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研究论文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19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2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科学的工程。探索建立与创新其培养机制,拓宽培养途径,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建设思路和原则

  1.1 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首先注重阶段性培训。各高校要根据最新的时政热点、思想理论、目标和任务,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做调整,制定出短期的培养方案,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其次重视“青马工程”的长期培养。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培训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各高校要对所培训过的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使“青马工程”的推荐、选拔、培养、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当然,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培训是长期培养的基础,长期培养是阶段培训的最终形式。我们只有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和原则,才能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1.2 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青马工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的度。既要重视学校的教育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容分割。具体说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骨干,深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培养教育工作。比如通过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影视资料等方式拓宽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坚持正面引导,弘扬正能量,使大学生骨干在听讲座、看视频、做实践中体会“青马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化理论为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的目的。

  1.3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需做好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大学生骨干,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其次,加强社会实践锻炼。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培训对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社会,亲身感受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真正地做到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学生干部还要将所想、所感、所悟应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理想,成为具有丰富科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 完善“青马工程”内容体系

  2.1 理论内容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①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特别是加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我们要跟进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扩展新视野,将理论成果及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之中,使培训对象在政治思想上保持敏锐度和先进性,保证其思想政治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与进步。

  2.2 实践锻炼形式多样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实践锻炼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培养内容。“青马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既要符合实际需求,操作性强,又要形式多样,具有教育意义,使大学生骨干在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全面统筹、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真正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人心。例如:各高校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组织培训对象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中去,将所学专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针对某一理论政策或时事热点,组织学生骨干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懂得感恩,针对这类群体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等。

  3 健全“青马工程”管理机制

  3.1 构建分级管理、分层培养的工作格局

  根据团中央的整体部署安排,各省级团委每年推荐优秀的学生骨干参加全国的青年大学生骨干培养,并对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和跟踪培养;各省级团委也参照这一模式,从各高校遴选大学生骨干参与省级“青马工程”的集中培训;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以团课、党课、“青马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开设相应的课程,从而形成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在分级管理方面,各高校要按照“青马工程”上述培养模式,形成校级领导指导-校团委领导负责-专职团干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参与培养的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地为“青马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使“青马工程”的工作格局更加条理、细化、便于实施。

  3.2 完善优胜劣汰的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健全推优机制。各学院要综合考察推优学员的能力素质,扩大推优范围,确保优秀的青年骨干能脱颖而出。其次,重视短期培训的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综合表现等方面的成绩考核,树立优秀典型,便于学员们相互学习。第三,坚持长期培养的考核。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信息库,根据以往参加培训的考核记录,对大学生骨干进行跟踪考察,并结合学院、老师、同学的意见给出合理的评价。第四,建立奖惩机制。各高校对综合表现突出的学员给予表扬和激励,为其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平台;对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员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其转变态度,以保证“青马工程”的培训效果。   3.3 深化保障落实机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长远实施,需要我们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阵地保障、物质保障。各高校需要引起重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团委主抓、院系分工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开设专题学习网站,了解学生骨干的思想动态变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保证培训效果;建立广泛的实践活动基地和挂职锻炼基地,为大学生骨干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展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平台;高校应为“青马工程”的实施配置专项经费,既要保证理论学习过程的各项经费支出,又要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阵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

  4 创新“青马工程”继续推进的新举措

  4.1 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路线图

  首先确定培养对象。各高校可以将各级团校、党校等培训班作为依托,对基层团委、团支部推荐的学生干部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使培训对象具有团课、党课、“青马工程”等培训学习的多重经历,为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基础。其次突出培训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课程安排是全面科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员应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强劲的创新和发展潜力”。②第三,重视跟踪培养。各高校在完成学员的阶段培训后,及时发现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继续跟进学员的后续培养,使培训对象学习先进模范,改变自身的不足和缺点,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4.2 实施高校导师培养制度

  “青马工程”的指导教师既要关注培训对象的理论学习,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任务艰巨。在日常教育中,导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结合培养对象的特点进行辅导。并观察培训时期的综合表现,了解、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引导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培训内容,带领学员进行社会调研,并在实践过程中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成长经验与培训对象分享,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快速成长。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与已培训过的学员保持联系,进行跟踪培养,对其学习、生活、工作、自身发展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化解,确保高校导师培养制度落到实处。

  4.3 建设网络平台,推广典型经验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网络成为青年大学生认知世界、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青马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必须充分运用好这块网络阵地,实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各高校应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的特点,建立“青马工程”专题网站,及时上传理论学习资料,完善网上培训的体系建设。同时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加强大学生骨干的联系,实现培训对象学习、交流、讨论的网络化。在利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及弊端,各高校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网络运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注释

  ① 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2-113.

  ② 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34-37.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高校 青年 工程 研究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