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比较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21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比较研究

  一、引言

  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被定义为能全面有效地为社会上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基础上的扩充,旨在降低金融排斥的程度,致力于让金融服务全面渗透于中低层收入阶层、边远地区困难群体和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从我国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长期存在且严重,金融排斥程度明显,更多优质的金融资源集中在大型企业和城市富裕人群手中,使得小微企业、边远地区和低收入阶层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就加剧了各企业部门发展的失衡,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于此,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方法,测算出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普惠金融指数,比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差异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国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普惠金融指数的测度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

  现有的测度普惠金融指数的成熟方法是选取几个衡量普惠制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根据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等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在指数权重确定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指数(Inclusive Finance Index,IFI)。

  鉴于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本文拟从供给和需求角度,从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金融服务的使用这两个维度来衡量普惠制金融的发展水平。金融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地理维度的服务渗透性和人口维度的服务可得性两方面,金融服务的使用主要考察存款和贷款的使用情况,具体选取的6个衡量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如表1所示。

  然后,我们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消除各个指标单位不同的差异,衡量各个指标的不同程度,每一项指标都得到一个标准系数,再将变异系数求和,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占总体的比值即为该指标的权重。即先分别计算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i=1,2,…,n),那么其变异系数为,由此,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在指数权重的基础上测度普惠金融指数。具体过程为将不同量纲的指标归一化,即第i个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变异系数法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为第i个指标的实际观测值,和分别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那么普惠金融指数IFI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第i个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普惠金融指数,当时,代表完全不存在金融排斥,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所分析的样本为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共计186个样本。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年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数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来源于2008-2013年各省市当年的《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各项指标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表2确定了均值,标准差,最值后,按照前文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普惠金融指数(以下简称IFI),2013年全国IFI均值为0.103,总体水平偏低,这表明中国普惠金融的提升空间较大。全国IFI近6年的指标数据逐年增加,IFI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均保持正的年均增长率。而其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2013年IFI均值分别为0.215、0.053和0.034,这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差异呈现东部向中西部梯度递减的现象。由其均值排名可以看出,IFI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其IFI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8.03%。再看中部和西部地区,二者发展水平相近,均未到全国发展平均水平,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1.6%和33.2%。

  同时,在考察期内,各地区普惠金融指数的时序演变差异基本呈现稳定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两种格局。(1)稳定增长型地区。北京、天津、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这些东部省份总体出现增长态势,且每年增长率稳定,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8%、5.29%、4.89%、3.97%、5.22%、4.00%、4.07%。而中部地区仅有河南省一直保持正的增长率,保持在3.21%。西部地区的省份广西、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8个城市也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新疆和西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4.23%和13.56%高速增长期。(2)波动增长型地区。在东部地区,河北、辽宁、上海、江苏这4个省市总体上呈现上升状态,但增长率波动明显,其中辽宁省波动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仅为2.72%。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这7个中部地区省份增长率有正有负,其中吉林省波动幅度较大,年均增长率仅为2.38%,为全国最低年均增长水平。而在西部地区,仅有内蒙古、贵州、云南、三个省份呈现波动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5%、7.23%和6.62%,保持在全国年均增长较高水平。

  四、中国普惠金融现状影响成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

  尽管中国在2013年才正式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但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边远地区和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政策扶持一直都在进行当中,自1998年实行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就开始引导金融资本服务流向更大的范围中去。2009年财政部出台政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补贴,同时将降低其营业税至3%。这使得金融服务范围在地理渗透性方面扩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高,因此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比较齐全,基本的金融服务能力较高,这就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导,不断改善边远地区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继续完善金融支付服务的组织架构,提出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入现代化支付体系,扩大金融服务的效用性来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三)信息科技技术

  东部发达地区的科技技术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使得支付结算服务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传统的支付渠道畅通外,网上银行等创新支付方式普及率也高于中西部。也正是由于东部地区银行网点的饱和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网点深入到中西部边远地区,同时大量招聘金融机构从业人数,中西部地区的地理渗透性和人口服务性有所扩大。

  (四)金融资源价格

  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东部发达地区有信息对称能力,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能够很好地匹配,因此金融资源的价格较低,同时信贷的支持力度较大,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也就使得IFI指数较高。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地理位置偏僻,大型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开设营业点的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实体网点的运营不现实,但更多拥有具有规模小、灵活性强的特点的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相比,小额贷款简化了贷款手续,同时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对小微企业和在边远地区的受众来说非常受欢迎,使得IFI指数发展速度较快。

  (五)居民金融意识

  东部地区的居民投资理财意识较强,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也赋予发达地区居民更多的投资机会。虽然中西部地区居民投资意识开始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增长,该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保险)同样有所增长,农业保险力度也在逐年增大。

  五、中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8~2013年的数据测算出各省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其发展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纬度的服务渗透性、人口维度的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服务的使用性是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全国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分化格局;(3)中国31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处于较低水平。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

  要制定出台促进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各地区普惠金融平衡发展的引导,同时也要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系统性信贷政策指导,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也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贴息和保费补贴等财税保护手段,降低金融操作成本。在制度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要让各金融机构主动宣传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居民享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改革红利。

  (二)拓展普惠金融发展渠道,提高中国金融服务的渗透性

  要立足实际,在郊区厂矿、工业园区等人员相对密集的边远地区,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加大ATM等金融自助机的投放力度。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自助型金融服务便利点,全面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业务,增强金融服务的辐射面,促进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三)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引导区域间金融资源合理流动

  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途径,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普惠金融产品,有效利用互联网服务载体,达成金融资源需求对接,引导发达地区闲散资金流向发展中地区,鼓励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逐步引导普惠金融高水平地区要素向相邻地区扩散,协助水平较低区域消化吸收金融空间辐射优势,努力促成区域间形成良好的逐级传导、协同发展机制。

  (四)丰富普惠金融发展组织体系

  要利用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互补优势,鼓励大型国有政策性银行发挥金融职能,优化中部地区金融中心融资结构,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服务建设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引导金融职能向边缘地区扩散。凝聚西部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筹建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金融优势,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

  (五)普及不发达地区金融教育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普惠金融宣传力度,增强居民金融意识,尤其是对之前不了解获取金融资源途径的弱势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和融资渠道普及讲解,填补居民金融知识空白,将更多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纳入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吸引更多民间存贷款,促进普惠金融良性发展。同时对学生开展金融知识讲堂,从小普及投资理财意识,合理利用金融常识,提高金融实践能力。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比较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普惠 中国 分布 金融 动态 研究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