方法,各有侧重,因材施教,避免全部学生学习一样却都学不好的弊端。比如,侧重造型特长、装饰特长、手工艺特长等。也可以根据师资力量在基本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有侧重地培养兴趣、发展专业潜能。学生也能有更多空间和时间寻找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发展专长,找到自己的定位,学到一技之长。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专业教学中、在阅读了同行的相关文章及考查了一些院校陶艺教学情况后的一些想法,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教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多地思考传受的效果和改进方法的空间,才能不误人子弟。

试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互影响下陶艺教学模式的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当代艺术 陶艺 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 当代 传统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