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5

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由于各地农村经济的区位优势、经济结构、条件要素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的长期存在,农村经济区域的差异容易降低社会资源分配效率。湖南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南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有效的调控,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湖南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湖南的地域面积较大,总体而言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全省的农村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湖南省形成了3个主要的经济区域,分别为湘西经济区、湘中经济区和湘东经济区。湘西经济区主要包括湘西自治区、张家界和怀化市;湘中经济区主要包括永州、邵阳、娄底、益阳、常德;湘东地区包括郴州、衡阳、岳阳、湘潭、株洲、长沙。这3个经济区域中湘东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湘中经济区的发展水平为中等水平,而湘西经济区的发展比较落后,属于湖南省的贫困地区。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也体现出同样的趋势,湘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湘西地区相对落后。

  从经济规模来看,截至2010年湘东地区的人均GDP为湘中地区的1.7倍左右,并超过了湘西地区的2倍。湘东地区的经济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332万元,而湘中地区仅为每平方千米170万元,湘西地区每平方千米仅有72万元左右。3个区的财政收入差异也比较显著,湘东地区的财政收入几乎是湘西地区的4倍[1]。由此可以看出湘西地区的农村经济实力最弱,而湘东地区的农村经济实力最强。

  根据对3个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湘东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将近3000元,而湘西地区仅为1600元至1700元,具有显著的差异。长沙市农民的收入能够达到3500元左右,而湘西自治州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300元左右。由此可见整个湖南地区的农村经济在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 造成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在我国的各省区均有体现,其中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一些因素难以改变,例如环境气候条件、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还有一些因素能够得到控制,例如产业结构、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等。

  2.1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自然资源条件的较大影响,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等。以湘东地区的长株潭三市为例,该地区具有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土地总面积占湖南省全省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耕地面积的比例较大。仅常德市就占有湖南省全省耕地面积的15%,2/3以上为肥沃的洞庭湖淤积平原,具有700万亩林地和100万亩可养殖水面、646万亩草场,林果业、水产业、牧业和种植业的先天发展条件均比较优越[2]。

  湘西地区的耕地面积为13.5万公顷,未利用土地达到16.61万公顷,具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而且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湘西地区的山地较多,可耕地面积较少,给传统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农业区位条件

  城镇的辐射作用和区位条件都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靠近大中城市,这样能够具备更加便利的运输条件和更加广大的消费群体,受到经济反哺作用。同时靠近批发市场或农产品集散地、沿江沿海也有利于获得灵敏的市场信息。湘东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快,农民的收入较高,使其具有较高的农村经济整体实力。该地区具有优质的城市群资源,交通非常便利。而湘中地区与粤港澳的距离较近,交通也比较便捷,但是与省域经济的核心地带相距较远,受到的城镇辐射作用有限。湘西地区为湘鄂豫黔4省交界之地,具有比较落后的区位条件[3]。

  2.3 农村劳动力条件

  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劳动力迁移、区域人口素质、区域人口规模的影响,劳动力的道德修养、健康状况、科技文化水平较高,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湖南省全省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200万的6个市州仅有怀化市位于湘西地区,其他均位于湘东和湘中地区,而且湘西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老龄化的趋势也高于湘中和湘东地区。在人口素质方面,湘西农村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于湘东和湘中地区。

  2.4 农业科技条件

  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当前湖南省的农业大市为常德市、岳阳市,其次为长沙市、永州市和邵阳市,这些地区的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从业人员的数量较大。根据湖南省各市州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地区正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为益阳市的1/6,这也体现当地的农业科技条件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

  3 促进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2020年湖南省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应该达到6000元,人均GDP应该达到26200元,这就必须保障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速超过5%,人均GDP平均增速接近8%。然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到2020年湘东地区能够提前全面实现小康,湘中地区可基本实现小康,而湘西地区的以上两项指标均远低于相关标准。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1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

  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成为湖南省政府以及各市州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财力、资源状况和自然条件进行摸排,以此为依据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规划,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对各区域的劳动力转移、成人教育、产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并将其作为3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逐一进行落实。

  以政府为主导,将湖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体系建立起来,以“兼顾利益,适度补偿”为基本原则,对区域发展的差距进行缩小。政府要将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起来,也就是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再分配,使全社会的整体福利得到提高,促进资源的优势配置,使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稳定和公平。

  税收政策也是缩小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公平税负的原则,可以在不同地区推行差别税率,也就是提高发达区域的税率,降低落后地区的税率。差别税率有利于落后地区积累企业资本,提高经济发展的后劲。在湘西落后区域,当地政府也可以实施产业化的差别利率,要以当地的行业结构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为依据,对其主导部门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进行有力的支持[5]。

  3.2 培育地方特色,发展农村经济

  湘东、湘中和湘西地区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各有不同,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培育地方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在湘东地区,主要是对红壤丘陵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对环境污染进行积极地治理,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综合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农村第三产业,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湘中地区是优质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其农产品的质量好、种类多,因此在该地区应该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同时发展辣椒、黄花、油菜、玉米、小麦等旱地农业,积极开发山丘资源,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实现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湘西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然而其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湖南的环境重点治理保护区域,在该地区不仅要积极发展旱稻和水稻产业,解决农民的口粮问题,还要立足山区优势和林牧产品资源,积极发展山区土特产。同时对该地区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发展小能源工业、乡镇企业和养殖业。湘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该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来建设以旅游服务为中心的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

  4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应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湘东地区和湘中地区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对湘西地区进行大力开发,培育湘西地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加强东西合作,逐步缩小湖南各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差异,促进湖南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湖南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湖南 农村经济 对策 农村 分析 发展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