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论文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18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02

  我国的民族教育,就其范围来说,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成员所实施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教育事业,民族教育结合少数民族发展实际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民族教育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前,清政府1905年下诏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但在广大民族地区只是点缀性的建立了一些贵族式学堂,标志着近代民族教育的萌芽与产生。民国抗战时期,民族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出于军事和政治的目的,成立了专门的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事业管理之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规,兴办了一些新式学校。1941年9月创建了第一所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这一时期的民族教育实践与探索,奠定了新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坚持以民族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扩大各民族群众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采取和实施多种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民族教育的倾斜力度,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1951年9月,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任务,并决定在教育部设立民族教育司,各省教育厅也设立相应的机构,主要负责民族教育的发展。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使新中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在1956年、1981年、1992年、2002年又分别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不断总结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经验,探寻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任务。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新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及相关政策和措施。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8月18日,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民族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部署和安排,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民族教育发展取得的重要经验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决定了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这和可靠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指引着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维护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2)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是我国发展民族教育的宝贵经验。作为多民族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各民族具有其特殊性,在地域、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我国在发展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考虑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如招生考试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照顾的政策,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和寄宿制学校就是结合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制定的相关政策。

  (3)坚持发展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创新发展使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获得蓬勃的生机。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创新的理念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观念创新、方式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不断推进民族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增强民族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建设,既体现民族教育的特色,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民族教育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坚持法治原则,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对民族教育的重视,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扶植,以及财政、人才等的倾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法律层面对其经行基本保障,只有建立一套与民族教育实际相适合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族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在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通过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民族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各民族人民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为积极推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坚持帮扶与自强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着国家帮扶发展与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通过财政上采取对民族教育倾斜政策,在经济上扶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教育政策上出台了对口支援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支援和扶持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和地区内部优秀的文化和物质资源,积极发挥其内部驱动力,共同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3 民族教育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民族教育发展的定位。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但由于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和组合不和谐因素在增长。民族教育工作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各民族共同繁荣昌盛、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定位,不仅仅局限在解决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性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安全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全局意识,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2)民族教育发展的质量提升与特色打造。民族教育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质量和特色。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应更加注重增效提质,促进质量提升建设,凸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出民族特色。例如在民族教育发展中注重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发挥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彰显民族教育发展的特色。

  (3)民族教育发展应更加注重强化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交融点。民族教育工作应注重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这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宪法、教育法等法规中都有明确体现,但目前的教育效果与政策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校开展,而应当进行深化,对全国各民族学生都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要对各民族成员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五观”和“五个认同”教育,增强民族认同,增强各民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繁荣,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发展道路 新中国 道路 民族 发展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