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探索论文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9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43-0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关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纳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求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倡导全民阅读[1]。

  在国家层面的推进下,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和实施。《条例》首次开宗明义地规定了“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服务原则”,这些服务原则均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原则与核心价值,并创造性地把每条服务原则落实到相应的具体条款中,体现了对公民图书馆权利的保障[2]。随着《条例》的实施,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启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本文试从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入手,结合广州图书馆的实践经验,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1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1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3]国际图联2002年8月颁布的《格达斯哥宣言》对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阐述为:“不受限制地获取、传递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应该为所有用户提供平等服务,不允许有种族、国籍、性别、性取向、年龄、是否残疾、宗教和政治信仰的歧视。”[4]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了图书馆服务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要求“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的服务”[5]。以上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表述,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1.2.1 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全覆盖。现阶段,由于各地区经济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图书馆区域分布不平衡,大中型图书馆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则非常少,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到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不足、区域资源总量的缺乏与配置的不平衡,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开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1.2.2 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平等开放。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往往忽略了弱势群体,他们由于身体状况、生活状况、思想意识及文化程度等原因难以像其他大多数公众一样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外籍人士等群体的文化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推行免费服务,为所有群体提供服务,不允许有年龄、性别、地区及宗教信仰等歧视。

  1.2.3 要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内容的平等获取。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提供的主要是借阅等基础服务。服务功能过于单一,缺乏高水平、专业化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所需的资源与服务。

  2 广州图书馆推进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

  2012年12月,广州图书馆新馆试开放。在政府的支持下,广州图书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坚持理性、开放、平等、包容的理念,努力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新馆开放3年来,服务效益十分显著:截至2015年底,接待访问量、外借文献量、注册用户量分别达到1 669万人次、2 062万册次、102万人。据统计,2015年广州图书馆日均接待用户19 597万人次、外借文献24 014万册次、注册用户990人,入馆人数居全国第一[6]。结合具体实践,笔者认为广州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广州从实际出发,在《条例》中首次提出中心馆与总分馆制相结合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全面建设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图书馆为区域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广州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在服务体系中承担着指导、引领和中枢的责任。

  近年来,广州图书馆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建设图书馆分馆、启动新智能型流动图书馆、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的一卡通服务,形成了布局合理、动静结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据统计,2015年,广州地区有公共图书馆13个,其中市级馆2个、区级馆11个。市、区两级馆建设的街(镇)、社区、校园、单位等分馆170个[7]。截至2012年,广州市区级以上13个公共图书馆已经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建成公共图书馆城域网。截至2015年年底,通借通还服务网络还延伸到各馆自建或共建的94个基层分馆、28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及50个流动图书馆服务点[8]。结合广州“图书馆之城”的建设,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将遍布广州市的每一个角落,让读者无论在市区还是乡镇,都能享受便捷的图书馆服务,使广州地区图书馆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2.2 坚持免费开放,营造平等、便利、开放的阅读氛围   2011年,文化部“三免政策”的出台,开启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广州图书馆全面推行免押金注册。无论本地居民、常住人口还是非常住人口,均可免费注册成为读者。其中非常住人口凭有效证件注册临时读者证,有效期2个月,持临时证读者在有效期内与持正式证读者获得同等服务。此外,广州图书馆新馆在馆舍建设中也充分体现了开放、平等、无障碍的原则。新馆在选址、空间布局、功能划分、设施配备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广大读者的需求,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开放、美观、便利的读书环境。如提供无障碍通道、盲道、电梯上设置方便轮椅读者的按钮装置、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设备等等,切实保障了每位读者均等共享的文化权益。

  2.3 关爱弱势群体,保障服务对象的平等开放

  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以来,为了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是设立了对象服务区。针对未成年人设立亲子绘本阅读馆、玩具图书馆、分级阅读馆;针对视障人士设立服务专区,内设藏书区、电子阅览区,并配置了视障读者专用的语音导航系统,可供视障读者使用的安装有语音转换软件的电脑以及多种辅助阅读的设备;针对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老龄人等群体,设立了信息技能培训区。二是开展了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广州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里写明,将有针对性地为每个特殊群体至少提供一项公共服务。例如,为视障读者、盲校学生开展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每月举办一次无障碍电影欣赏会,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开展爱心电脑俱乐部系列培训,启动“爱?捐书”公益行动,通过狮子会合作机构向贫困地区小学捐赠图书等等。

