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途径。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私塾先生们很看重诵读,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感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刺激,熟悉的语言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如笔者教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对于文中描写诗人聆听、感受琵琶乐的重点句段,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当时背景和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诗句,体会文中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诗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悟出语言材料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在学生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必要的练笔,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另外,“语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因此只有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才是积累语感、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在诗歌单元教学中,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推敲,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表达的情感。耐心期待,热情唤醒,巧妙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悟。“一日一招线,十年积成缎”。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会进一步得到锻炼。

  三、在训练中内化语感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仅接触经过专家精心选定的话语材料,而且接触各种语言知识,并有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有的人将“训”机械地等同于“讲”,于是学堂变讲堂,老师大讲特讲,一讲到底,违背了训示规则的“讲”,一则表现为逐字逐句的“串讲”,二则表现为过分执着于逐层逐段的“讲析”。“串讲”、“讲析”往往是见字不见词、见词不见句、见句不见段、见段不见篇,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碎尸万段,忽略学生对整体作品的感知与直觉体悟。对于一般人来说,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应是知有不言,言有不尽。知有不言指学生已懂的不讲,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讲,暂时不需要理解的不讲;言有不尽则是点到为止,给学生想象力腾出自由空间。

  由此,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体会和感悟。学生完全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和鉴赏。这是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的一种沟通,需要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要能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果单靠查字典,不可能得到什么深切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鉴赏作品就能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如执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就能印证上述理论。这样引导:“作者对待政治失意、骨肉分离非常豁达,能积极乐观面对。同学们,你有过不如意的事吗?你苦闷过、彷徨过吗?你是怎样做的?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真实的想法。”当场就有两名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感受:一名学生由对小学老师的不理解,通过学习这首词后变为理解;一名学生因为家庭亲人的不幸感到苦闷,学习后也变为理解明白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道理。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语文教学来说,通过语文方法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对他们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陶冶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语感 语文教学 语文 教学 如何 学生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