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9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5;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6)04005806

  中国自古以来就通过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国际交流,不仅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葡萄、东亚和南亚的各种珍宝均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易,欧洲的雕塑以及音乐、舞蹈等均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不仅是商品交易,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极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人员之间的往来,甘英出使大秦、马可波罗访问元朝、郑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创举,为当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通、人文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我国“一带一路”的倡导延续着千年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也为国际化人力资源流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国际交流人才,包括技术、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相关人才在国际交往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工程技术法语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力资源的渴求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政治、经贸、文化往来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地区继承了苏联的高科技技术优势,在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优势明显,但中亚地区自身市场结构、市场需求有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优势还不能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使其与东亚、欧洲紧密联系起来,市场空间的扩大与高科技优势相结合必能释放出科技活力;欧洲在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明显,对于我国相关领域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目其优秀人才进入我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中欧合作建立了中间交流地带,又能加深中欧之间的直接交流;中东国家的节水产业以及印度的软件、信息化产业同样优势明显,中国与这些国家间同样需要加强合作。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将带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科研、文化、社会等更深层次的往来,为人力资本培养提供坚实的载体。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强政府、民间各类组织团体的交流,因此对于国际交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各类国际交流人才中,中亚、欧洲地区的小语种人才,比如法语人才尤为重要,应更加重视和拓展专业小语种人才,比如工程技术法语人才的培养。

  沈光临,薛晓,杨继瑞:“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

  法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较广的语言。众所周知,除了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法属圭亚那、海地等国和这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使用法语外,法语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面极广。比如,阿尔及利亚、黎巴嫩、毛里求斯、摩洛哥、新喀里多尼亚、突尼斯、科摩罗、刚果共和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马里、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科特迪瓦、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多哥、瓦努阿图、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法语有的是作为官方语言,有的是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等(李克勇,2006)。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关键是要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库、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上实现合作与交流。我国设置和主导的“丝路基金”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以说,工程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上十分重要。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进行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有助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且有助于积极消化我国某些过剩的产能。工程技术法语,作为在这些法语国家进行投资和承建项目时所需要的沟通语言,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不会中文的法语工程技术人员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它是包含沟通术语、专业术语、工程技术知识和文件格式等具有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具体而言,其内容涵盖各行各业经常性用到的通用工程技术法语,例如水、电、气、机械、油料、金属、建材、电机、仪器仪表、性能指标、消防、产供销、保险银行事务等;还包括中国的某些工程技术知识法语,例如土地建设、路桥和堤坝等专业名词。同时,工程技术法语还涉及相关的文件文书,主要是在工程项目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文书,例如招投标书、检验报告、合同、使用说明书、图纸、标准、概算书、定单以及工资单和各种报表等。

  早在十年前,科技法语成为大学法语专业中最具有特色的课程之一,但工程技术法语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真正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家对外经贸事业在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出现比较严重的短缺,引发了对人才供应侧短板的关注(邓桐,2011)。根据中非论坛的官方数据,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 000亿美元,呈现出20倍的爆发性增长;截至2012年6月,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额度已达450亿美元,且直接投资达15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占60%,采矿业占25%(http://news.163.com/15/1130/07/ B9LCOCES00014AED.html)。与此同时,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涉及50多个非洲国家。这些“走出去”的项目很多都会涉及工程技术项目,这些中国企业的雇佣人员中有85%是当地的非洲人,而在这些非洲国家中有30个国家把法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因此,我国目前的工程技术法语人才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在一些企业的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中,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企业在进行人员培训时,由于人力资本的公共品性质,只会从满足企业自身需求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会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角度进行培训,只关注与工程技术法语相关的一些专业性培训,对于员工的整体性、多角度培训还远远不够。只着重培养员工的具体操作技能、实践知识等,对于员工潜能的挖掘和知识的更新没有兼顾。同时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履行职责不够,既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也没有对员工的岗位、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进行细致的安排。因此,很多企业利用现有资源难以满足对工程技术类法语人才培训的需求,培训不成体系、手段单一、方式方法落后。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还没有涉足到专业型小语种培训服务这一领域,造成了企业培训外包的模式也不适用,影响了“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三、多管齐下:国际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抉择

