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财务分析论文 >> 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的探讨论文

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3

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若想要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得以推广,企业就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已有的资本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是从财务报告质量作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最终寻求解决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应对方法。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报告里的主要应用

  (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3)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表(4)现金流量表(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等。

  1.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发展历程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现于1970年美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会计原则与基本概念》中,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呈现及编制财务报表结构》里,也采纳了此项原则,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作了说明。目前,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发展,国际经贸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会计准则必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规模及其趋势有所影响,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 2000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一次明确表示,企业在财务核算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尤其是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更要将其应用到实处,以确保报告的质量。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财务报告的主要影响

  财务报告是以簿试记账为基础,编制加工财务信息,并按报告使用者要求,进行相应变换,形成一组既相关又可靠的财务数据。在编制财务报告的同时,也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现行财会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法,其主要是源于报告受托责任观。因为该方法认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最能够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怎么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还必须强调“交易已经发生的”,这就必然会导致大量重要的交易事项无法于财务报告中披露。而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量,此类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并可以充分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和真实性。此外,对传统企业的经营成果报告模式,是以“全面收益”的理念为基础,其缺点就是无法反映企业已经确认的,或者没有实现的损失和利得,而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去计量,企业已经确认的、以及已经实现或没有实现的损失和利得都会完整的反映出来。所以,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传统财务报告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3 财务报告及其披露过程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分析应用

  财务报告及其披露是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最终反映,是企业进一步经营、生产、并作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1 合并报表的编制和范围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3条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合并资产负债表(2)合并损益表(3)合并现金流量表(4)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附注。如果合并主体并非是统一法律实体,那么合并主体就应是统一经济实体,这是其在范围确定时出现的实质与形式的背离。因此,新会计准则针对此问题作出了说明,规定了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范围是要以控制为基础才能予以确定的。其中,控制是指企业不仅能够从另一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利得,还决定着另一企业的经营政策以及财务政策,。此外,新会计准则的第三章,也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程序作了说明,要求合并报表时要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编制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依据权益法,调整对其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则由母公司进行编制报表。所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范围的确定,就都是实质重于形式的最充分体现,这将充分避免了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操纵企业利润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将满足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指定经济实体财务信息的需求。

  3.2 关联方关系及其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36条中规定,在企业的合并范围以外的经营决策及财务决策时,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和对其施加重大影响的,以及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受同一方控制或共同控制甚至重大影响的,则构成关联方。由此可见,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才是关联方关系的重要判断标准,这就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所以,在判断交易的性质时,就应该更加注意公平原则,谨防关联交易和非关联化交易引起的利润操控现象发生。

  4 财务报告质量要求的意义

  我国的众多学者已经从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来评价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并对其展开了诸多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财务信息质量的某一特征作为了切入点,并且大部分的研究都停留在定性角度的层面,因此缺少一种综合性强、可操作性高、且定量的财务报告质量体系。所以,要从定量角度的层面对财务报告质量要求进行研究,对财务报告质量要求的理论架构进行有益的、且深入的探索,以便为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出来的结果,将有利于提供财务报告的质量的横向可比性、帮助报告使用者及投资者更好的作出经营决策、也使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利于企业的监管者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4.1 提供财务报告质量的横向可比性

  在复杂的资本市场中,管理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不应该只是关注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而是应该掌握同行业,或者是具有相关业务联系公司的财务信息。我们极力要构建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体系,目的就是要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量化的评价,最终使其质量之间得以相互比较。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虽然也是对财务报告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但它只是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的披露,无法提供各个公司之间的横向可比较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因此,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体系便可使横向的可比性得以提高。

  4.2 为投资者及报告使用者更好的作出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企业的投资者作出决策就是基于市场信息中进行的交易,而财务报告作为市场信息里面的一种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对投资者进行决策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一份财务报告质量的综合评价,对其使用者鉴别报告可靠与否非常有利,是识别所披露财务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并且有利于降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能够成为投资者作出经营决策的最有益参考。因此,衡量财务报告质量高低与否,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3 是财务报告向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其使用者可以获取的,并能够加以充分利用的公共信息资源,它会影响到企业外部的报告使用者去进行经济决策和经济研究,也会最终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使用者和编制者。但是,目前不少企业对其所编制财务报告都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平滑利润造成的财务数据失真、财务舞弊行为的不断出现等,这些都导致使用者会怀疑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的要求,可使企业更加重视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进一步改进财务报告里已经存在的问题,使财务报告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并能够如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等。

