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

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10

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38-03

  “媒介”一词的含义是广泛的,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意义,而新媒介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基础上拓展来的媒介形态,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介环境则是以最新的科技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信息的网络、手机等媒介所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外部条件[1]。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媒介的普及,高校学生从小就在新媒介环境下成长,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介环境的主要特征

  (一)新媒介传播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快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打破了传统新闻消息时效的固有局限,如网络电视的现场直播功效将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件同步化[2]。正是由于新媒介可以跨越时空传播信息,电脑网络、手机网络及各类数字终端之间联通,形成了“流媒体”现象,人人都可以用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获取或者发布信息。

  (二)新媒介传播的多元性和先进性――多

  新媒介环境下,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相融合,交融后的互联网、手机网络与电视网络促使信息传播呈现出超地域、跨文化的开放特征,整合声音、图像和文字等,营造出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场景,能够充分调动个体的听、说、视、触等各种器官[3],比如利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发送视频、音频,可以视频交流,克服传统面对面交流的障碍。

  (三)新媒介传播的交互性与交融性――活

  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MSN、BBS、手机网络等新媒介传播的信息是双向的,更具有实时交互性,可以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4]。不过,传统媒介也在寻找改革思路、积极转型,如人民日报现在就有了手机客户端。另外,新媒介的交融性还体现在移动终端方面。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基本上集聚了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多种媒体功能于一体。

  (四)新媒介传播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广

  传统媒介传播的信息都要经过“把关人”审核,尤其是涉及国家层面之间的交往,考虑到文化控制等因素,外国媒体传播的信息更会受到限制。在网络为主的虚拟环境下,以匿名方式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畅所欲言[5],新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大,信息真伪性难以辨别,再加上信息共享传播速度快,过程难以控制,造成的影响范围很广。

  二、新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借助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快、多、活、广等特点,将枯燥、抽象的教育内容以声音、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多样化的直观教育素材,很好地吸引住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等问题关注,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上海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上改革,引入新媒介,从当前社会热点、大学生兴奋点和课程难点入手,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将全球态势和国家战略引入课程,多学科、多角度解读,课堂气氛极为热烈,以至选课一座难求。

  第二,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新媒介环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交互式的沟通将转变传统的大学生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为主动参与交流、讨论。新媒介的交互性传播的特点促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塑造了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受教育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要获取的信息和学习的内容,且随时可与教育者进行思想交流互动、再创造,激发自我教育和学习的主体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6]。

  第三,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另外就是演讲报告会、电影、电视、报纸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这些方式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以新媒介为载体,随时随地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了省时、省力、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通过QQ、微信、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来通话、交流;通过网络直播、微博等应用第一时间获得资讯。对于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公众事件,思想政治工作者能第一时间传递消息,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绪、观点,及时化解难题[7]。

  第四,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新媒介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和手段,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功能方便交流者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8]。在调研中发现,更多的学生喜欢在QQ群中大胆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语,尤其是那些和老师交流不多的同学更是甚多;在和老师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大都选择沉默,转而在群里讨论的时候,都非常积极、踊跃。

  (二)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第一,新媒介环境的变化亟须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新媒介环境的变化,打破了原来传统媒介时代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理论和知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9]。借助于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便捷性,大学生作为新媒介使用的主力军,可以快速获取各类信息,摆脱了自身在传统教育中信息知识不对称的劣势。信息传播超地域、跨文化的“无屏障性”使得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缺乏理性的判断力,若长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难度。虽然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打造专家型工作队伍,但是部分教育者限于自身所学专业以及烦琐的工作,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足,影响理论知识水平提升,从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7]。   (三)教育介体: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首先,新媒介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时间,第二课堂的引入,构筑以校园生活为基点的新媒介与传统优势相融合的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引导力和渗透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渠道,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媒体”[15]。

  其次,充分运用新媒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具体来说,利用QQ、微信、BBS、博客、微博等新媒介,及时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教育环体: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一切有利因素。政府信息主管部门要强化对网络、手机等的监控和管理,加快新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法规建设,依法审查并过滤信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从源头上净化网络[16]。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管机制,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大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还要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机制,建立健全针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在新媒介环境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正确的舆论效应。在创建良好的新媒介环境时,适当多听听学生骨干的想法,将学生的力量引入和老师一起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性的合力[17]。

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效性 实效 思想政治 媒介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