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下的当代辅导员体制构建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下的当代辅导员体制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18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下的当代辅导员体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29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structor System under the Theory of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Kunzhi

  (Me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eishan, Sichuan 620036)

  Abstract As the founders of the of Marxist educational theory, their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iven human a more scientific tool.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s and further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equirement of a larger and complex college student group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rings new challenge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instruc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ks of instructor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structor group in China,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instructor system, and finally find a righ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or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 First;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中虽然没有一整套关于教育方面的理论学说,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很多思想中都谈到了关于教育的观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论述。

  (1)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每个人的发展关联到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其次,人的类特征的应有发展。这里的类特征,主要指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再次,人的社会性能够和谐发展。主要包括生理、道德和能力等。最后,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详细描述,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以及法治观教育。通过教育,力求达到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马克思主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定义,还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有所要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必须做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真正的“四有”新人。(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拓展。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教育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题。回顾我国教育事业的实践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精神,即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有机统一。最后,坚持以身作则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思想中明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上做好领头羊,带领全民走正确道路。

  2 我国辅导员体制构建的历史与发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孕育(1933-1950年)。辅导员工作制度萌芽于抗战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当时称思想工作者为“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工作。(2)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初创(1950-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辅导员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任职人员来源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经过革命洗礼后政治觉悟高,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志;二是工作制度以兼职为主。(3)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初步形成(1961-1989年)。这一阶段中,我国以法规的形式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工作性质、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政治辅导员制度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和反复探索后已基本成型。(4)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加强(1990-2003年)。在这十年期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步入正轨,国家在政策上提出要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深造和锻炼的机会,努力培养一批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5)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科学发展(2004年至今)。近几年,我国确立了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建设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目前我国辅导员体系仍存在的问题

  历史证明,高校辅导员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现实生活中,高校辅导员体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3.1 辅导员面临职业能力的挑战

  首先,辅导员阅历浅、经验少与社会环境变化、学生素质变化、学生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当代,社会环境的发展促使高校教师在职责职能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例如,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下降等现象,要求辅导员成为政治教育者、思想引导者、政策落实者和生活服务者。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依赖于以往的经验,缺少系统科学的研究,这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带来桎梏。

  其次,辅导员的有限精力与繁琐事务之间的矛盾。辅导员工作现状总结一句话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能否在庞杂的工作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是问题的关键。目前,除了要完成常规工作外,安全稳定教育、心理辅导、日常管理、助学贷款、就业指导等,都成为辅导员日益重要的工作任务,因而从客观上对辅导员的精力与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个体的有限与任务的繁重形成矛盾,使辅导员不但疲于应付,更难以把握工作重心。

  最后,辅导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知存在局限性。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课时压力、科研任务压力、科层条块界限等问题,使教书育人逐渐萎缩并异化,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退位至一个岗位甚至某一些人的职责范围。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育人责任,高校辅导员却难以将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武装。

  3.2 辅导员体制建设滞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阻

  首先,辅导员职业期望与现实身份定位之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生活中,辅导员甚至被视为学生的“生活保姆”、“安全联络员”等。每当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辅导员就会首遭质疑和责备。再加上岗位责任、工作强度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不仅使他人对辅导员缺乏认可,辅导员本身也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偏低。其次,社会对该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不少辅导员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开始淡化,社会中的浮躁情绪在其中蔓延,对学生工作的热情明显不足。最后,缺乏有效科学的辅导员培养机制。一些高校在辅导员急缺的情况下,广泛招聘,数量可观,以致于难免鱼龙混杂。辅导员在上岗前及工作中都无法得到系统的专业职能培训,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够,难以将人的全面发展看作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加以强调。

  上述情况表明,辅导员体制在逐步趋于稳定的同时也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境,亟需改革和完善。

  4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点解决现存问题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者的要求,对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内容进行规划时必须遵循简单易行的操作标准,为辅导员的专业建设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建立专职专业对口的培训机制,使全体辅导员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素质,成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授,为国家发展培养接班人。

  其次,在对辅导员体制构建时,要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的“以人为本”。这里的“以人为本”包括以大学生为本,以辅导员为本。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制度要紧贴大学生和辅导员的需求、心理和特点。

  从大学生角度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工作重心为主抓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建设。

  对于辅导员来说,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界定时,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同时兼顾大学生日常管理。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情况建立辅导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辅导员的工作创造条件,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物质和精神动力,提高辅导员职业的社会地位。

  最后,为了加大辅导员体制对教育的拓展作用,全校乃至全社会都应担负起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将这项工作全部压在辅导员头上的现状,通过立体全方位、随时随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会整体的思想文化氛围,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5 对我国辅导员体制建设的展望

  在辅导员的队伍构成方面,学校着重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使辅导员具备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蓬勃朝气、昂扬斗志的思想先锋队,最终转化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在辅导员机制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辅导员这一群体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减轻辅导员烦乱复杂的无主题工作。同时提高辅导员相关待遇和职业认可度,让辅导员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享受相应的待遇和成就感。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教育发展实践,从各个方面改善我国辅导员体制构建,使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迈进。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下的当代辅导员体制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 马克 体制 当代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