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论文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1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89-02

  微时代的特征之一便是碎片化,生活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等等,碎片化已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时代碎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碎片化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一、微时代与碎片化

  1.微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而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传统的直接交流方式慢慢被数字化科学技术工具所代替。人们空间上的距离缩短了,可是单调的形式却增加了人们心灵上的漠然。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更亲近更简单的交流方式正悄然兴起,从微博衍生出来的各种新兴的社交微媒体正逐步迈入互联网舞台。

  “微时代”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热门词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于微时代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在总结、归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微时代是指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获得广泛应用而随之兴起的特定命题,它通过新型的、可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为载体,信息传播更具流动性和快速化的一个新时代。在微时代里信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可以说它是互联网时代的延续与发展。

  2.碎片化的含义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块[1]。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我们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将每天所见的事物、所有的感悟即时性地表达和传播出去。相应地我们每天所收集和接触到的也多是这种即时、凌乱、琐碎的信息和感悟,这给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随之而来,人们很难有大段的时间获取信息、交流情感,人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

  3.碎片化学习

  关于“碎片化学习”一词,学术界目前尚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定义,不过在网络教育、移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所提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新型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中最能彰显其特征的是内容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媒体碎片化[2]。首先,碎片化学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零碎知识,内容具有明显的碎片化、非系统特征;其次,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更倾向于利用忙碌之余的短暂碎片时间充实自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最后,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媒介的形态,媒介自身迎合着时间碎片化的脚步向着短、平、快的趋势演进。

  二、碎片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

  碎片化是微时代的特征之一,它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到高校中,碎片化对高校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碎片化对高校教育活动的影响

  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所谓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3]。微时代碎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播个体的主体性,即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思想理论信息的中心和权威的代表,而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启蒙者和领路人。因此,在微时代,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平等的关系,更有利于任课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其次,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微时代碎片化的环境中,学生开始习惯于碎片化地获取信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授课内容传到网上,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进行答疑。通过及时便捷的信息传递终端,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互动,通过微信、QQ等与学生保持联系,通过微信、微博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传统课堂讲授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学习中。在微时代背景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应该为高校所用,例如研讨式教学法。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教学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取长补短,提高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最后,教学实现条件更加丰富。教学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高校促进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时,可以应用各种移动设备和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利用PPT、网络视频等方式讲授课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营造更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和习惯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习的延伸,包括学习时间由课堂延伸到课余,学习的地点从教室延伸到无处不在。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接收平台,可以满足学生碎片化的生活,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碎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时间的碎片化,学习时间日益被切割成片段化。特别是高科技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手机的应用,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高校时间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课上、路上、车上、饭桌上,大多数人加入了“低头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应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信息所吸引,从而导致不能完整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

  其次,信息的碎片化,大学生所面临的信息更多的是网络数字化信息。而网络信息日益微型化,通常是一个符号、一个图片、一段视频,甚至一个表情,隐喻着一个碎片化的信息,即很难呈现出完整、全面的信息。再次,知识的碎片化,即当今社会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知识的碎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进行系统化学习后,对于没及时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习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广泛弥漫于零碎的时间中,可随时借助移动智能通信工具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三、高校加强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的对策

  微时代同样也是一个知识剧增与速衰的时代,面对爆炸式增长以及同样快速“老化”的知识,所有人都身处一种“知识超载”与“知识饥饿”兼有的尴尬境地[4]。在各类信息碎片化传播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分辨信息的真伪性,需要高校能够找到有效的途径,加强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能力。

  1.适当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老师讲授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微时代的碎片化特征强调个体的主体性,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将大学生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体系、讲授方式,还要调查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碎片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学生开始习惯于碎片化地获取信息。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碎片化学习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总目标烂熟于心,并具备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分解,从而构建以主题为单元的碎片式学习资源[5]。要想使教学课程在碎片化的教学单元里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适当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只有随着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实现。

  3.充分发挥“微平台”优势

  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创建高校“微平台”。通过“微平台”窗口,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建立红色网站,树立“红色网络领袖”[6]的典型。各院系应该依托自媒体,搭建网络心理咨询的“微平台”,利用微博等手段,创建校园、班级微博群、微信群等公共信息交互平台,将各类学习资料及时上传,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碎片化学习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碎片 对策 背景 化学 高校 我国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