  4.4 为会计准则向高质量的进一步迈进提供契机

  我们都知道,财务报告是财会工作最终成果的集中体现,而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都应该依据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所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就需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作指引。而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反映出日常的财务核算,财务报告在编制中遇到的问题等,此类问题会为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改进提供依据。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若想向高质量进一步迈进,就要坚持对财务报告的高质量要求。

  5 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质量要求的探讨

  5.1 强化实质重于形式在财务报告表内项目的应用

  财务报告在我国传统的企业中,大体上都是对财会主体的一个会计期间内进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财务报告上的项目,一向也都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得到的财会信息在形式上确实具有可核实性以及可验证性。但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仅仅只可以反映过去时态的价值,用这种计量方法得出的财会信息和信息使用者的现在以及未来的决策相关性都大幅度降低。现有的财务报告例如说资产负债表,某些资产负债的项目已经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取数,并将计提的坏账准备、减值损失等披露在报表内,某种程度上真实的反映出了资产的现时价值,这就有利于提高财会信息的质量。同时,某些资产或者负债,尤其是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它在未来的风险变动以及现金流量都无法确定,所以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原则显然不合适,取而代之的则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虽然,目前尚没有完全形成活跃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做法还无法实质的反映资产或者负债现行价,但是,不难看出实质重于形式的计量原则是对资产负债的真实反映,势必是未来会计计量的一个趋势。

  5.2 对合并报表的应用

  在财务核算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成本法和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在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根据具体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权益法或者成本法进行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没有控制、没有共同控制并且没有重大影响的,要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要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正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占比是该单位的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大于等于20%,或者虽然投资小于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也都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比是占该单位的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小于20%,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比是占该单位的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大于等于20%,但不具备重大影响的,均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由此可见,制度上所谓的持股比例,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标准而已,而是否具有控制权以及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才是经济业务中最实质的内容。

  5.3 加大对制造违规披露财务报告者的处罚力度

  比如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上市公司敢于违规操作,社会上的中介机构敢于为一些公司或是上市公司造假,究其主要原因是,造假获取的利益和收益已经远远高出了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因此,建议对于造假财务报告而上市的公司,不仅要严厉的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如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高额的罚款,实行市场禁入等,若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那些参与造假财务报告的社会中介机构,更应予以严重的处罚,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并限定相关的财务从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甚至永久性不能再从事本职工作和相关职业,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等。与此同时,还要对因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虚假财务报告,而给投资者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这样会在本质上杜绝此类违规事件的发生,并对其他行业起到警示的作用。

  5.4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力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贯彻此项原则的可靠保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事项或交易在法律形式或经济实质方面都不一致,有的甚至发生了背离,因为制度所给予的不只是对事项或者交易的绝对规范,这需要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力。同时,必须真正做到以诚信为本、加强诚信教育,遵守会计准则、操守为重、坚决不做假账。当事项或者交易的经济实质和其外在法律形式发生不一致时,则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职业判断力。

  6 结语

  我们要想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透过现象找其本质。而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通过对特定的经济主体的业务来进行会计计量、确认以及报告,其目的是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等的财务信息,并反映经济主体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情况,有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相应决策。经济越发展,财务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虽然,会计并不是经济主体业务的照相机,但是,通过财务行为加工处理过的财务数据所生成的信息,至少要能真实的反映经济主体的事项或者交易的本质,这样的财务信息才是有用性的。而从当今经济现状来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化,使得已经发生的或者将来发生的事项或者交易,按法律形式的认定可能会掩盖其事项或者交易的经济实质,这样,经济主体为获取利益,可能对某些事项或者交易按法律形式去选用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产生财务信息的质量低下,严重的会使财务数据失真。所以,在财务实务中,坚持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具有理论依据,并得到了国内外财会业界的广泛认同。坚持适度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核算原则,对规范财务工作的核算行为,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成果,并对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财务报告 实质 形式 财务 质量 报告
最新财务分析论文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研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基层财务管理分析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讨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和改进方式
基于部门预算的高校财务工作研究
外部冲击、杠杆率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探析
热门财务分析论文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缺陷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浅析
企业财务分析评价初探
财务预算之关键
论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大问题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
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