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22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专项经费概述

  (一)基本概念解析

  高校专项经费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为实现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政策目标或者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由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高校专项经费的管理涉及到预算申报与执行、绩效评价、监督评价等环节,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其核心是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

  (二)高校专项经费的特点

  第一,是具有专门性。高校专项经费需要经过专门的申报、财政审批、预算批复等环节,申请时需要明确专门的用途和目标;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专款专用,不得与基本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混用;同时需要专门独立的财务核算,接受相关部门的专项监督和检查。第二,是具有时效性。高校专项经费应用于当前高校急需迫切建设的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否则财政将会收回。

  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申报不合理,配套制度不健全

  高校专项经费是高校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普遍重视专项经费的立项申报,但在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论证不够充分,缺乏前瞻性和总体规划,存在申报项目在不同年度重复、设备重复购置、闲置等现象。在项目申报成功后,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后续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经费支出范围、审批权限、绩效考评标准等具体的细节方面未做详细规定,导致一些专项经费没有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影响了专项经费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部门协作不紧密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预算编制,但是许多高校在项目预算方面意识淡薄,在编制预算时出于有利于项目申请的目的,编制的预算往往脱离学校的实际情况。此外,预算编制的参与度不高,部门间沟通不足。专项经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在项目预算编制时并非所有涉及部门均参与其中,有些部门在经费下达后才突击制定使用方案,多种因素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

  (三)预算执行不严谨,项目开支不规范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另一个核心是预算执行,由于预算编制不准确、项目预算与经费下达时间间隔较长等因素导致预算执行时偏差大。另一方面,由于专项经费时效性的特点,不少专项在没有明确开支范围的情况下,许多高校为避免专项经费年底被财政收回,存在随意扩大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和改变用途的问题,如:将与专项经费无关的费用列入专项经费中,将专项经费进行账户转移挪作他用。

  (四)绩效考评不全面,监督机制不到位

  高校专项经费种类较多,但绩效考评指标却很单一,缺乏项目评价的独特性和多元性,对不同项目不能形成客观、全面的效益评价。此外,高校专项经费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很突出。财务监督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事前、事中监督较少;内部审计覆盖范围狭窄、审计的方式单一,内审工作往往只是“走过场”,严重制约高校专项经费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申报项目,完善项目配套制度

  第一,确保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首先项目申报不仅为了获得专项经费,更应以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科学的项目申报保障高校专项经费项目合理、顺利的实施;其次项目申报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对项目内容进行细化、经费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资金的浪费,使专项经费实现真正价值。

  第二,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从项目立项到最终完成都应做到有“法”可依。高校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因素,完善本校各个项目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健全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专项经费管理水平。

  第三,强化制度和流程意识,加强执行力度。由项目牵头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特别在专项经费的具体用途、使用范围、管理职责、执行期限、审批流程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务必让所有项目参与者都了解,通过加强执行力度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专项经费的效用。

  (二)科学编制预算,加强内部协调配合

  第一,强化预算意识。预算是专项经费管理的起点,高校领导层、业务操作人员都应强化预算意识,明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绩效考评,让预算的意识渗透在专项经费管理的全过程中。

  第二,科学编制预算。首先鼓励项目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项目预算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可以邀请上级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对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进行指导;其次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专项经费立项、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其他部门科学的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第三,加强内部配合。通过牵头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好各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此外,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有效的传递预算信息,使预算在多方的修正下更加科学合理。

  (三)严格执行预算,规范专项项目支出

  第一,严格执行预算,树立专项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专项经费下达后,各部门应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执行预算,做到“无预算、超预算不支出”,如客观因素等原因导致预算需要调整,应履行财政部门要求的专项调整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调整专项使用内容。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掌握不同项目的执行要求。在业务审核时,首先严格执行专项经费审批程序,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专项资金开支,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受理;其次严格审核资金用途申报与经济业务是否相符,切实规范项目的支出,杜绝假发票、不真实业务,保证高校专项经费得到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

  第三,实行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信息库,财务部门将专项经费使用要求、执行情况等信息录入信息库,专项管理部门将项目立项、目标、执行计划等信息录入信息库,通过项目信息的整合,及时了解专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便于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

  (四)优化绩效考核,构建全程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评标准。由于专项经费来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多面性,高校应针对不同项目建立相对应的绩效考评指标。首先组织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财务人员、审计及纪检监察人员共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其次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标准。利用项目信息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公布部分绩效考评跟踪情况,相关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经费使用情况、跟踪审计结果等信息提出指标完善建议,以此来逐步形成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标准。

  第二,完善绩效问责与奖惩制度。首先高校应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其他参与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责任;其次通过阶段性工作成果、结项综合验收等绩效考核方式,对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奖金、荣誉表彰等奖励,对考核差的项目实施退出机制,推进项目绩效管理,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三,开展专项经费内部全程监督。高校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立项时的预算监督、执行时的事中监督。首先明确不同类别专项经费的监督内容,确保监督覆盖到整个专项经费的全过程。其次明确专项经费监督每个阶段的重点,按照监督重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事前监督控风险、事中监督纠正错误、事后监督无差错的目的,有效保证监督的效果。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经费 对策 专项 高校 问题 管理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