  国际交流人才需要具备以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各种综合性知识为依托的知识体系,因此,既需要高校、企业等单位分别加强培养,也需要高校、企业、社会联合起来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即“法语+”人才,是以法语专业教育为基础、延伸至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法语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法语”+“工程技术”的“物理”模块式的培养路径,而是法语与工程技术的有机契合,即既有“物理”的“叠加”方式,更有“化学”的“内化”机制。

  1.高等教育应优化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深化课程设置改革。工程技术类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传统法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扬弃。工程技术法语人才既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法语基础,又要懂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关高校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领域的法语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拥有扎实法语知识技能、较强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懂工程技术的多专业性人才。笔者认为,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领域的法语人才需要,应开设诸如工程技术法语口语、商务法语口语、工程技术法语翻译、工程技术法语写作以及细分化的工程技术方向等课程,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运用工程技术法语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工程技术法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切实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领域法语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丰富其教学内容,改革和完善其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国法语教学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最终导致投入大、产出低、教学效益低下的法语教育现状(李军,2011)。因此,需要适时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工程技术类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及时更新符合实际的教材。借鉴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体系)理念,采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和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法语类专业课的兴趣。

  三是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不仅擅长法语语言,而且能够运用法语处理工程技术类相关问题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进而培养能运用法语的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新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培养和引进(肖晓丹,2013)。拥有扎实语言能力的法语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转变理念,积极学习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新知识,成为“外语+专业”的新型复合型外语教师。各类型院校之间也应进行合作,可以由理工科类大学擅长的工程技术团队和外语院校擅长的法语团队联合培养新型法语教师,成立专门的应用型法语教师培训机构,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培养效率。这不仅有利于法语教师提升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提高法语水平,达到共赢的目的。此外,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类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法语教师队伍中,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法语能力,再结合既有的高水平专业知识为法语教师队伍增添新的活力(余薇,2015)。

  2.企业健全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培训规划。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竞争中,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扩大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相关企业应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和现实发展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法语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制定与自身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训规划,将员工的职业化生涯融入自身的发展中,增加企业凝聚力。通过强化培训管理,增加人力物力投入,保证培训的顺利展开,形成一个既能兼顾实际、又有一定前瞻性的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二是丰富培训形式。对于工程技术法语人才的培训应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岗前培训应覆盖全部企业员工,依据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对员工进行工程技术法语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了解一般性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岗前培训合格后发给相应的上岗证书。在岗培训则应具备针对性,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核心,培训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培训班、老员工经验介绍等。

  三是建立培训评估制度。培训结束后,应该对每次培训的效果进行检查,依据培训人员知识结构、行为标准、培训后测试反馈等建立一个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总结归纳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评估制度。

  3.建立高校―企业协同培养工程技术法语人才体系

  一是将工程技术法语的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和实务引入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系统当中,增加学生动手和动口经历,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项目中的实践工作机会,无疑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关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法语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建设(余薇,2012),还要加强协同,促进工程技术法语资源的共享,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项目单位及其涉及的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进行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工程技术法语的“定制班”,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以进一步增强工程技术法语人才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将工程技术法语实务性课程外包。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即使在专业外语院校中工程技术法语“双师型”教师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工程技术法语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要优化教育资源的社会配置。我国高校应该借鉴企业服务外包的做法,将“法语+工程技术”的一些实操课程以多种形式外包给有关专业机构、行业精英以及项目方的专业人才,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鲜活、更生动、更前沿、更接地气,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项目的人力资源需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一带 路径 一路 背景 人力资源 人力
最新人力资源论文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途径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对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的研究
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探讨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
热门人力资源论文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给我的启迪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再认识
试论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
对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从人力资源危机看人才管理——论国有施工企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