  2.4 扩展服务内容,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商贸历史,是一个开放的国际都市。广州图书馆新馆开放以来,除了加强文献流通等传统服务工作外,还大力拓展服务内容,发展多元文化服务,加强交流服务,作为公共交流平台满足社会各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如设立了广州人文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等展示了广州本土文化,设立多元文化馆开展不同国家文化交流活动,设立休闲文化馆、多媒体鉴赏区等,满足公众都市文化需求等等。广州图书馆开展的展览、讲座、真人书、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形成了“环球之旅”“友创意”“爱绘本,爱阅读”等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图书馆,享受到各自所需的服务。此外,在阅读推广方面,广州图书馆按照《条例》规定,将每年4月定为阅读月,2016年4月1日起,推出了“你选书,我买单”“乘坐5台阅读专线遨游知识王国”“面向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办证和送书上门”等一系列活动60余场,大大丰富了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据统计,2014年,广州图书馆组织活动1 077场,参与公众41万人,91家大众媒体累计报道751次,另有588家媒体转载3 074次,自媒体报道837条,很好地推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9]。

  2.5 创新服务形式,满足公众数字化的服务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公共图书馆面临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广州图书馆尝试将科技创新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创新服务形式。使社会公众获取服务更加便捷、获取成本更加低廉,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

  广州图书馆依托国家三项重大工程,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支中心,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搭建开通与省馆相连的虚拟网。截至2011年,广州市已形成完备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实现2个市级、12个区县、165个街镇、2 642个村社区点的100%全覆盖[10]。2016年4月1日,广州数字图书馆全新上线。这是一个面向全球用户、区域内共建共享、以需求为驱动的服务主导型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中心网站,集成全市中心馆、专业性分馆和区域总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以上搭建的服务网络向用户提供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配、订阅推送等一站式数字图书馆服务。此外,广州图书馆还不断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开通了微博、微信平台。读者只要添加“广州图书馆”的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获取广州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和活动指南,也可以进行查书、办证、续借等活动。另外还打造了移动终端系统,读者只要下载广图APP,就可在移动端免费下载140万册电子书,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

  3 广州图书馆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立法是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依法实施,才能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所有人平等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益,才能避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才能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分布的地区差异性和内部建设的不平衡性,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广州市新出台的《条例》,是我国第6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主要对政府、公共图书馆、用户、社会力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大大推进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奠定了法律基础。

  3.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政府的基本职能就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建设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应从组织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宣传导向、技术及人才保障等方面忠实履行应尽职责。广州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广州市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广州图书馆新馆总投资为131 450万元,一年的运营费用在1.2亿元左右。购书经费和馆藏总量也增幅惊人。按照《条例》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人均3册的目标,就必须要新建或改造基层图书馆、加大自助图书馆的投入,这还需要政府资金的持续投入[11]。   3.3 构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建立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均等化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强基础图书馆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全覆盖、运行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首先,各地应该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建立适合本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其次,综合考虑图书馆服务能力、当地交通状况、人口密度、地理条件等现实因素统筹规划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再次,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由中心馆建立示范性分馆,或充分利用现有基层文化站、农民书屋等现有资源,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改造。并设立流动书车、自助图书馆等作为有益补充,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最后,要建立严格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建设、基层图书馆的布局、服务效益等进行评估。并定期给出评估和改进建议,以促进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3.4 鼓励社会参与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在当今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尤其是基层图书馆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以,政府除了要立法保障资金投入外,还应该鼓励社会参与,通过捐赠、设立基金会等方式筹集资金作为有效补充。笔者认为可以参考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方式,如邵逸夫先生在全国许多高校资助建设的“逸夫图书馆”。多渠道资金筹措对于基层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3.5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众图书馆意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着力点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图书馆,缺乏公众参与。公众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享受主体,却几乎没有表达需求的权利。不仅如此,我国公众普遍缺乏早期的图书馆教育,没去过图书馆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说我国公众的图书馆意识还相当淡薄。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被动接受图书馆服务,缺乏积极性、参与性,会使公共图书馆推进均等化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且缺乏持续动力。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图书馆宣传力度,培养公众图书馆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读者活动,加强阅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公共图书馆。这样,在政府、图书馆、读者三方共同推动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均等化 均等 图书馆 实践 公共 图书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