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论文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30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一直以来,贫困都是世界级的难题,是世界各国关注讨论的热点之一。它的存在,制约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减少贫困,减缓贫困,消除贫困,是全世界共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扶贫开发的行动上取得了长足的成就和进步,让世界为之瞩目。然而时代的发展也造就了农村贫困状况的变化,我国的贫困问题从普遍性贫困转向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从部分区域贫困转为部分区域的群体贫困等等,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在逐年上升。

  一、当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探析

  (一)整村推进的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甘肃等地率先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即:将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融为一体的扶贫模式。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扶贫工程,整村推进改变过去以县级单位作为对象的分散模式,以贫困村为据点落实到每家每户上,坚持开发与发展并行,最终实现农村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整村推进模式使得贫困农户在短期内能够获得较大投资,从而在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迅速的提升。同时,该模式也村存在投资力度不够,以及对绝对贫困人口扶贫不到位等问题。

  (二)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模式

  2002年前后,各级政府开始广泛提倡将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的措施。此后,通过对农民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主要扶贫模式之一。该模式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问题,以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卓有成效。然而,一方面贫困人口素质提升较难,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单位需求;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多是青壮年,培训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或者直接外迁,造成贫困地区人口分布的老少比例加重,不利于农村本身的发展。

  (三)产业扶贫的模式

  1993年,政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化扶贫即通过坚持扶贫方针政策,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该种模式在增加农民稳定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行成以及产业结构有显著的效果,而以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使得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但由于产业化扶贫的理念尚未普及,且该模式是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简介带动农户脱贫,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主要受到企业支配,导致容易偏离扶贫目标,而农户的利益在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通常会被牺牲掉。

  (四)异地搬迁的模式

  异地搬迁模式即对极少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民实行自愿移民。在部分自然条件限制较多的偏远山区,由于贫困程度较深,依靠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将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民引导向更优的环境转移,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根本上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效缓解了山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但也存在搬迁之后土地资源分配不足,投入资金有限,农民缺乏就业能力或就业机会等问题,导致搬迁后农民仍然无法脱贫。

  二、当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的分布面较广

  中国地域宽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跨度极大。这也导致中国的贫困地区分布面较广,部分省市的贫困面积甚至达到50%以上。譬如云南省,截至2014年,它的贫困地区国土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占到云南省面积的60%,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数据。

  (二)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收入上的差距,还包括医疗、教育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西部地区的差距。

  (三)发展受地域条件限制

  一个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约束。而多数贫困地区通常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且由于自身防灾抗灾能力不足,一方面在受到灾害后难以恢复,另一方面经济也难以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以处于长江上游的贫困县为例,这些县多处于生态脆弱区,对水土流失十分敏感,部分贫困县便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

  (四)特色产业发育缓慢

  要发展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链,发展特色农业无疑十分重要。而贫困地区一方面受自然条件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没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识,所以在形成的特色产业时发育十分缓慢。

  三、针对当下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

  (一)通过多维度的政策实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的脱贫

  所谓多维度的政策,即从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等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扶持。在民生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紧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在文化上,加紧进行文化结构的调试,丰富生活改善生活条件;在精神上,深化人民的社会心理认知,摆脱陈旧思想观念,能自主地有脱贫意识,从根本上解放自我。只有多头并进,加强对劳动力的培养,结合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资分配等制定合理的政策,才能实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二)培育农村特色及优势产业

  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应该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政策,全面落实精准到户的措施,将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打开农民生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并加快脱贫步伐。发展优势产业在提高区域性经济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基础设施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为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陕西省汉中西乡县白勉峡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河南引进富农食用菌公司,在这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建立起了扶贫产业园。西乡县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基金扶持食用菌发展,据西乡县县长言,如今,这项产业已经带动全县8000人脱贫致富。

  (三)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只有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扶贫开发时,要统筹全局,深入考察当地环境,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还是为避免造成生态失衡合理移民。在制定相关政策要有生态保护意识,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更是要加强对农民自身的能力,实现劳动力的对外输出以及贫困人口的异地搬迁。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

  改变贫困人民自我脱贫的能力,从加强人才的培养开始。许多偏远地区的小孩从小就在山里,难以接收到外界的信息,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加强基础教育,不仅要提高入学率,还要提高升学率。此外,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让农民掌握一门专门的技术,也是提高人民脱贫能力的重要方法。成功的个人和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科学推广成功的模式。

  四、结束语

  农村的扶贫开发之路任重道远,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要不断总结经济,改革创新,争取早日实现我国农村的全面脱贫。(作者单位:湖南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扶贫 农村 模式 开发 研究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